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桂珍
一天,儿子小浩从冰箱拿出一瓶冷牛奶喝,我发现后一个箭步上前夺过来:“牛奶要热一下才能喝,不然很容易拉肚子的,你怎么总不听妈妈的话?”儿子立即拉长了脸:“老妈,你真烦,我不喝,行了吧。”说完,他径直进了房间。
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最近很反感我和他讲道理。他写作业坐得歪歪斜斜,我教育他:“要坐好,否则很容易近视。近视了戴眼镜很不方便,摘掉眼镜会更麻烦,啥也看不清……”结果,我说了无数次他还是不听。他爱看手机,我就苦口婆心地和他讲“好好学习,珍惜光阴,若过分沉迷手机,容易玩物丧志”的道理。可没等我说完,他就捂住耳朵不听了……
看着儿子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我又气又无奈,不知怎样说他才会听。
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苏联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教育儿子的小故事。一天,诗人9岁的儿子舒拉故意喝下了半瓶墨水。诗人知道后,确定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便以轻松的语气问儿子:“你真的喝墨水了?”舒拉得意地伸出沾着墨水的舌头,诗人看后没说什么,只是进房间拿来一叠吸墨纸,平静地对儿子说:“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嚼碎吞下去,让它们吸走你胃里的墨水吧。”大家都被逗笑了,只有舒拉哭笑不得,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经过这件事之后,舒拉再也不去做类似的事了。
文章在最后总结说:很多家长经常一本正经地和孩子讲道理,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孩子的一些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妨给道理加点“料”,让所讲的道理变得风趣幽默,这样教育效果会更佳,亲子关系也更融洽。
我顿时茅塞顿开,决定也试试这样教育儿子。
一天,儿子写了篇作文拿给我看,我发现里面有些内容是抄袭的。那本作文书我看过,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对于儿子的抄袭问题,我没有和他讲道理,而是一边看一边皱起眉头说:“唉,看来文学界就要诞生一位‘空空大师’了!”儿子心知肚明,听了我的话后赶紧把作文本拿了回去。我也没再说什么。
半个小时后,儿子再次把作文本递给我。我打开一看,他居然重写了。这一次,我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便说:“写得不错,不过有的地方像‘疙瘩粒’一样。”他又拿回作文本仔细阅读,把错别字和病句一一改正后再次递给我。我看后夸张地表扬他:“修改过后的作文读起来像你奶奶煲的排骨芦笋汤,有一股清新气息扑鼻而来。”儿子听了哈哈大笑,后来写作文再也没有出现抄袭现象了。
尝到甜头后,我开始把这种风趣的教育方式广泛应用。儿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爱搞小动作,我就正话反说:“哇,儿子,你的动手能力可真强呀!”儿子明白了我的意思,识趣地收起了桌上的小玩意,专心写作业了。儿子在楼道里走路一蹦一跳影响他人,我就调侃他:“儿子,你最近在练蹦极吗?练得挺好的嘛!”他立即心领神会安静地走路了……
自从我把风趣融入到说理中后,儿子变得更愿意接受和改变,亲子间的冲突大大减少,我和儿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