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余文中,韩陈敏,李晓松,吴康云,韩世玉
(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自2006年,国家“东桑西移”项目在贵州实施,至2019年发展桑树栽植面积1.044万hm2,生产优质干蚕茧3 620 t,产值3.6亿元[1]。2021年6月,桑园面积发展到2.13万hm2。贵州蚕桑产业发展及规模与广西、云南等相比相对较滞后。2017年,蚕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为贵州桑蚕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特色产业。因贵州气候温良,其蚕茧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东桑西移”的新布局下,贵州的蚕桑产业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20年9月,国家六部委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2021年,桑树写入《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作为林业产业基地及林下经济发展。因此,贵州桑蚕产业要因地制宜,禀赋资源优势,以“桑+蚕+N”模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企业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以来,贵州桑蚕发展速度加快,但从栽桑养蚕生产技术上看各蚕区缺乏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操作不规范,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桑园栽植密度不合理,桑园管理不到位,桑叶质量差、产量低,缺乏养蚕消毒防病意识,管理粗放等诸多因素造成张种产茧低。为贵州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桑园地的选择、桑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蚕前蚕期消毒防病、蚕种崔青、蚕饲育、上簇采茧等方面总结栽桑养蚕生产技术。
在选择桑园时要避免选工厂附近“三废”污染严重的地区和烤烟规划区,对于干旱地区要找灌溉水源,一般选择土质厚、肥力较高、能排能灌的成片成带土地,有利于桑园田间管理和高产稳产。
栽桑用地以低山丘陵坡地为主,栽桑前需对坡地整治及改良。新栽桑用地需深耕20 cm以上,清除石块、杂草等,坡度在15°以上的改坡地为梯土,减少水土流失,坡地栽桑采取等高线环绕山种植。酸性土壤深耕时可用石灰改良。施有机肥2 000~3 000 kg/667m2,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 kg/667m2作基肥。坡度15°以上的以窝栽为主。施肥后回填表土拌肥填平或成鱼背型。
在栽植桑苗前将大小苗分开,根据根茎粗可分为3类,其分类标准为根茎粗≤0.5 cm,根茎粗为0.5~0.7 cm,根茎粗≥0.7 cm。修除破损根、过长的主根和须根,主根留10~15 cm、须根留20~25 cm为宜,剪好后用1%~2%的新鲜石灰浆进行消毒,栽植适宜时期为苗木落叶后到次年春季桑树萌芽前,一般在12月初到次年3月上旬为宜。桑苗分类的目的是对小苗增施肥料,使其生长赶上好苗,整齐一致便于管理。
杂交桑:适宜贵州黔南地区种植的桑树品种为桂优62、桂优12等,栽植密度3 000~3 500株/667m2为 宜,宽 行0.9~1.2 m,窄行0.3~0.5 m,株距0.3 m。嫁接桑:适宜贵州种植的嫁接桑品种为农桑14、农桑12、强桑1号等,栽植密度800~1 000株/667m2,行距2~2.4 m,窄行0.6~0.8 m,株距0.5 m。四边桑: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埂栽植,单行种植株距0.5~0.8 m。果桑,以产果为主、果叶兼用的桑树,其栽植密度为200~300株/667m2,行距2~2.5 m,株距0.8~1.2 m[2]。
第1年桑苗栽植完后,在离地20~25 cm处剪伐(称之为定干)。疏芽:待桑叶长出3~4片叶(新梢5~6 cm)时,桑苗根茎0.6 cm以上,在不同方向留2~3个芽,桑苗根茎0.6 cm以下,留1~2个芽,其余的芽抹掉形成第一级枝干。2年以上桑园待桑叶长出5~6片叶(新梢约8~12 cm)时,每根枝条在不同方向留2~3芽,其余的抹掉。第2年桑园每株 保 持4~6个 芽,每667 m2保 证4 000~5 000个芽,第3年以上每株保证10~12个 芽,每667m2保 证8 000~10 000个芽。第2年冬季在新生枝条15~20 cm处剪,留4~6根枝条,形成第2级枝干,宽窄行栽植的桑园以后每年就在第2枝干的基部0.5 cm处剪伐。单行栽植的桑园,第3年冬季在新生枝条12~15 cm处剪伐,留8~12根枝条,形成第3级枝干;以后每年都在第3枝干的基部剪伐,形成树型。杂交桑伐条离地12~15 cm处进行剪伐。
