龚欣雨
(亳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亳州 236800)
2020年是让人难忘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世界各地,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对各国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但是,人类是伟大的,在任何灾难面前都会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来面对它,进而战胜它.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率先转入后疫情时代,在灾难面前总结经验、在艰难中稳步前行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始料不及的,但是学术界也迅速地做出反应,针对疫情过后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生产与恢复进行了分析,各个学科针对疫情过后的发展展开探讨,体育学科亦是如此,如对疫情过后备战奥运会的思考[1]、探讨疫情过后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策略[2]、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向与价值重构等等[3].那么,在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出现变化的同时,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下的朝阳产业,又该怎样重新自我定位呢?后疫情时代的体育养生旅游想要获得良好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呢?在疫情肆虐过后,体育养生旅游又当如何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呢?上述问题是后疫情时代体育养生旅游体系构建绕不开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本文立意所在.本文将主要针对后疫情时代体育养生旅游的价值转向、构建后疫情时代体育养生旅游体系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爬梳和剖析,从而探索后疫情时代体育养生旅游体系构建的切实路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项研究的开始总是避不开对其概念的阐释,而体育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尚属凤毛麟角,对其概念的阐述更是少之又少.从目前体育养生旅游的研究成果来看,被学者公认的便是体育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并不属于旅游的分支项目.体育旅游最本质的特点便是离不开体育的参与,从其组织活动的开始到活动的过程,体育都起着引导的作用.同时,随着当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程度持续增高,“养生”一词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如此一来,一种新颖的、深层次的体育旅游形式——体育养生旅游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体育旅游活动新的热点.体育养生旅游的兴起符合当代人的切实需求,人们长期面临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闲暇时间逐渐缩短,而在闲暇之余能够身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追求身心的愉悦及心理的健康,对于长期处于高压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非常渴求的.然而,截至目前,体育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还是十分匮乏,而对其概念的阐述亦是寥寥无几.笔者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整理与分析,认为“体育养生旅游是指结合特定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观赏、体验或参与各类以体育为内容的修养活动,使人们乐在其中,注重其身心和谐,增强其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活动形式”[4]这一概念的界定较为合适.体育养生旅游与体育旅游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体育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体育需求或体育兴趣等体育相关动机(健身、娱乐、休闲、增长见识、参加或观看比赛等),离开其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人、地、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引起的现象的总和.”从其概念中便可看出二者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同时,其参与目的、参与方式及效果亦是有所不同.
我国对于养生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就曾提出“养生”之说,并将之视为天、地、人的和谐共处.之后的儒、释、道也都提出养生的说法,而如《黄帝内经》《周易》等更是传统养生的经典著作[5].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体育养生旅游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养生渠道[6][7][8].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的肆虐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而,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悲观者纵然身处机遇之中也会倍感焦虑,而乐观者即使身处灾难依然能看到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但灾难下也存有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的爆发使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这也在侧面刺激了体育旅游业积极开拓线上发展模式.疫情使得人们久居家中,严重阻碍了体育养生旅游活动的发展,但互联网平台为体育养生旅游的宣传以及加深人们对体育养生的认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联网平台作为宣传体育文化的优质途径,为疫情期间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线上发展模式提供了机会,这预示着体育养生旅游要逐渐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刺激了其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体育养生旅游自身较为重视参与者的观赏、参与、体验过程,从而起到教育、渲染的深层次作用.后疫情时代的体育养生旅游应当积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了全球,疫情的爆发也促使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而体育健身、养生等也受到了非常的重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民众健康意识的重大转变,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迅速且救治困难,其危害程度远超之前的任何灾难,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民更加渴求身心的健康.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最大限度的唤醒了国民的健康意识.《2019年中国大健康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在一些一线城市,购买体检套餐定期体检已常态化,并且消费群体由中老年人群向年轻人群延伸.很多看不懂体检报告的人还学会了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寻找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9].
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疫情过后出现的体育锻炼热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部分民众自身并未形成体育参与意识,疫情过后的体育活动一般是他们长期压抑或是短暂渴望健康的表现行为,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的体育热潮正是如此.而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体育热潮为体育运动及体育养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供了契机,但是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增加体育人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体育养生旅游在这一时期应当通过哪些途径扩大影响力,如何使其功效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等,也是广大学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疫情的肆虐成为了每个人心头的“大石头”,但同时也无限激发了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以及对身体活动的认知,长期的封闭式生活以及疫情的影响,使得民众急切的需要一定的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这就会造成民众在短时期内“报复性”消费行为.这一结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通过现实事例证实的,如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也是全国范围内的灾难,而在疫情过后的健身器材等体育用品销售量陡增;无独有偶,2009年甲型流感疫情过后同样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参与到健身浪潮的人群中,有很多是不固定的,仅仅是由于对疫情的恐慌和长期的心理压力需要得到释放.而通过先前类似的情况不难得出,短暂的健身潮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迅速退热,一部分人会退出健身活动[10].而如何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尽可能保留体育养生旅游参与人群,是体育养生旅游长远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后疫情时代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契机.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谓是一日千里,不但经济总量实现稳步提升,而且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加.因此,人们可选择的休闲、娱乐、养生等方式也随之增多,只以养生方式来说,近年来兴起的体育养生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理想养生方式之一.体育养生旅游也是居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从开始的团队旅游到自助旅游,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个性的出游方式——体育养生旅游.亦即是说,体育养生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衍生出的新型产物,并且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直接影响.表1中清晰的显示出了我国近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正不断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直接影响了其出游方式的变化,单纯的团队游、自助游等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富足的民众,体育养生旅游这一既能愉悦身心、促进健康,又能满足游山赏景、天人合一的出游形式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
表1 2015-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体育养生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并且发展相当迅速,既具有传统旅游的特征,同时又充分与体育养生相结合,可谓是多样的消费形式下又兼具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独特价值,充分体现出了体育养生旅游的特色.但是,体育养生旅游产业链条涉及甚广,不但类似于传统旅游过程中涉及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等方面,同时又与体育资源密不可分,相较于传统旅游业来说更具复杂性,而且增添了管理的难度.如2018年9月6日在沈阳举办的国际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国男足对阵伊朗男足吸引了四万左右的观众齐聚沈阳观赛,由于赛事安排的原因致使比赛结束时沈阳的公共交通停运,这对于近四万观众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赛后的观众面临公共交通停运的境况只能选择出租车或是步行的方式回到住所[11],在各种媒体极度发达的今天,“沈阳对于体育赛事的组织能力以及体育赛事管理能力受到强烈的质疑”等话题一度占据了各大网站热搜,造成了严重的体育养生旅游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冲突行为[12].
