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文,程洁敏,王小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肺是原发性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和食管癌转移的靶器官之一。肿瘤肺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计算机断层扫描(CT)较磁共振成像(MRI)[2-4]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5-7]诊断肺转移的灵敏度更高,因此为应用最广泛的肿瘤肺转移检查方法[8]。有研究[9]建议对上述肿瘤患者常规进行CT检查,以筛查肺转移。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认为,由于肺转移瘤生长迅速,因此有癌症病史的肺部高危小转移灶应在短时间内复查对比[8]。如果术后尽早通过CT扫描发现肺转移,就可以较早开始治疗;如果术前发现肺转移,就可以提高癌症分期准确率,进而改善临床治疗决策,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但是,目前通过CT 检查早期发现肿瘤肺转移仍具有挑战性[10-11]。通过CT扫描发现肺转移时,患者常已接受手术治疗或开始接受化疗或放疗,不利于患者预后。早期CT扫描检出的肺转移灶常由于尺寸较小和密度较低,放射科医师不能及时发现。而癌症患者常相隔数月即接受1次CT检查,因此本研究通过后续CT图像确认早期图像中是否存在肺转移灶(后续通过活检证实),以期为较目前更早发现肺转移,进而改善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肿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放射科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提取患者胸部CT图像,并由放射科医师重新阅片。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B2016-2),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0例患者原发病主要为肺癌(61例,50.8%)、结直肠癌(19例,15.8%)、乳腺癌(14例,11.7%)、肝癌(11例,9.2%)和食管癌(8例,6.7%),均有病理资料,均接受多次CT扫描。120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42~71岁,平均(58.4±9.6)岁。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原发性癌症治疗:96例(80%)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切除,其中12例(10%)仅接受手术,60例(50%)接受辅助化疗,余24例(20%)接受放疗;有24例(20%)患者仅接受非手术治疗,其中19例(15.8%)接受化疗,5例(4.2%)接受了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确诊肺转移后,88例(73.3%)患者接受化疗,20例(16.7%)患者接受手术切除转移灶联合化疗,8例(6.7%)患者接受局部放疗,4例(3.3%)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1.2 CT扫描及分析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120例患者的胸部CT扫描参数一致:120 kV、 180 mA、0.6 mm,扫描肺尖至肺底,准直器宽40:5 mm,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5 mm,螺距为0.984 mm。所有扫描图片均由2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两位医师之间意见有差异时由另一位放射科医师重新分析,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第1次扫描为治疗前扫描,标记S1,第2次扫描标记为S2,第3次扫描为S3,以此类推S(N)。假设S(N,N≥2)扫描发现肺转移(转移灶大于5 mm、转移灶变大或转移灶数量增加)并经病理证实,对比前1次扫描S(N-1)图像中相同区域,S(N-1)图像中相同位置有肺转移灶,但未被发现,定义为假阴性,即肺转移漏诊;S(N-1)图像中相同位置无肺转移灶(或在以后的扫描中出现新发转移灶)则定义为真阴性,即无肺转移漏诊。
进一步将每个肺部图像分为6个区域:上部、中部、下部、内侧、中心和外侧。上部与中部以主动脉弓水平分界,中部与下部区域边界位于横膈上方3 cm处;内侧与中心以锁骨内1/3点分界,外侧与中心以锁骨外1/3点分界。测量每个转移灶的最大径、转移灶到最近血管的距离以及最近血管直径,均进行2次测量,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1 扫描总体及漏诊情况120例患者中,96例S1为术前扫描,24例S1为非手术治疗前扫描。2次 CT扫描间隔7~1 099 d,平均(158.5±102.5)d。2位放射科医师的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96%),仅5例病例有另一位放射科医师介入。S(N-1) 图像中,78例(65.0%)肺转移真阴性、42例(35.0%)为假阴性,即有42例患者S(N-1) 图像分析时漏诊肺转移,包括123个漏诊肺转移灶。
