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黎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山脉众多,河流绵延,苍峦叠翠,村寨星布,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使民间陶瓷艺术很好地保留下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审美特征。贵州的民间陶瓷主要分布在平塘、余庆、赤水、织金、威宁等地,种类涵盖了牙舟陶、绿陶、黑陶、砂陶、白碗陶等,主要器型有酒壶、盐罐、陶哨、油灯、碟、罐、坛、杯、鼎罐、烙锅等,种类丰富,风格独特,为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挖掘资源。
贵州民间陶瓷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文化变迁,加上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审美特性。从贵州民间陶瓷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人们审美取向的不断变化。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贵州民间陶瓷仍保留了许多传统民间陶瓷的审美特点,其自由本真的造型样式、自然天成的审美意趣、鲜活的生活气息,对现代设计具有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民间陶瓷审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既有对传统的萃取,又有对创新的吸纳、融合,发生演绎着贵州民间陶瓷审美的变化。
1.“观物造象”之仿生美
中国自古就有“制器尚象”的造物思想,贵州民间制陶也有“观物造象”的造型匠人不刻意追求形式逻辑,而是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赋予器物以生动的形象。由于长期居住在山林之中,造型元素多取材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环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陶瓷器皿大多造型古朴、生动活泼、稚拙可爱。在贵州牙舟陶的造型中就广泛运用了仿生的造型手法,仿照的题材以动物、植物为主。常见的动物元素有牛、马、鸟、蝴蝶、鸭、鱼等,植物元素有刺梨、鸡冠花、蕨草、石榴等。陶瓷器物造型有的采用整体仿生的方式,或者进行局部仿生的表达。例如,有仿照鸟头造型的壶嘴、牛头形状的盖子、动物尾巴的壶把等仿生造型。例如,平塘的泥哨采用了十二生肖的题材,造型概括洗练、生动活泼。这种具象写实的造型反映了贵州的民间工匠通过对自然界物象的真实模仿,记录或再现了生活中的情景,凸显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带有“观物造象”之仿生的形象和元素的表达,也成为贵州民间陶瓷的风格特点。
2.“随性洒脱”之自由美
贵州的山林村寨孕育了制陶人洒脱热情的性格,制陶人将这种民族精神融入陶瓷器的制作中,这也让贵州民间陶瓷保有鲜活的审美特征。例如,平塘牙舟陶造型方面的艺术表达,不只限于生活器皿的程式化制作。无论是器物上傩面人物的雕刻,还是不规则的造型表达,抑或是手工捏塑的肌理感,都在进行唯我、自由的主观表达,大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陶瓷器物是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与创造力的产物,展现出一种自由明快又随性洒脱的艺术之美。
3.“拙趣率真”之灵动美
贵州民间陶瓷的造型不显弄技巧,不追求精美细致,反而有种稚拙可爱之感,拙中带巧,巧中藏趣。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描绘对象,虽然有的制作工艺相对粗糙,但是乡土味、手工味十足,像平塘陶瓷匠人制作的泥哨,颇有观象取意之意蕴,造型不拘泥于写实的细节,而是将山边田坎间所见动物敦实可爱的韵味运用到造型中。为了让口哨声音洪亮,泥哨的造型颇有灵气,把尾部加长当作吹气口,头部则和动物的造型如出一辙,有鸡冠高耸的雄鸡造型,有敦厚的水牛造型,其肚子部分圆润,预留出共鸣空间,拿在手中把玩,灵动可爱,惟妙惟肖,有率真自然之意趣。
1.地域民族美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居住着苗族、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加上贵州民族的迁徙和绵延的过程相当漫长,民间陶瓷也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在装饰上,大量吸收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刺绣、蜡染、剪纸中的民族元素进行提取应用。例如,蝴蝶元素在贵州民间陶瓷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另外挑花的形式美感的表达也出现在陶瓷装饰中,这些具有贵州民族特色和地域独特文化的表达,造就了贵州民间陶瓷独特的审美语言。