桑苗定植后,在桑园四周开排水沟,待桑苗发芽开叶后,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第1次施肥。以桑苗发芽至2~4叶(新根长出1~2 cm)时,按800株/667m2计算,施尿素5 kg/667m2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10 kg/667m2(约20 g/株);5月上旬进行第2次施肥,施尿素12 kg/667m2加复合肥15 kg/667m2(约30 g/株)。6月下旬进行第3次施肥,施尿素15 kg/667m2加复合肥15 kg/667m2(约40 g/株),8月中旬进行第4次施肥,施尿素8 kg/667m2加复合肥10 kg/667m2,每次加人畜粪混合后施入效果更佳。施肥时离桑苗10~12 cm,环施或窝施,深度约10 cm,施后覆盖。全年施尿素40 kg/667m2和复合肥50 kg/667m2,并加强桑园的除草和防虫工作。
2.2.1 施肥时间第1次施肥在桑芽萌发前(短梢桑园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伐条桑园3月中下旬),第2次施肥为5月中下旬;第3次施肥在桑树夏伐后立即施肥,其余桑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4次施肥为8月上中旬。
2.2.2 施肥数量第1次施尿素12~15 kg/667m2加复合肥18~20 kg/667m2,每株约45 g;第2次施尿素18~20 kg/667m2加复合肥25~30 kg/667m2,每株约50 g;第2次施尿素18~20 kg/667m2加复合肥25~30 kg/667m2,每 株 约60 g;第4次 施 尿 素12~15 kg/667m2加复合肥20 kg/667m2,每株约40 g。全年2年生桑园施尿素60~70 kg/667m2,复合肥85~100 kg/667m2。
第1次施尿素20~25 kg/667m2加复合肥45 kg/667m2,每株约80 g;第2次施尿素20~25 kg/667m2加复合肥45 kg/667m2,每株约80 g;第3次施尿素25~30 kg/667m2加复合肥60 kg/667m2,每株约110 g;第4次施尿素25~30 kg/667m2,每株约35 g。每次畜粪混合后施入效果更佳。3年生以上桑园施尿素90~110 kg/667m2,复合肥150 kg/667m2。施肥时间与两年桑园的施肥时间相同。
待桑叶长至5~6片叶(约8~12 cm)时,每根枝条在不同方向留2~3芽,其余的抹掉。第2年桑园每株保持4~6个芽,每667 m2保证4 000~5 000个芽,第3年以上每株保证10~12个芽,每667 m2保证8 000~10 000个芽。
桑树的病害主要是桑黄化病型萎缩病、桑萎缩型萎缩病、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断梢病、桑白粉病。主要虫害是桑瘿蚊、桑螟虫、桑象虫、桑粉虱等。
物理防治。针对桑树主要病害,需做好清园工作,在冬春季节清除桑园内外枯枝、病虫枝、杂草,保持园区整洁[3]。此外,在冬春季进行翻耕晒土、中耕除草。桑园冬季以施有机肥为主,开春后应施氮肥为主,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为防止雨后桑园积水,影响桑树生长,要及时开沟排水,以备桑园受涝(渍)做好防水工作。
化学防治。以冬季为主,春、夏、秋根据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防治。条后及时清园,可用30%强力清园800倍液、或50%辛硫磷500倍液,或99%绿颖150~300倍液全园喷雾,封杀越冬病虫害桑尺蠖和桑象虫等。惊蛰时节后,气温逐渐回升,病虫开始出现,临近养蚕期前(20 d)完成,以防止农药污染桑叶,可利用悬挂粘虫板、性诱杀剂、生物药剂或化学防治50%辛硫磷2 000倍液等防治病虫害[3-4]。务必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以防蚕中毒。在养蚕前20 d桑园不宜喷施任何农药,保证桑叶安全无毒饲养。
消毒防病贯穿养蚕生产的整个过程,分蚕前、蚕中和蚕后消毒。
在养蚕前打扫蚕室内外环境,清除蚕室周围杂草;用水清洗蚕室及用具,并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1 kg漂白粉加25 kg水澄清1~2 h后,该澄清液消毒面积100 m2)全面喷湿,保持湿润30 min以上,并关闭门窗至少24 h后才打开。在喷洒时做到面面具到(地面、墙角,天花板等)。蚕室用具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后方可入室,所有养蚕用具消毒后放入蚕室,关好门窗密封24 h以上,再开门窗排湿,如有条件的,用福尔马林或毒消散进行封闭消毒(福尔马林1 kg/100 m3或毒消散4 g/m3),小蚕共育室必须进行熏烟消毒,以保证小蚕生长环境安全。
