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沈阳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对策

2022-03-04 22:20郭雪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

郭雪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沈阳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关于沈阳居家养老模式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YSK2021-01-05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发展不突出、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缺少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够显著,比重相对偏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偏缓,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关联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提升沈阳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政府监督;集群发展;品牌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将占GDP的50%以上。由此可见,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制定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作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沈阳市已制定出台试点方案,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千亿产业链(集群)为基础,推进“一个基地、四个中心”建设。一个基地,即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示范基地,四个中心,即东北区域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及信息服务中心。

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2020年,我市成功举办408项会展活动,如宝马供应商大会等,交易额增长8%。成功上线五爱—阿里国际商贸城,韵达快递辽宁总部在沈阳落户,加快建成唯品会东北物流中心、京东“亚洲一号”沈阳物流园等项目,商品网络交易零售额增长40.1%。沈阳新增塔湾兴顺夜市、中央公园音乐喷泉、莫子山炫彩跑道等网红打卡地。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6%。沈阳成为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首批5G商用城市。

2021年,沈阳市成功举办制博会、韩国周等重大活动,审议通过成大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完成国家级步行街——中街的改造工程,使老街重新焕发生机,与此同时,沈阳市38条夜经济街区旺季的人流量达到146万人次/日。此外,政府带动各类市场主体投入10.3亿元,共发放消费券9791万元,拉动公众消费超百亿元,积极开展直播带货节等近万场活动,电商直播交易数额达到85.6亿元。

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第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2020年间,服务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20年底,全市GDP达到6470.3亿元,其中,4007.6亿元来自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61.9%。沈阳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从传统制造业转移为现代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沈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07.6亿元,其中,金融、物流、信息及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值亿1553.3亿元,增加比重达38.7%,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及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第三,后续发展强劲有力。沈阳市对服务业投入力度逐渐增强,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20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8.9%,民间投资增长15.8%,[4]投资势头强劲。从产业分布上看,服务业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

第四,对经济贡献增强。截至2017年,服务业对全市GDP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8.7%,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586.5亿元,增长1.5%,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6.5%;同时,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功不可没,2019服务业就业人数达7.43万人,占新增就业人口总数的62.5%。

二、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首先,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体现得并不明显。政府并未制定有针对性、长期性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仍然停留在十三五总体规划上;其次,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并不完善,空间布局有效性相对欠缺,将现代服务业孤立于二三产业,中心城区虽为代服务业集聚区,但仍存在较多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辐射力度不大;最后,沈阳市服务业在营商环境上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审批流程冗长复杂的情况,使现代服务业在进入时资金、技术多受限制,严重制约了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重点产业发展不突出

目前,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优势产业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及现代商贸等。其中,金融保险业、物流业及信息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其产业增加值呈现攀升趋势,已成为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商务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仍存在层次较低,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尤其是以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3.产业集聚水平不高

以金融业为例,沈阳市金融业目前总体规模不够大,比较优势尚不明显;法人机构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较少,市场优势地位難以形成,综合实力和辐射作用不强;金融功能较弱,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较弱,要素集聚、对外辐射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其他各大产业也面临相同问题。

4.缺少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沈阳市对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滞后,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抑或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仍然以培养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人才为主,导致现代服务业人才缺失,高素质的现代业服务人才更是难求;另外,沈阳市政府在高层次服务人才的引进方面并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倾斜,导致本地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外流,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引进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5.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够显著,比重相对偏小

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沈阳市有54家服务业企业达到20亿的营业收入,其中仅有8家企业总部设在我市,其余企业总部均设在市外、省外甚至國外。资料显示,全国有20个流通类企业拥有超百亿元的营业收入,沈阳市此类企业为0,旅游行业中,沈阳市旅行社企业和酒店企业也没能进入全国100强。在沈阳市为数不多的超亿元营业收入服企业中,八成以上都是中低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如创意设计类、计算机软件研发类服务业企业占比不到20%。中高端服务业企业实力不强,对我市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够显著,发展较慢。

三、沈阳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对策建议及保障机制

1.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

在支持、规范产业发展方面,法律具有重要的作用。沈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结合沈阳市情,深入进行群众访谈,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符合沈阳市实际的地方法规,为现代服务业的规范起到强有力指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快颁布和实施相关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限制,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服务业企业实行零准入,同时,服务评价方面要统一标准,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于那些卫生、安全、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较差的经营主体决不姑息,从严治理。其次,政府要持续完善认证制度,在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方面实行统一化,进一步规范现代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资质。再次,政府应督促各服务业企业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将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政府加大力度服务业企业进行宣传奖励,对于那些资质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可在税收、金融等各方各方面进行补贴和政策倾斜,鼓励其持续健康发展,树立行业榜样。

