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影视传媒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2-03-04 00:02刘旭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影视校企协同

刘旭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1998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2017 年1 月10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率先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直是国家倡导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这一理念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属性不谋而合。影视传媒专业属于行业实践型学科,学生需要在不断的行业实践中探索专业知识,厘清行业发展规律。当前影视传媒行业发展快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样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可以快速适应行业环境。

1 国内高校影视传媒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与一线行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定向培养”模式

2016年,一部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制作的网络电视剧《醉了青春》在优酷和爱奇艺上持续热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醉了青春》讲述了现代都市中六位时尚靓丽的“90后”青年的青春故事。在美好而苦涩的青春路上,在事业、爱情与激情的碰撞中,演绎出一幕奋斗并进的青春之歌[4]。该剧正是由辽宁传媒学院与沈阳启天锐力传媒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高校教学创新成果之一,剧中主要演员和工作人员均来自辽宁传媒学院在校学生。

2014年6 月,辽宁传媒学院与沈阳启天锐力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辽传启天锐力定制培养班”正式成立以来,辽宁传媒学院先后为该企业输送了编导、活动策划、摄影摄像等多岗位人才近百人,很好地辅助了企业的发展,也为毕业生充分、稳定就业搭建了平台[5]。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开展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储备了人才、集聚了力量,夯实了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基石,为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奠定了基础[6]。

1.2 创立“工作室”模式

长春人文学院传媒学院结合自身影视适应性人才创新实验区的办学特色和学院定位,与多家影视制作机构签订协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捕耳声音工坊”已为在校学生提供编剧、录音师、配音、音频制作等工作岗位。工作室提供业务培训,在校在岗学生均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近年来,“捕耳声音工坊”制作了多部代表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

2.1 合作中忽视理论与素养的教学

在目前很多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影视传媒类企业为了快速解决行业发展中人才缺乏的问题,会提供形式多样的实习岗位给合作高校的在校学生,方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缓解企业人员的工作压力[7]。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双方往往易忽视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而是过多地强调操作技能和上手能力的训练。这就使得行业实践成为熟练工种和模板套路式训练,而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行业实践中缺乏对艺术创造的沉淀与思考,这并不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真正目的。

2.2 深度合作的欠缺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事业的全面铺开,影视传媒类人才缺乏的问题逐渐凸显。影视传媒专业是偏重行业实践的学科,很多学校也都意识到这一专业属性,纷纷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这就导致很多合作缺少深层次的交流与打磨,流于表面,长此以往,合作的持续性与后劲就会不足,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因此,真正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发挥“校”和“企”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与互通有无、避免合作模式的低效率、表面化发展[8]。

3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影视传媒类“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忽视理论与素养教学以及“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双方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

由于影视传媒类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又要使学生富于艺术力的创造与想象。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初始阶段,就要明确双方的培养目标,即匠人又是艺术家的“应用创造型”高端复合人才[9]。在此基础上,“校”和“企”双方就需要肩负各自的培养重任。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理论基础和媒介素养的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奠定良好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标准,为真正成为“应用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影视传媒类企业则在行业实践用人时严格筛选把关人才质量,挑选那些基础过硬、“三观”正确、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影视传媒人才[10]。

3.2 深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促教学

在校企双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下,为避免双方责任不明等消极因素,逐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以“项目式”合作来提升双赢指数,是一个有效的手段[11]。 “项目式”教学在目前的高校实践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影视传媒类专业的学科属性也十分契合“项目式”教学理念。在“校”“企”双方合作的模式下,企业可以将近期需要制作的项目派发给合作高校,由高校直接负责项目的整体制作[12]。高校选派负责项目组的教师组织整个项目的运作与实施[13]。项目负责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的内容与性质选拔不同的学生进组。教师可以将项目不同的部分或阶段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负责制作,例如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内容,在每一阶段,学生直接向项目负责教师提交成果,最后由项目负责教师把控作品整体的艺术风格和质量[14]。这种以项目融合教学的培养方式,不但可以使项目顺利实施,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长春人文学院传媒学院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签订联合摄制协议,共同制作《平安365》栏目。学院多名师生参与栏目的制作与拍摄。同时学院还与东北亚卫视签署合作协议,在长春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建立创作基地。另外传媒学院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与规模,充分考虑学院各个专业的平衡发展,除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之外,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积极推进和寻求校企合作式办学模式。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创办“捕耳声音工坊”,主要在影视配音、配乐和有声作品宣发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

随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化,一些企业和学校也在合作方式上衍生出更多新的模式。广州大学传媒教育学院正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成果之一。广州大学传媒教育学院创办于2009年,是广州大学与广电传媒集团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的传媒教育培训机构。广州大学传媒教育学院致力于为省内外新闻单位、政府部门、节目制作和网络传播公司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传媒教育学院也将联合广州市中学校园媒体打造“青少年广视联盟”,定期派高校教师、媒体主持人到中学举办讲座,定期指导青少年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开展活动,以提升广东地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4 结语

本文梳理了近几年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国内各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基本合作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是今后影视传媒产业和高校学科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各自凸显不同定位的培养目标,以项目式教学手段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展开,势必能够促进影视传媒行业与高校影视教育的互动融合,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影视传媒行业向纵深方向全面推进。

猜你喜欢
影视校企协同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