体育养生旅游是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其发展速度、开展形式、参与主体等各个方面无不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良好与否,与其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好坏与否,与我国体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表2 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1.1%,这表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对于我国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整体上是具有促进意义的.然而,通过表2中对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发展速度最快、态势最好的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同时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和体育教育与培训业的发展也远超其他行业,而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速度却是微乎其微,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些行业的龟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水平.
新时代的我国各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猛长,旅游业的奔流趋势波涛汹涌,与此同时而来的还有行业竞争.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相关旅游产业各有特色,但相似地区的旅游资源竞争压力只增不减.目前我国旅游城市数不胜数,加上资源丰富尚未开发的地区,更是无法用具体数据显示.因此,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特色异常困难.就我国所有著名旅游城市而言,排名靠前的各大旅游区都已经打造了自身的旅游特色,从这点来看,想要与之竞争也是相当困难的.
图1 2015-2019年国内游客人次及其增长速度
近年来,我国游客人次逐年累增,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我国人口众多,加上国际人口的旅游输入,但是有经济能力和空闲时间旅游的群体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波动.在发展体育养生旅游上,不仅有来自新型产品品牌的压力,更多的是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因此,在发展体育养生旅游方面,应综合各方面现实问题,从实地旅游资源出发,创建不同于相邻地区的特色项目,在同行业竞争中展示出自身的独特层面.
我国“观赛游”中所受的诟病已非个例,在体育养生旅游的同时,游客为什么会屡次在社会互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当下体育养生旅游市场缺乏一定的秩序引导,这不但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与旅游管理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而面对当下体育养生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冲突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加强体育养生旅游市场的机制规范,尽力规避游客在与体验过程中出现冲突现象.
除此之外,最近经常看到各种新闻报道,无论是国内外,无论是自然旅游胜地或是人文观赏胜地,旅游的人们归去之后留下的不是干净的地面或沙滩,而是满地的垃圾.这不是个别现象,且在实行了众多保护环境的规则措施之后,类似现象并没有较大改善.另外各旅游产业地不仅直接吸引了游客,也在吸引着各种企业.此时,在环境维护刻不容缓的紧迫形势下,坚决打击、杜绝有损于生态旅游环境的污染企业,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在对现有各产业的审查时,理应执法严格.如此看来,市场秩序的维持和规范需要着手进行强制干预,方能真正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体育养生旅游虽然是符合当下社会境况的产业,但在新的转型道路上更需要扎实稳步,做到绿色和谐发展.
各行各业在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前提下,并在积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需要找寻更新的发展出路.后疫情时代,人们不仅时刻关注医疗进展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自身身体锻炼使之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更大范围地走向民众内心.体育养生旅游作为其中一种体系,合理的构建其框架是当务之急.
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在结构、转型、民生方面,相关部门应首先做好旅游政策规划,合理利用资源、资金,优化旅游投资,把体育养生旅游体系作为重点规划项目.在不同的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制定出自身特色的项目,之后扩大到地区再到省市,把每个小点连接成一个网,不仅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吸引大型旅行团.旅游与体育养生的结合,还要注重时间和费用问题,此时更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各项目的定位.
一种新型品牌,无论是硬性设施或是软性条件,都需要有市场的调控,才能真正走向社会,从而服务大众.但更需要关注的是,新型品牌的受众以及其当前需求和今后的长期需求.熟知了这些方面,就能把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及产品的性质有更准确的定位,后续的工作预见性就相对较高.
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代表了民众追求的不断提升,不仅在吃穿用等方面的表层物质提升,更是越来越体现在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隐性、精神质量的提升.2019年底至今的疫情,更使民众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于是,把体育养生与旅游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型产业,立足于民众需求,结合旅游景点,打造体育休闲项目,一改往常“走走看看”的观光,增加各种体育休闲项目,不仅极大提升产品整体品位,更能吸引游客,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在观光中休闲,在体育中观光.
旅游产业已经不算是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压力愈来愈大,外出旅游散心成了新时代人们解压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是去旅游的人多了,旅游地区也需要开发到一定的数量.而且,由于人们易于审美疲劳,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是旅游业开发中吸引游客的重中之重.
我国地大物博,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很多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适宜游览.城市的建设、各种现代游乐场所的兴起,使得旅游地区出现愈来愈多的类似现象.因此,在这种同质化的旅游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不失为一种新型优势.结合各地区自身自然环境优势,把修身养性作为品牌特点融入旅游当中,以观赏和修养相互融合,把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完整的呈现,打造真正的生态旅游胜地,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民众所需、政策支持、资源丰富等各方面条件齐全,新型旅游品牌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