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04 00:02仲倩潘健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仲倩,潘健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1 相关概念和理论

1.1 教育信息化2.0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2.0,并提出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

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教育资源观、技术素养观、教育技术观、发展动力观、思维类型观及教育水平的转变。不仅强调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从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能力过渡,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并嵌入学习系统中。

1.2 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可以理解为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2]。

欧盟认为,数字素养包含在数字能力范畴内。数字能力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数字社会需求所必须具备的、与数字技术有所关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统称,也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数字技术参与数字技术相关活动的能力。而数字素养是数字能力的一部分,包括检索数字信息、表达信息需求、判断信息的来源以及适用性、存储和管理数字信息和内容的能力等。

1.3 数字素养的框架

数字素养的框架最早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ia在1994年提出,包括Photo-Visul Literacy图片-图像素养,学会理解视觉图形信息的能力;Reproduction Literacy再创造素养,对既存数字信息予以复制并再创造的能力;Branching Literacy分支素养,驾驭超媒体素养技能;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辨别信息适用性的能力;Socio-Emotional Literacy社会与情感素养,以数字化的交流形式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

2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2.1 数字素养教育机制不健全,缺乏实践融合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打造智慧校园,方便师生快捷地办理业务,查找信息,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着力点体现在服务上、信息化的环境建设上。高职院校也都把信息基础课列为必修课,并把计算机等级证书列为毕业条件证书,但课堂的重点仍是一些基础操作和编程技能,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也缺乏对于学生数字素养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2020年疫情期间,我国的数字教育规模从小学到大学都得到了空前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实践性发展[2]。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在线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互动性差等。突发的疫情,导致很多教师都是摸索着开展在线教学,学生也都是被动接受在线教育,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也没有经过事先的实践操作[3]。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化,还有部分地区学生的网络连接不通畅,这些也是学生数字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

2.2 图书馆的数字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图书馆协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仅将图书馆用于新生的入馆教育、信息检索、文献查找 等方面[4]。图书馆没有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到师生素质素养相关标准的制定、发展数字素养各种方法的开发、相关数字素养培训课程的建设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而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没有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这些功能[5]。

2.3 数字素养能力参差不齐,利用数字工具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资源的检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数字素养高低。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或校内图书馆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数字资源,但也有部分学生不了解本校图书馆的专业数字资源,不会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检索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搜索范围停留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范围相对单一[6]。

2.4 数字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7]。虽然知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部分学生还是只会安装杀毒软件;部分学生在网络上不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体现出部分学生数字安全意识有待增强[8]。

3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的策略

3.1 开展顶层设计,优化数字素养教育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学校层面需要开展科学的评估和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适应高职学生学情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将对数字素养的教育落到实处[9]。

首先,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为教师提供数字能力方面的相关培训,理论课与示范性实操课相结合,以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运用和数字教学能力。二是组建数字技术教学团队,针对数字化教学问题协作分工,各施所长,共同打造数字化课程。三是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自主创造空间,通过会议沙龙、讲座汇报等形式增强同行间的交流,激发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动机,提高教师数字资源建设积极性,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建设。

其次,因地制宜,因“才”施教。根据地域差异、生源类型、男女比例等因素综合评估学生的数字能力差异以及不同专业的数字发展水平;在学生入学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用户进行调研,获取真实需求;立足教学需求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按专业类别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目标;再根据不同的目标,因“才”施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不同程度的信息素养类理论和实践课程。同时,在开展数字素养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数字能力实操的训练,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平时上课结合MOOC、SPOC等教学模式,穿插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推进数字素养和教学实践的相互融合,在平时就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开拓创新,打造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及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开发高质量、具有创新性的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提高使用、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10]。

图书馆的功能需要充分利用起来,以数字化的方式参与到院校的数据管理服务中。例如,联合技术部门对智慧校园进行数据管理,面向师生开展科研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等的操作培训。参与设置课程体系和框架,联合二级学院建设培养数字能力的在线课程,通过嵌入式的教学模式、通识课程或选修课的方式,将数字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寻求合作,开拓创新。对于自身处理不了的数字信息可以寻求其他院系、网络技术部门或其他网络平台的帮助。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和素材,注重数字应用技术和数字文献检索的整合与创造,依托创客空间等项目,构建集教学、科研、服务和创业于一体的学习环境,打造数字素养教育平台[11]。

图书馆还可以牵头打造针对高职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项目,基于设计好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依托融入游戏化特色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配以导师支持,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

3.3 建立数字学习中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学习能动性欠缺这一现象,高职院校要着力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学习中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和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持。专业的设备、专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取帮助并有效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字能力。且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搜集数字资源来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时主动思考,自主检索和收集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在学生有进步时给予积极鼓励。还可以定期组织数字能力大赛,以赛促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12]。

3.4 开展培训,加强数字安全意识教育

对数字信息的评判力也是体现数字素养的指标之一。在平时的数字素养教育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数字信息的甄别和筛选,提取安全有效的信息[13]。因数字教育资源存在易传播和可复制性的特点,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规范操作,增强版权意识,维护他人与自身利益。除了课堂教育,高职院校还应该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宣讲数字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答、举办数字安全主体活动的方式开展数字安全意识教育活动,以加强学生的数字安全意识[14]。

4 结语

在大数据、数字化时代,在国家数字化教育变革趋势下,努力提升数字素养,增强数字能力,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时代发展越发具有创造性、便携性,当代大学生需要努力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成长。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能力,依然将是高职院校数字教育的关键任务,也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来,我国也将实施高质量、具有包容性和无障碍性的数字教育。诚然,数字素养教育涉及多个方面,除了教育策略,后续还需要在评价体系、共享协作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