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欢 孙志敬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最近几年的经济之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芯片之争上,芯片在工业界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是智能制造的CPU。人工智能、5G 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以信息技术为根本的新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迅速普及[1],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掀起了惊涛巨浪。 电子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带动和影响着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容置疑的巨大影响。 日常生活中,人们身边各式各样的智能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甚至日常穿戴几乎都离不开电子技术。 例如,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里面大约含有100 多个芯片,每一个芯片又由少则几个多则成百上千的电子元器件组成。 众所周知享有现代发展标杆之称的计算机,也是由众多芯片构成的,因此,可以得知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电子技术的重要性[2]。 可以看出,小到生产生活,大到生物医疗、航天航空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撑。 总之,电子技术支持了人类众多的高科技发展[3]。
电子技术是高职机电大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智能产品开发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本课程在培养专业所需的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系统地对电子技术中所涉及的数模电路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晶闸管等相关基础知识、 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进行介绍和学习,为后续的单片机、ARM 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专业学习中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
基于课程定位和课程衔接,制定了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系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定义、关键技术、基本设计方法等。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满足电子产品使用培训、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岗位的需求,并为学生后续在专业方向上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学科总体认知和把握的能力,以及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对电子产品的分析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工作方法和工艺,创造性地完成实际任务。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踏实肯干的实践精神,以及应用能力、自学能力、举一反三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要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为核心, 其他教师相辅助,专兼结合、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效果双高、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兼职教师在课程案例开发和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信息和实践经验优势。 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任课教师的高职教育素养,加强幕课、微课、习题库、精品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学习与实践,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大胆探索信息化技术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方法,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本门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深入开发和设计教学典型案例,使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一线岗位工作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建设中,一直秉承着“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除了具备面向专业方向的一线岗位所必需的三维目标外,也有差异化、针对性地将不同专业/专业方向的特殊需求纳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学内容模块化、颗粒化,面向不同专业开设时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组合;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追踪一线岗位的新要求和新问题,随时引入教学案例中,这样一来既可以为在读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不错的基础,也为课程进一步面向社会人员开放提高了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受众是智能制造学院大一学生,共72 学时,4 学分。 对大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显示,他们具有一定的电路基本知识, 喜欢自己动手, 乐于接受,悟性较高,但是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基于以上情况,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分配的任务,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持续吸引学生兴趣,教与学密切配合,共创和谐课堂。 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视频、教案、习题、软件操作指导等发布在超星学习平台供师生和有需求的社会人员参阅。
根据国家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技术要求录制数量和质量双高的微视频,涵盖课程主要知识点、习题解答、软件使用等方面,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延伸至在生产实践的应用、实际工作中可能有用的但在课内并未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等, 配套各种文本材料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整体把握与重难点资源开发;兼职教师负责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与实际岗位契合点的发现;实训教师负责课程资源的整理与上传以及拓展教学资源的开发,协助进行教学辅导资料的制作与开发。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均衡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设计的6 个单元学习项目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讲授、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实践实验、超星平台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混合式教学。 教学实施分为三部曲,即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和课后巩固。 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前导学任务,课中分为新课导入、分析讲解、任务实施、考核评价几个部分,课堂思政融入其中。 课后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教师进行自我知识和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针对教学目标,分别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设计了相对应的学习资源和评价资源,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教学资料明细
教学团队在整个精品公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不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技术, 运用现代化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辅助线下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课程面向社会开放,社会人员进入课程学有所获,课程得到学员的好评,提升课程以及专业的知名度。 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好,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工匠精神,加强了课程思政的植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啃书本的“填鸭式”教学,避免实践和自学能力培养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自学能力, 适应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