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约蛟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几大要素

2022-03-04 01:01李欣儒崔铁花陈思羽
吉林林业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蛟河市林业旅游

滕 宇, 李欣儒, 崔铁花, 陈思羽

(1.吉林省蛟河市平川林场, 吉林 吉林 132500; 2. 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3.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蛟河市林业局总经营面积45.48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9.1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7.1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 220万m3,森林覆盖率60.27 %。国有林总场1个,下设国有场圃19个;在职职工2 574人,其中在岗职工1 622人。

多年来,木材生产一直是蛟河市林业主导产业,是维持企业和职工的生存之本,但从2016年开始随着天然林的全面停采,林业经济形势骤然紧张。林业场圃运营和职工收入主要是依靠国家发放的天然林停伐补助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此外并无其他资金来源,由此造成了企业运营比较困难,职工收入偏低。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若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仅仅依靠企业求生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只有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思维,积极寻求替代产业,依托林区地域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经济,提升林下经济效益,着力推进后续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强场裕民”的发展目标。

1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蛟河市自2002年开始尝试发展林下经济,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维持阶段。初始时是以基层场圃为经营主体发展多种经营项目,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如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弊端逐渐显现,体现在投入成本高、应用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到位等方面,所发展的养殖项目基本都停滞了[1]。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蛟河市林业局改变发展方向,倡导基层场圃带动职工,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项目,林下特色经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1.1 林下种植、养殖业

重点发展了林果(红松Pinuskoraiensis、梨Pyrus、榛Corylusheterophylla、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等)种植,林药(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人参Panaxginseng、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天麻Gastrodiaelata、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灵芝Ganodermalucidum、桑黄Phellinusigniarius等)种植,食用菌(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滑子蘑Pholiotanameko等)栽培,山野菜(桂皮紫萁Osmundacinnamomeavar.asiatica、辽东楤木Araliaelata等)移植,经济动物(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梅花鹿Cervusnippon、蜜蜂Apis、柞蚕Anthereapernyi等)养殖。

1.2 森林生态旅游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蛟河市已开发出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有“秋天童话”——红叶谷、“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关东九寨”——冰湖沟、“山水画廊”——松花湖、“小长白山”——老爷岭六大风格迥异的AAAA级景区,还有“美食一绝”庆岭活鱼、“休闲乐园”爱林渔港、“红叶峡谷”漂流等各具魅力的旅游产品,搭起了以“生态、自然、森林、红叶”为特色的旅游经济框架,“红叶节”已成为吉林省四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列入全国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名录,蛟河市成功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2 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几大要素

纵观蛟河市近二十年来林下经济发展历程,虽然有一定的前期基础,但项目多属传统产业,布局零星分散,规模总体偏小,发展水平偏低,发展速度迟缓,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2]。由于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应用技术的不先进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一些项目发展滞后,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大制约因素。

2.1 现行林业政策规定

现行林业政策总体要求是发展林下经济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就是说发展林下经济要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但实际上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中药材天麻、猪苓、人参等进行种植、采挖时均需破开地表植被进行;林蛙养殖建“三池”时涉及占用林地,而且改变林地用途,审批难度非常大;林下畜禽养殖建简易圈舍时也会破坏一些植被,饲养的禽畜喜欢在圈舍周围觅食,几个月就会造成圈舍周边林下植被破坏严重。森林旅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同样也需要占用林地,有的还涉及“生态红线”,审批难度更大,以上这些经营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森林植被环境,是现行林业政策所不允许的。目前,蛟河市发展林下经济用地类型主要是商品林地(国有天然林、人工林)和清收还林地,林业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在国有天然林和人工林中进行,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则是在清收还林地中进行。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2.2 项目发展资金短缺

由于天然林停采多年,地方林业整体经济形势比较紧张,虽然大力倡导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但项目发展资金明显不足。目前场圃产业项目发展资金主要是企业自筹、职工入股及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但企业储备资金有限,职工收入偏低,入股能力有限,只能发展规模较小的传统项目。受资金短缺因素的影响,目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2.3 市场供求关系时时波动

