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皓鑫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0)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位置,单向传输是传统课堂的典型特征,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幼儿的自主性、愉悦性被压制,其身心发展也将受到不利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1]游戏精神的融入,使课程回归了学前教育的本质特征。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活动性感召着幼儿,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游戏中得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要以最适宜的方式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主动探索,课程的目标和价值也在游戏活动的教育形式中得以真正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也将走向课程的中心地位。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种顺应幼儿天性的法则,幼儿的发展权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2]
长期以来,幼儿园中课程与游戏两者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游戏往往被视作课程实践中的工具和手段,用来引起幼儿兴趣、维持课堂纪律,或是作为课程的额外补充。幼儿在零散的时间里进行着并不充分的游戏活动,很难玩得投入、玩得深入,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更是难以体现。随着《指南》等文件的出台,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再是课程的附属品。明确的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为保育、教育和社会化提供一个连贯的框架,以满足儿童的个人需求,并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提供指导。[3]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和游戏不再是冲突和分割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也通过其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过程,使游戏的教育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课程游戏化不是一种新课程的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和实践。[4]如今学前教育正从“普及”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和实践支撑,游戏精神已经远不止于幼儿园课程,需要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游戏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驱动力和支撑力,使幼儿主宰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幼儿不再被动地听教师安排,而是具有自主性地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体验学习过程、获取知识经验、掌握发展能力,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游戏精神的融入,使幼儿园课程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不再无聊地嬉戏,而是获得更加有序的、综合的经验,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因此得以有效提升。如果幼儿园里没有游戏,学前教育势必会趋向小学化、成人化,从而影响教育质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影响,就必须将课程游戏化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的作用与价值被推向了新的高度,游戏成为幼儿最经常、最适宜、最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幼儿园还要不要教学”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新疑虑。由于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零散琐碎、粗浅表面,似乎与系统的学业知识无关,导致那种打着为入学做准备旗号的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小学化的显著特征是忽略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忽略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与发展,尤其是忽视幼儿社会性与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5]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这让一些教师对教学心存芥蒂,集体教学活动更是避而不谈,教学和游戏的关系也难以厘清。教师如果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和范围,就会倾向于完全放任幼儿游戏,窄化游戏的形式内容,从而忽视教学的作用,甚至将教学等同于小学化,导致教学日益边缘化。因此,在教学和游戏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
游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影响着幼儿的游戏兴趣、游戏体验和能力发展。游戏与日常生活是幼儿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幼儿的生活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打造也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到环境创设的灵感,从大自然中找到环境创设的素材。但是,一些幼儿园存在着为了环境创设而创设环境的现状,如购买价格不菲的户外大型玩具器材,注重成人审美的奢侈外观打造,安装全智能化的户外电子设备等,并以此来吸引家长的眼球,以迎合家长获得充足的生源。这样的环境更多以成人的审美创设,游戏环境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幼儿无法将游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游戏的过程被计算机程序控制,游戏材料也往往是结构单一的材料,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无所适从、被迫适应。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难以自主地玩耍和成长,教师也难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户外自主游戏具有偶发性、情境性、生成性的特点,展现了幼儿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和内在需要,在这种相对自然的游戏情境中,教师的支持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一些教师存在明显放任幼儿游戏的倾向,因为他们认为自主游戏就是完全自主,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教师将自己的组织和支持责任置之度外,取而代之的是用手机等影音设备录制幼儿游戏的片段,俨然成了一个旁观者。这样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只将幼儿带到某个户外区域即完成任务,幼儿往往在低水平的游戏中不断地重复。游戏中缺乏教师的参与,导致游戏的教育功能缺失,幼儿看似在自由地玩耍,仿佛还非常开心,但这只是一种低水平的玩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发展。而另一种极端就是教师过度介入,游戏的主题内容均由教师确定,游戏按照教师设定的方向发展,教师成为“编导”,幼儿成了游戏中的“小演员”,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展开游戏的各个环节,这样的游戏会使幼儿失去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成了游戏的主宰者。
课程游戏化不是让幼儿园中的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强调幼儿园所有活动中要有游戏精神的渗透和融入。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追求的是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精神的渗透,让游戏贴合幼儿经验,更生动、丰富、有趣,使课程能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得到拓展,使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在游戏中得以实现,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系统性的经验和持续性的发展。对户外自主游戏,幼儿园应该鼓励幼儿游戏,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户外自主游戏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急需的游戏方式,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幼儿户外活动空间越来越小,适宜游戏的活动空间更是紧缺,因此,幼儿园需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空间,让幼儿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在游戏的选择上是自由的,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此同时,户外自主游戏的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教师不能置之不管,成为游戏的局外人。户外自主游戏也要有一定的教育要求,也就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约束。[6]自主游戏有益于幼儿自我概念的主动建构、情感的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水平社会成就的展现和认知技能的有效提升。[7]幼儿喜爱游戏,尤其喜欢户外游戏,有研究表明,与室内游戏相比,户外游戏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更具优势,限制幼儿的户外游戏则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8]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游戏精神的贯彻将切实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让游戏为幼儿提供有序的、综合的、完整的经验。
幼儿是自然人,对幼儿的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9],应该遵循幼儿在身体、智力、年龄等方面的自然规律和节奏来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然人[10]。幼儿的天性表现为他们喜爱游戏和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和具有好奇心[11],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在其著作《与孩子共享自然》中也提出,“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12]。因此,创设一个自然化、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也是课程游戏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教育者来讲,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游戏并使学习发生的。要更加关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创造与自然融合的、开放多元、人际互动的环境,以及准备充足的材料和空间,构建园本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帮助幼儿从接触大自然、生活事件和现象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促进领域经验之间、目标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推动幼儿身体全面和谐发展。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不仅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身体、思维与语言、创造力、意志品质、审美体验、认知经验、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成长。这些作用,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教师在给幼儿创设自主性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其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情境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13]当前幼儿园存在环境创设一劳永逸的情况,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根据幼儿发展和课程需要动态变化的。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游戏环境也应该随幼儿发展而变化。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环境也要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调整。在自然化、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活动自由度更高、活动的主题更多元、活动的材料更高级、活动的内涵更丰富,这样的游戏环境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源于自然的游戏一定是幼儿喜欢的,最终也必将归于幼儿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进程。实施课程游戏化,首先要领会游戏的内涵和精神,以《指南》等文件为依托,厘清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户外自主游戏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深对户外自主游戏的理解。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开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让游戏更适宜幼儿的发展,从传统的“重教轻学”变为“以幼儿为中心”,支持幼儿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自主探索、主动建构、个性发展,从而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第二,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游戏支持的能力。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当作教学一样来周密地设计。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游戏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教师要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多种方式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融入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教师要对户外自主游戏有充分的认识,户外游戏不只是身体的运动,还包含着“学习运动”和“通过学运动来学习”的学习过程,幼儿通过户外游戏的方式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探索、体验和认识,户外游戏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还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14]幼儿对户外游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好教育契机发现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方式,因材施教,为游戏的发展和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支持。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户外自主游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户外自主游戏不只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式,也是幼儿园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组织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成为理解幼儿、有专业自主意识、善于反思和主动学习的专业人员。[15]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要靠教师来实施,对教师而言,这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和游戏的质量。教师要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乐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善于优化幼儿园的环境,依托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来夯实专业基础,通过户外自主游戏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