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建设背景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2022-03-04 00:02李洁雪张燕丁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四新交叉卫生

李洁雪,张燕,丁宏

(安徽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

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2019年教育部全面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引领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 “四新”建设就是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推动传统学科专业更新升级,培养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卓越专门人才[2-5]。“四新”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自1985年一批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展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以来,已形成了独特的卫生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医疗行业各部门经历了不断革新、重塑与创新的现代化过程,医疗卫生组织、卫生政策法规、卫生资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观卫生管理学科发展缓慢、滞后,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6],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四新”建设为高校卫生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前背景下,从“四新”视角探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化问题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四新”建设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

卫生管理专业教育肩负着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卓越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的新需求、卫生健康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应该以更高的站位和长远眼光建设和发展学科专业,从大健康的高度,系统规划我国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四新”建设视角下人才培养优化首先要注意探索和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案,提高专业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社会环境,解决整体性、综合性社会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在学科融合理念下重构课程体系,积极打通人文、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的学科壁垒和学科界限;最后,在国家 “大健康、大卫生”发展理念指引下,人才培养要主动融入社会大系统之中,在更广阔的空间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2 “四新”建设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四新”建设下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大中型医疗机构和一、二级城市的医疗卫生单位对就业人员的学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逐渐以研究生学历为主;另一方面,随着卫生行政机关职能转变、人事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员日益饱和,面向基层卫生组织和事业单位及医药健康相关企业单位培养管理人才已是当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7]。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卫生管理人才的需要,结合就业需求和学科特色对人才培养进行再定位,及时调整和优化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方向,形成多层次、多对象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岗位需求。其次,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既要强化卫生管理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还要不断扩展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领域,使学生对疾病有临床识别、基本处置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卫生行政和科研机构从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

3 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以学科发展引领人才培养

大学开展跨学科教育和跨学科研究是世界现代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学科交叉融合为科技创新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模式和途径。2020 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决定新增“交叉学科”门类,为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8]。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等学校,应积极顺应跨学科教育的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卫生管理跨学科高端人才培养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目前,我国很多医科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办有卫生管理专业,这为卫生管理学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现实可能。高校要加快建立多学科与卫生管理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未来重点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要借助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契机,积极探索“卫生管理+多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一批卫生管理学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培养、研究、创新中心,以学科发展引领人才培养。

3.2 优化课程建设,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9],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培养质量。在“四新”建设背景下,对课程建设方面的要求是注重知识更新,以交叉融合的理念系统规划课程建设。卫生管理学科诞生即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跨度大、综合性强,尤其是我国的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在综合类院校和医科院校均有设置,教学资源背景的差异,也使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各有特色。如何深度挖掘不同类型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人文基础、医学、管理学等课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今后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立足点。首先,在课程体系中要强化通识教育,打通文理界限,除开展数学和信息学科的通识教育外,还应加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其次,医学类课程的设置是卫生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10],对医学类课程要重新打造,精简整合,构建适合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医学课程群、公共卫生课程群,保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系统性,满足行业岗位需要。

3.3 强化实践导向,加强学生实用技能培养

卫生管理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硬核能力[11]。当前我国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理论指导,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四新”建设背景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积极加强实践教学,加快建设形成保障实践教学的机制。要精选、建设一批卫生行政单位、综合性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长期稳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并评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力量。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正在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课程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活动常态化,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基于学科交叉理念,依托BOPPPS教学模型进行卫生管理类实训课程的设计,借助医院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集中开展沙盘模拟实战训练,以全方面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12-13]。这些高校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创新,为卫生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积累。

3.4 推动卫生管理教育国际化

卫生管理专业教育要确立面向世界的卫生管理高等教育目标,加强与国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化教育模式可以丰富卫生管理教育供给,有助于借鉴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经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同时,为推动卫生管理教育国际化和卫生管理人才国际流动,我国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卫生管理专业认证制度,提高我国卫生管理人才的国际认可度[14]。

猜你喜欢
四新交叉卫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连数
连一连
卫生歌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