在养蚕时每天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蚕室地面走道及贮桑室消毒。蚕体蚕座消毒一般用防僵粉(漂白粉和生石灰混合),即1~5龄蚕用漂白粉和生石灰的比例依次为1∶14、1∶13、1∶12、1∶9、1∶8(1代表漂白粉1份,其他数值是生石灰N份)。蚕室地面、走道和贮桑室用0.3%~0.5%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消毒(即50 g漂白粉加水2.5~3 kg)。
蚕后消毒又称为回山消毒,消毒药也是1 kg漂白粉加24 kg水待澄清后,消毒1次,因整个蚕期的病毒都集中在上簇采茧后,此时病毒最多,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此时的病毒较新鲜易杀死,因此蚕期结束后必须立即消毒(回山消毒)。其余消毒步骤和程序与蚕前消毒一致。
蚕种催青又叫暖种,是把经过越冬解除滞育后的蚕种或通过即时浸酸、冷藏浸酸等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种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条件下,使蚕卵在预定日期内转青孵化的过程。蚕种催青方法分渐进式催青法和简易催青法2种。
渐进式催青法就是逐渐给蚕卵加温使其孵化的过程。蚕种进入催青室第1天丙2胚子温度20℃,干湿差2℃;第2天丁1-丁2胚子,温度22℃,干湿差2.5℃;第3天戊1胚子温度22℃,干湿差2.5℃;第4天戊2胚子温度24℃,干湿差2.5℃;第5天戊3胚子温度25℃,干湿差2℃;第6天和第7天己1-己2胚子温度25~26℃,干湿差2℃;第8天温度己3胚子温度25.5~26℃,干湿差1.5℃;第9天己4胚子又叫点青胚子,温度26℃,干湿差1.5℃;第10天己5胚子又叫转青胚子,温度26℃,干湿差1.5℃。丙2-戊2自然光线,戊2-己3每天感光18 h,当胚子点青30%左右遮光进行黑暗保护,己4-己5黑暗保护,第11天5∶00点感光,8∶00开始收蚁。
蚕种进入催青室1~4 d(丙2-戊2胚子)温度24℃,干湿差2.5℃,自然光线。5~10 d(戊3-己5胚子)温度26~26.7℃,干湿差2℃,戊3-己3胚子每天感光18 h,己4-己5胚子进行遮光黑暗保护,第11天5∶00感光,8∶00开始收蚁。
蚕种孵化后第1次给桑的过程叫收蚁。收蚁方法有3种:打落法、羽扫法、桑引法,在实践生产中平附种采取打落法结合羽扫法,散卵种多数采用桑引法。
一龄叶色黄中带绿,叶位从上自下2~3位叶。二龄叶色绿中带黄,3~4位叶,三龄4~6位叶或三眼叶,四龄片叶、五龄片叶或枝条叶。
一龄调蚕体长的1~1.5倍见方,二龄调蚕体长的1.5~2倍见方,三龄粗切叶或喂三眼叶(粗切为一片叶切2~3刀),为蚕体长的2.5~3倍见方。四龄、五龄为片叶和枝条叶。
一龄给桑1~1.5层、二龄给桑1.5~2层、三龄给桑2~2.5层、四龄给桑2.5~3层、五龄给桑3~4层,各龄给桑由少增多然后再减少,增减比例20%~30%。每次看蚕给桑,下一次给桑时上一次给的桑叶基本吃尽约有余叶为宜。
蚕座面积大小影响蚕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与给桑次数、饲育方法、品种等有关[5]。每25 000头蚕一龄至五龄的蚕座面积依次为0.4~0.5 m2、1.2~1.4 m2、4~5 m2、15~18 m2、30~35 m2为宜。
根据蚕体发育阶段(少食、盛食、减食)、温湿度、蚕品种、蚕座残桑情况及给桑时间灵活掌握,做到良桑饱食、饱食就眠,适熟上蔟。每25 000头蚕一龄至五龄的给桑量依次为1.5~1.8 kg、5.5~6.5 kg、17.5~20 kg、80~90 kg、500~600 kg为宜。
一龄温度为27~28℃,干湿差1.0~1.5℃;二龄温度为27℃,干湿差1.5℃;三龄温度为26℃,干湿差1.5~2℃;四龄温度为25℃,干湿差2~2.5℃;五龄温度为24℃,干湿差2.5~3℃[4]。一至三龄适宜高温多湿,四至五龄适宜低温干燥,各龄注意开窗换气,防止闷热。
蚕在眠时头胸昂起不吃不动,眠中温度比饲育温度低0.5~1℃,湿度眠中前期干燥后期湿,一般有15%~20%的起蚕时可适当补湿,以便蚕脱皮。一龄蚕食桑叶3~3.5 d,眠1~1.5 d;二龄蚕食桑叶2.5~3 d,眠1 d;三龄食桑叶3~4 d,眠1.5~2 d;四龄食桑叶4~6 d,眠2~3 d;五龄食桑叶7~9 d开始吐丝营茧进行上簇处理。蚕的生长发育进度与品种、饲育的温度、密度以及桑叶质量、给桑量、给桑均匀度等息息相关,为此,在饲育中精心饲养,增强蚕体质。
五龄蚕食桑7~9 d后,蚕体开始缩短、体区开始变黄、透明发亮,这时的蚕开始成熟,通常有30%左右的蚕成熟后开始上簇,张蚕捆绑好的方格簇100~120个(200~240单片),上簇方格簇离蚕座1 cm左右,蚕抬头能爬上簇,簇与簇之间12~15 cm为宜,不超过20 cm。上簇初期温度26~27℃为宜,待茧子形成变硬后温度24℃为宜,上簇后注意通风排湿,一般上簇足6~7 d后方可采茧。
采茧应轻采轻放,分级存放,黄斑、柴印、双宫、薄皮茧分开放,以免污染好茧,各类茧分开出售,以保证优茧优价。采茧时注意蚕粪、死蚕、烂茧不要落在蚕房地面,采茧结束后立即回山消毒。然后把所有的蚕用物资清洗干净消毒待下次养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