(2) 制定扶持政策,加快主导产业发展

制定扶持政策,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使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如:制定和健全鼓励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可根据企业的类型、服务范围、贡献率对提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减税甚至免税,鼓励他们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提供高质量服务。尤其在发展初期,要给这些企业提供最大的优惠,减轻其经济压力,使其快速进入现代服务业市场。同时,要从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其支持。金融机构应对提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贷款条件、贷款利率、贷款期限上给予优惠政策,对申请信贷、融资的企业简化审批流程,减少等待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3) 改善营商环境,实现良性竞争

政府应改变以往强制命令的职能形象,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应广泛开展群众调研,务实为服务业企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提高其满意度。如,在审批程序方面,可适当减少流程,缩减审批机构数量,加大相关部门的审批授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企业审批等待时间,大大提高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同时,在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多种服务行业的准入,如对金融保险业、教育业、计算机信息服务和软件业、文化娱乐业等相关产业进行政策倾斜,为其提供更多便利,消除管理壁垒。此外,政府要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形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市场信息共享,确保信息自由公开,保证企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健康竞争,最终创造更大的效益。

(4) 加快产业融合,加速集聚发展

首先,政府要抓紧规划沈阳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明确发展目标、推进步骤、层次等级、行业分布、组织领导等,保证集聚区规划服从全市总体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推动集聚区资源集合、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信息集成,加快集聚相关联企业,确保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支持并大力扶持优势集聚区向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发展。

其次,各级政府要整合现有集聚区内部资源。充分调动集群内优势企业的牵头作用,集中引导科技创新,劣势企业分工协作,助推科技创新,最终实现集聚区协同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得更快更好。

(5) 打造龙头企业,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大力实施外引、内育,加大对现代物流、教育服务、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龙头企业招商力度,对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打造一批本土实力雄厚、带动作用明显、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市要依托制造业,将科技研发、金融、物流、中介、营销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上快速发展日程,提升制造业附加值,逐步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2.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1) 加快产业研究,扩展知识资源

首先,加强与政府、学术界的联合攻关。将二者有机结合,理论指导于实践,实践促成理论的升华,三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其次,大力推进网络建设,打造“互联网+产品(服务)”平台,既呈现产品和服务供给情况,同时满足消费者信息共享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研究沈阳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数据和合理建议,通过数据爬取,了解消费供需情况,实现现代服务业宏观量化和微观细节的把握。

(2) 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注重产品的便捷性、实用性和性价比;大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其次,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更要做优做强,注重品牌资产管理,推进服务业品牌化建设与创新管理;此外,依托服务品牌走出去,优化市场空间布局,使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最后,建立并完善服务业品牌鉴定与评估工作,提升沈阳现代服务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3) 创新企业管理,提升消费满意度

在客户管理方面,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围绕消费者群体,及时发现并满足其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消费需求,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企业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拓宽直销渠道,减少各级代理和中间商,把更多实惠让利给消费者。最后,全面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及混淆行为,继续实施经营者及服务者首问和假一赔三制度。

3.社会:充分发挥主动作用

(1) 改变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能力

首先,提高民眾对现代服务业业的认知。可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为现代服务业市场的开发及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次,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创新思路,通过理财、保险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激活消费市场,为消费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2) 发展教育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沈阳市应利用高校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开设相关课程,积极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育,在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等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的创业环境,对来沈阳市从事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管理和专业人才,在税收、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沈阳市政府网站,2020年6月4日.

[2]2021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沈阳市政府网站,2021年2月10日.

[3]202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2021年3月31日.

[4]沈阳统计年鉴--2020,沈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2021年4月.

[5]高雁鹏.沈阳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大学,2018.

[6]王慧.新常态下辽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3).

[7]江振涛,晏凡.新发展理念扬州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探析[J].今日财富.2019(11).

[8]江振涛.扬州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9(9).

[9]张丽丽.秦皇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冶金管理.2020(5).

[10]刘胜楠.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1).

[11]梁洪振,陈庆文.如何推进服务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和探索[J].统计与咨询.2019(6).

[12]张秀丽.浅谈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

[13]宋翠萍.大连市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