2.“兼容并蓄”融合美
历史上贵州因战争迁徙和移民等原因,民间陶瓷同其他的民间艺术一样,在变化融合中不断发展,有非常强烈的民族和地域风格,不管是捏塑的造型,还是纹样图案,都是一代代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粹。但是,今天的贵州陶瓷传承者,也在悄然融入新时代的审美和变化,器皿的造型呈现简洁化的趋势,在器皿上随性地进行捏塑装饰,或者用竹刀刻上极具形式美感的几何纹样,呈现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特征。
1.神秘绚烂之美
贵州民间陶瓷的独特色彩美,来源于民间陶瓷匠人善于运用各种民间的色彩的审美趣味。以牙舟陶为典型代表,釉色绚烂神秘,风格独特,主要是以蓝、绿、黄为主,色彩明艳通透,其独特的如苍翠山峦般的色彩,加之独特的“窑变”效果,使牙舟陶呈现出明快绚烂的效果,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绚烂神秘的釉色以外,釉面上还有独具特色的“开片效果”,这是由于牙舟陶在釉料的配方中添加了玻璃釉,而釉色的变化则是通过加入铜、铁各种矿物质着色剂,根据窑炉的温度和玻璃釉的比例,釉的流淌程度也有所不同,结合牙舟陶器物上的捏塑和贴塑等工艺,釉色形成堆积、流淌后的深浅变化,呈现出丰富曼妙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2.朴素深沉之美
贵州的民间陶瓷色彩包含着深沉质感,贵州许多地区的民间陶瓷都是采用土釉来进行器皿的装饰,没有花哨的色彩和变化,施之赭色、灰白色、土黄色等朴素简单的土釉,风格简约古朴,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如黔陶乡的民间传统民间土碗上就施以灰白釉,没有华丽修饰,反而给人一种乡土之朴素美感。又如威宁的白碗陶施灰釉、石灰釉,反映出匠人们本真淳朴的天性,有静谧朴素之美。
1.泥料的材质美
贵州的高山密林中蕴含了大量黏土和高岭土,俗称“白胶泥”,而陶瓷泥料大多就地取材,泥料的色彩和质感因为成分的不同具有独特之美。以余庆的绿陶为例,余庆地区大山中的天然陶土,经过配比后,不用施釉,烧制出来的颜色就是绿色,根据温度和泥料配方的变化,呈现出黄绿、橄榄绿等颜色变化,雅致之极。又如织金砂陶,由平常使用的煤渣粉和黏土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烧出的颜色为深灰色,器物上面具有一层金属光泽,根据煤粉的比例,烧结后透气性强,质地致密,贵州毕节的人们常用的鼎罐、烙锅、砂锅都是采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陶器。
2.“技近乎道”的工艺美
贵州民间陶瓷的“技”是朴实而沉淀的。传统陶瓷艺人的专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可以说近乎“道”。由于历史文化因素,贵州许多的民间陶瓷至今还沿袭着传统的民间手工制作方式,粗中有细,拙中藏巧。大到鼎罐、砂锅,小到泥哨、烟斗、碗碟等,随处可见手工造型和装饰。例如,织金砂陶的烧制工艺就可以称为一种行为艺术,至今仍然保留了较完整的原始制陶工艺,采用传统的地炉焖烧工艺,烧窑师傅将制作好的砂坯在地炉中进行高温烧制,烧制大概三五分钟,快速将砂器烧至高温状态,随后立即用长杆挑开罩锅,将烧红的砂陶放置在焖烧处,并迅速将焖锅扣下,师傅的操作行云流水,在火花漂溅之间器物已经烧制完成,将匠人专注的技艺美发挥到极致。又如匠人们运用贴塑、捏塑、雕刻、绞泥等工艺来装饰牙舟陶器,在竹篾子、牛角签等工具的挑、磨、切、粘间,一个个生动的装饰浮现在陶瓷上,各种繁复的民间图腾纹样装饰都在匠人的手中幻化成精妙绝伦的艺术品。
1.“自然和谐”的审美意蕴
贵州民间陶瓷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智慧,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思维和观念。在民间陶瓷的文化观念中,民间制陶人代代传承,将虔诚和专注凝聚成具有自然天成的器物。那些不加修饰的充满自然意趣的刻纹,那些具有和谐美的形式表达,那些充满心源表达的造物观念,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民间陶瓷文化中折射出来的万物有灵、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
2.“民风民俗”的传承意蕴
