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罡
(大连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相对成熟,旅游观念已由传统的大众观光游逐步转变为休闲度假游,亲近大自然、感受乡野风光成为新潮流。因此,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对大连冰峪沟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冰峪沟风景区位于大连市庄河市仙人洞镇,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拨374.9 m。属温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多雨,多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春季和秋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8.8 ℃,其中8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5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8.1 ℃。全年降水量约890.6 mm,7月最多,可达226.2 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山地属千山余脉,系前震旦纪的假溶岩地貌结构景观,由石英夹绢云母岩、石英岩和变质砂质岩组成,最高山峰海拔683.4 m,最低处海拔66.3 m。冰峪沟石林地貌集中,山峰连片,孤峰突兀,极具特色。景区奇峰怪石林立,如“美女峰”“孤帆石”“剑劈石”“骆驼饮水”等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景区内主要河流为英纳河及其支流小峪河。英纳河发源于鞍山市岫岩县龙潭乡,由西北向东南注入英纳河水库,再向南直泻黄海,年径流量约0.9亿m3;小峪河发源于庄河市老黑山,由西向东在双龙汇处流入英纳河,年径流量约0.2亿m3。两条河流贯穿于奇峰峻岭间形成的山水景观,相互映衬,浑然天成。
2.2.1 平湖泻玉
双龙坝建于2001年,全长197 m,形成4 km长的汇水面,水量较大,加之落差,有奔腾倾泻之势,碧玉般的英纳湖水从双龙坝倾泻而下,形成近百米宽飞瀑,故称“平湖泻玉”。
2.2.2 英纳湖
冰峪沟英纳湖是由双龙坝的建成而蓄水形成的4 km长汇水面,是石英岩峰林、峰丛、岩柱、孤峰与湖水相互辉映的集中展示区域。英纳湖内湖光山色、碧波荡漾,两岸怪石嶙峋,山水和谐统一。游客可乘坐观光船游览英纳湖。
2.2.3 双龙汇
英纳河、小峪河如两条游龙穿行于保护区的群山之中,在一处交汇,取名“双龙汇”。河水急缓相间,宽窄相宜,深浅交错,水清质优。
植物种类丰富,野生植物1 104种,既有代表华北植物区系的赤松Pinusdensiflor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麻栎Quercus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蹄盖蕨Athyriumfilix-femina等,又有代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色木槭Acermono、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核桃楸Juglansmandshurica等,形成华北与长白山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同时还有代表华中植物区系的三桠钓樟Linderaobtusiloba、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richotomum、天女木兰Magnoliasieboldii、玉铃花Styraxobassia等南方亚热带植物。野生动物1 253种,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金雕Aquila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水獭Lutralutra、杂色山雀Sittiparusvarius等珍稀动物,山林中又随处可见野猪Susscrofa、梅花鹿Cervusnippon、西伯利亚狍Capreoluspygargus、松鼠Sciurusvulgaris等野生动物身影。
景区生态环境优越,经测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空气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年最高值为22 850个·cm-3,年平均值为16 030个·cm-3;空气细颗粒物(PM2.5)含量年平均值11 μg·m-3。天然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资源极佳。
山地景观造型各异、形态万千,实属国内罕见。英纳河和小峪河贯穿其间,峰回溪转,山水相应。由石英夹绢云母岩、石英岩和变质砂质岩构成的奇峰怪石,形成了有“辽南小桂林”之美称的冰峪山水风光,具有较高的环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观光旅游、休养避暑、科研教学的理想处所。
森林植被保存完整,属夏绿阔叶林区域。辽东丘陵赤松麻栎槲栎林区,水平地带性植被为赤松-栎类阔叶混交林,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与长白山植物区系过渡地带。赤松-栎林顶级植物群落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现存群落。繁多的植物种类、复杂的植被类型、丰富的动物资源及秀丽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物种的基因库、生物学科研基地和教学基地。
冰峪沟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景观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6.76 %,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舒适度极高,是大连城市腹地的天然森林氧吧,适宜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建议以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为前提,适度进行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自然保护区特色的生态旅游活动,探索自然保护事业和当地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将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
4.1.1 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保护
地质地貌是自然变化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特别注意保护地形和原有的自然风貌。景区内所有建筑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禁止大填大挖而改变原生地貌。
4.1.2 水域景观资源保护
为满足游客亲水活动需要,景区内需建设水上娱乐项目,建设项目应不破坏水域岸线的自然地势,保护水与岸的自然过渡区域,为鸟类等动物提供理想的活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4.1.3 森林景观资源保护
对重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区域,明确保护范围、红线和管控措施,严格执行落实,禁止随意侵占和破坏,维护原生林相。提高对景区内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管控和防治能力,努力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动物栖息环境。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1]。开展生态旅游应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切实做好保护的前提下,适度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突出环境教育,强调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根据市场需求定位,紧密结合自身森林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开发出生态观光、生态保健、生态科研、生态娱乐等旅游度假产品。
4.2.1 生态观光
生态观光是典型的大众旅游活动,景区内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奇山秀水、摩崖石刻等自然山水景观,可以为游客提供欣赏大自然之美、陶冶个人情操的场所。
4.2.2 生态保健
生态环境舒适宜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保健疗养功能较高,是天然氧吧。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愈加重视,康体保健市场潜力巨大[2]。
4.2.3 生态科研
科普和科考旅游资源丰富,为科学研究、考察、科普教育提供优良素材,是开展科普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以及实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4.2.4 生态娱乐
开展各类参与性、趣味性强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如登山、健行、野营、水上活动等,让游客在优美自然环境中体验户外运动、健身、娱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