目前蛟河市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业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经营,掌握市场变化信息不够及时,项目经营周期多属于中长期,待到产品销售时,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导致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销售价格势必比较低廉,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因此,产品最终能否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直接取决于当时市场供求关系。

2.4 专业人才匮乏

基层场圃发展的林下经济项目既有传统产业,又有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可以依靠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应用常规技术进行;而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在项目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技术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会出现项目停滞,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林农发展的林下经济项目基本是单户经营,规模效应低、技术缺乏、市场信息短缺,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要发展新兴后续产业,引进或聘用相应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3 破解制约因素的对策和建议

3.1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标准

在强化生态建设、保护好森林生境的前提下,建议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出台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展林下经济对林木(林地植被)破坏程度的界定标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和用地标准、林药及食用菌等间作种植时对林木(林地植被)破坏程度的界定标准、发展林下养殖业对林木(林地植被)破坏程度的界定标准等,使林区职工和林农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过程中有所遵循,在标准规定的范畴内实施建设,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3]。

3.2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充足的资金是前提和保障。建议积极开辟资金融入渠道、多方筹措项目发展资金,如企业自筹资金、林业职工自愿入股、向银行低息贷款、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及吸纳社会资本,引进有实力企业合作等形式,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3.3 以市场为导向选项经营

产品终端环节是进入市场,供求关系时刻在发生着变化,选项前有必要进行多方考察调研,了解项目的背景、有利条件、发展前景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好市场分析预测和项目可行性论证,通过综合评估做到选项有的放矢,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林业系统内应注重采取“公司+基地+职工”的生产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股份制经营。由公司运用现代化管理制度,负责生产基地的经营、管理、销售等环节,做到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保证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林业系统外应注重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利益主体,可将分散、相对独立的小农户和大市场联系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市场供应有序。

3.4 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作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尤其是生产中的各个技术环节,专业人才的指导、监督、管理作用非常重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应与相关产业科研院所建立生产科研联合体,不定期聘请专业人才,对林区职工和林农进行林下经济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所需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专业人才,共同参与林下经济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严把各个生产环节技术关,时时监督项目的经营管理,使项目逐步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

4 提升林下经济效益方向

蛟河市林业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前期基础,提升林下经济产业效益是未来发展的主攻课题。新时期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在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畴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技术服务,不断提升林下经济产业项目规模、水平、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高效经济的紧密结合[4]。为此,需对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及森林旅游业未来发展在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多元化旅游形式方面下功夫。

4.1 注重引用先进成熟的中药材仿生栽培技术

中药材仿生栽培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可减轻中药材生产中的短期行为对药材品质所造成的影响,有效提高栽培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实行道地中药材的仿生栽培,在中药材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益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药材品质,还具有无毒、低残留的特点,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人参、猪苓、刺五加等仿生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结合蛟河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逐步尝试引用。

4.2 应用林蛙养殖新技术、新方法

目前蛟河市境内林蛙养殖封沟550条,养蛙620户,放养面积13.2万hm2,是林农的一项重要产业,但多年来都是沿用传统的技术粗放经营管理,经济收益低下。要不断提高经济收益、繁荣林区经济,重要的环节是对养蛙户进行林蛙养殖技术培训,及时掌握林蛙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逐渐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林蛙的回捕率,增加林农收入。同时利用蛟河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到蛟河市投资建厂,进行林蛙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林蛙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收益。

4.3 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多元化旅游形式

蛟河市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但有些基础设施比较陈旧老化,如旅游客服中心、旅游道路、木制栈道及旅游厕所等需要更新改造,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后,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旅游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观光旅游。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节假日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和需求。为了让游客能驻足多日,增加旅游收益,可以有序开展森林康养旅游、农家乐旅游、采摘园体验游、灯光夜游、红色旅游等形式,延长旅游链条,整体提升森林生态旅游的规模、档次和知名度。

总之,在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立体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增加林业产业化内涵,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利用率、产出率、贡献率,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做大做强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蛟河市林业旅游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蛟河市推进未来教育学习中心建设与应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蛟河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难题及破解对策
蛟河市农广校开展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培训
吉林省蛟河市民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