贵州民间陶瓷的造物法则源于少数民族文化体系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而民俗也具有集体性和传承性,深远地影响着民间制陶人的审美取向,人们通过器物表达对民族信仰和风俗礼仪的恪守、对祖先的崇拜、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制陶人将这些主观意识融入陶瓷中,通过陶瓷这个载体去阐述对“民风民俗”的文化沿袭。贵州的民间土窑有“祭窑神”的风俗,虽然现在已经演变为一种礼仪活动,仍然反映出强烈的观念内涵和象征内涵。例如,贵州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供奉祖先的习俗,由此可见,具有“民族民俗”审美意蕴的贵州制陶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时至今日,制陶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和专注,无不表现出对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的坚守,即使在生产力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折射出文化信仰之下的审美法则。
3.“实用为上”的审美意蕴
从历史上看,贵州民间陶瓷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生产用具,实用性强,包括酒器、礼器、食器等类型,无论是日常腌制腊肉、泡菜的陶坛,还是调料所用的调味罐、熬制中药的药罐、祭祀所用的香炉等,都显示出陶瓷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例如,雷山的酒缸、织金的烙锅和煎药壶、花茂村的“蒸鸡罐”,至今还在使用。如今的制陶人仍然沿用着这种务实观念。
在历史的进程中,流变与恒常的不断交替演绎了文化的进步,恒常孕育了流变,而不断更新和重构的流变过程又促成了新的恒常,恒常和流变对于文创设计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不应该故步自封,而应该辩证地看待流变与恒常的关系,流变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创造出新的恒常。在商品时代,面对快节奏、全球化的进程,传统民间文化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在文化趋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和保留优秀的民间艺术基因,提升文化自信,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漫长的民间陶瓷艺术发展历史,是民风民俗、生活方式、观念信仰的生动演绎,所以,首先,要充分地了解传统,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如果将传统文化停留在表面,将民间的图案和造型照搬到文创产品中,缺乏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表达和创新方式是短暂的、不深刻的,是不能打动人的。其次,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性地取舍和吸收,例如在民间陶瓷的纹样装饰工艺中,许多作坊的老手艺人口传心授,而许多年轻的手艺人还一直沿用相同的构图方式,相似的表达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的步伐。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精彩的、典型的、具有美感的元素,对不符合当下审美的且不具有审美意蕴的,可以进行创意的转化和再造。
文创产品设计是一个体系化的构建过程,要保有“跨界思维”。文创产品的造型、包装、传播和营销都是文创产品体系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将目光停留在单一的陶瓷产品上,而应该拥抱新的变化和趋势,将民间陶瓷的文创设计发散到各个领域,提升设计价值。通过挖掘IP、打造故事,链接乡村文旅、潮玩盲盒、潮流文化、直播购物等领域,将贵州民间陶瓷与年轻文化嫁接,与数字文创、新文创等前沿科技和创新思维结合,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其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延续。
贵州民间陶瓷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随着文创设计的发展而焕发新的生命,对贵州民间陶瓷的审美特征进行梳理和挖掘,拓展贵州民间陶瓷的语汇,在观念上切入现代生活的关联。陶瓷文创产品的创作者必须思考在文化趋同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发掘贵州民间陶瓷的深厚底蕴,进行吸收、转化和升华,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民间陶瓷,让这个美好的艺术奇葩焕发新的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