42例患者包括36.1%(22/61)肺癌、42.1%(8/19)结直肠癌、29.0%(4/14)乳腺癌、36.4%(4/11)肝癌、25.0%(2/8)食管癌、40.0%(2/5)卵巢癌。术前扫描漏诊9例(21.4%),术后扫描漏诊25例(59.5%),非手术前扫描漏诊8例(19.0%)。两次扫描之间平均间隔(90.1±45.2)d。 典型漏诊肺转移CT扫描资料见图1、图2。
图1 肝癌肺转移
图2 乳腺癌肺转移
2.2 漏诊区域分布结果(表1)显示:123个漏诊转移灶中,40个(32.5%)位于左肺,83个(67.5%)位于右肺。24个(19.5%)位于两肺上部,74个(60.1%)位于两肺中部,25个(20.3%)位于两肺下部;25个(20.3%)位于两肺内侧,34个(27.6%)位于两肺中心,64个(52.0%)位于两肺外侧。
表1 漏诊转移灶分布区域n (%)
2.3 漏诊转移灶大小123个漏诊肺转移灶S(N)扫描有119个(96.7%)变大;119个漏诊肺转移灶S(N-1)扫描时平均最大径为(2.78±1.31)mm (0.6~7 mm),S(N)扫描时为(4.24±1.93)mm(1.6~8 mm)(P<0.05)。21例(50.0%)患者肺 转移灶为单发,另21例(50.0%)为多发。孤立转移灶平均最大径为(3.04±2.21)mm(2~7 mm), 多个转移灶平均最大径为(2.41±1.21)mm (0.6~7.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2)显示:S(N-1)与S(N)扫描中,左肺和右肺漏诊转移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上部、中部和下部漏诊转移灶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内侧、中心和外侧漏诊转移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漏诊转移灶最大径在S(N-1)扫描与S(N)扫描图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不同部位S(N-1)和S(N)漏诊转移灶大小比较
2.4 转移灶邻近解剖结果(表3)显示:漏诊组转移灶到邻近血管、胸膜及叶间裂的平均距离小于真阴性组(P<0.01);漏诊组转移灶邻近血管直径小于真阴性组(P<0.01)。
表3 肺转移灶与邻近血管、胸膜及叶间裂的距离和邻近血管直径
转移占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的90%以上,主要与早期肿瘤难以识别相关[12]。其中,肺是多种类型癌症转移的主要部位。例如:60%~70%的乳腺癌患者死于肺转移[1];肝癌不合并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96.1%,而合并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至50.1%[13]。胸部CT目前仍是使用最广泛的肺转移检查方法,比MRI和PE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14]。然而,本研究中,CT扫描对早期肺转移仍有35.0%的漏诊率。
本研究发现,右肺漏诊转移灶的数量约为左肺的2倍,可能与右肺比左肺体积更大、血管更多,而有利于更多癌细胞定植有关;两肺中部区域漏诊转移灶较多,可能与该区域靠近肺门且血管丰富有关;而在外侧区域,转移灶大小可能与血管相似,易导致漏诊;肺下部区域漏诊转移灶大于上部和中部区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能与下部转移灶与血管大小相当,增加检测难度有关。此外,本研究中,漏诊转移灶与邻近血管、胸膜及叶间裂的距离明显短于真阴性结节,说明该距离较短可能对转移灶检测有一定影响,尤其影响较小转移灶的扫描。
PET/CT检查中小于10 mm的转移灶易被漏 诊[15],而MRI检查中小于4.0 mm的转移灶易被漏诊[16]。由于CT分辨率高,其漏诊肺转移灶直径多小于MRI检查。在临床上,孤立性转移灶相对多个转移灶更容易被漏诊。但是,本研究发现两者漏诊情况相似,可能的原因有:首先,有多个肺转移灶的病例较多,基数较大;其次,孤立转移灶生长较快,S(N)检查中体积常较大,易发现漏诊。123个漏诊转移灶S(N)扫描中有119个(96.7%)变大,说明通过仔细检查,早期CT扫描中可以发现更多肺转移灶,特别是可能恶性率更高的小转移灶,提示对于肿瘤肺转移高危患者,应较目前指南建议时间更早进行CT扫描。
本研究的局限性:(1)研究为回顾性,对于S(N)扫描中发现肺转移患者的随访信息不足;(2)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可能对肺转移产生一定影响,手术或放疗可延迟或降低肺转移风险,但化疗是否有该作用尚不清楚[17];(3)本研究中CT扫描层厚为1.25 mm,足以发现大于2 mm的转移灶,而小于2 mm的转移灶只有恰好落在2个层面之间时才易被发现。此外,由于弥漫性肺转移较易被发现,该方法仅限于局限性肺转移。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大于1/3的患者在最初CT扫描中已可见转移灶。肺转移尽早发现可能会改变癌症分期,进而影响临床治疗决策。结合患者的原发肿瘤特征、治疗类型与放射学检查,将有利于提前发现肺转移。本研究为CT扫描诊断肺转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如果发现可疑肺转移,应进行进一步检查:(1)细针穿刺(FNA)活检,以提供病理学证据;(2)通过PET/CT扫描,获得有关可疑恶性肿瘤的其他信息。此外,计算机辅助检测(CAD)技术的发展能为可疑病变的血管、胸膜钙化伪影的发现提供便利,并减少肺转移漏诊;同时应加强帮助放射科医师识别CT扫描中早期肺转移的培训。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