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辉春(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 354300)
大阅读是学校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起步的重要阶段,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小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通过大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引导小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文化底蕴,拓展知识视野,更好明理增信,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学习成长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立足办好新时代小学教育,以学校大阅读为抓手,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全面了解基于学校大阅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深入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创新研究,面向武夷山市百花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及家长,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3%的小学生学习上被动应付,缺乏主动,作业需要家长反复督促,没有做到知行统一。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校生活习惯。30%的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35%的学生有时在桌椅上乱写乱画,21%的学生有乱扔垃圾现象,等等。三是对父母的教养缺乏感恩。18%的孩子对父母或长辈说的话不冷不热,44%的孩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够,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这些现象表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是小学德育教育面对的最紧迫的现实任务。
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学校大阅读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普及的活动,毫无疑问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育。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丰富内涵,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和学校大阅读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小学阶段教育要求和小学生成长特点,依托生活创新教育,依靠教育改造生活,真正通过大阅读活动,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中学教育乃至人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表明,部分小学生对家庭或者父母说的话反应淡然,说明家庭生活教育存在问题。“学校素质教育、家庭应试教育”对部分家长影响仍然很深,重学习、轻德育的现象还存在。一些家长认为把学生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忽视了家庭教育、父母引导对孩子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自身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快速更新迭代,产生了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对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很大冲击,亟须家庭和学校给予正确引导。
教师是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养成的直接影响因素。新时代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教师对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理解领会不够,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思维,缺乏“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课堂教学独立于生活之外,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创意。对小学生来说,反复重复同样的内容,缺乏趣味性,体会不到文学的魅力和美丽。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教学作用,忽视大阅读对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
部分学校仍然把阅读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附属,大阅读与其他学科联系不紧密。部分教师对阅读不够重视,对阅读课程设计投入精力不足,难以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没有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课程内容单一,活动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针对性,导致小学生难以提起阅读兴趣。部分教师对阅读的教学研究不够,对小学生阅读的特点、规律和需求把握不准,不善于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手段丰富阅读教学,以致阅读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
部分学校对大阅读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要求。一些教师重分数、轻德育,重语文、轻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把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阅读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学习态度、阅读方式和行为习惯关注不够,对不同学生在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关注不够。对小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大阅读活动的效果,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小学生的成长对家庭的依赖性非常强,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引导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不可替代。家长要发挥示范榜样作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身实际行动引导、熏陶、教育孩子,注重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积极参与亲子共读,主动放下手机,坚持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成长。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和孩子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并严格付诸实施,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养成带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加强对电子产品阅读的科学引导,管控结合,避免产生手机阅读依赖。学校要加强引导,吸引家长、师生主动参与学校大阅读,共同营造覆盖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阅读氛围。
教师要从生活教育理念中汲取经验,坚持特色活动与常规活动相结合,坚持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打造一系列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特色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行为发展提供实践舞台。要加强阅读活动方案设计,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创新改进现有阅读活动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利用好校内的各类阅读资源,精准选择书目,精心设计呈现方式,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阅读方式,用故事来说话,用故事来讲道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利用校内各种宣传阵地,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图书资源是学校大阅读的基础。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通过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筹措图书,并千方百计建好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阅读阵地。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精心选择阅读书目,和学生共同投入阅读。要建好班级图书角,调动学校、家庭、学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图书角成为孩子们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补充。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图书交换站”“课间阅读廊”等不同的阅读阵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学校大阅读离不开语文、德育课程以外的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要树立大阅读系统思维,遵循小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各年级、各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全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共同参与大阅读,积极探索全科全员大阅读模式。英语、数字、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教师,应当从本课程专业教学角度,推荐选择阅读相关的书目,和学生们一起阅读共同研究,拓展不同的学科领域,贯通不同学科知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借助小学生全面减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阅读课程或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科课外阅读兴趣。
校园阅读文化是滋养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沃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文化熏陶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学层面,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对校园阅读文化的认同感,自觉践行学校阅读文化,主动融入大阅读课堂,从而营造关注孩子阅读、关爱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学生阅读环境层面,要从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软件建设等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宣传廊、广播、网站等多种形式,让书香飘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阅读文化成为学校的一种时尚,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让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阅读成为学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养成行为习惯的引路人。要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扎实学识,具备较强专业素质,拥有活跃创新思维,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加强教改研究,增强教学本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主责、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规范个人言行,努力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小学生锤炼品格、增长知识、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阅读是小学生成长的阶梯,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学校大阅读活动为突破口,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研究,引导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协同发力,共同引导孩子去认知阅读、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我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