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表达如何同向聚力
——以《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为例

2022-03-03 09:43:01福建永安市巴溪湾小学366000陈居彩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神态言行李大钊

福建永安市巴溪湾小学(366000)陈居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对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容。本课来自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下面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从三个角度来谈如何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一、课前阅读资料,聚力表达蓄能

革命先烈文学作品距今也有百年左右,故事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理解上的障碍。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记录的人与事发生在1927年,距今已有95年。为拉近学生和故事的时空距离,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教师在课前预先让学生查阅课文中心人物李大钊和李大钊所处时代背景的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查阅人物概况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经过查阅,学生大概可以获取关于李大钊的基本资料: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

(二)查阅历史背景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1927年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经过简单查阅,学生大概可以获取1927年的社会情况。秋收起义、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马日事件”、汪精卫发动了反动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打响反动派的第一枪、国共合作第一次失败、徐克强大肆地屠杀工会成员……

二、课中阅读文本,聚力表达探究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前后的真实往事。李大钊的神态、言行向读者真切地展现了作为父亲李大钊对孩子家人的关爱;同时,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为了党、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教学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李大钊的神态、言行,读懂并领悟李大钊的崇高品格是关键。

(一)读题目,理清文本的关键人物关系

课文题目蕴含着理解课文内容的密钥。所以,适当地进行解题,往往能让学生迅速抓住课文的主旨。为此,本课学习,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回忆谁?谁回忆?李大钊和李星华是什么关系?李大钊是李星华的什么人?李星华是李大钊的什么人?”

通过这几问,学生迅速熟悉文章的两个关键人物,把握两个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读线索,理清故事的主要脉络节点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故事脉络。《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以时间和李大钊关键事件构成经纬,叙述了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为此,进入文本阅读后,教师要让学生梳理线索,把握全文。

1.抓时间线索

“十六年前”是哪一年(1927年)?作者是在哪一年回忆十六年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一年重要的时间节点是什么,用双横线画下来。

学生速读后,迅速抓住四个时间节点:那年春天、4月6日、十几天过去、4月28日。

2.抓关键事件

在学生梳理出时间节点后,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李星华都清楚地记住了哪些事情。以李大钊为关键人物来概括李星华所记住的关键事件。

学生交流发言后,汇总四个词:(李大钊)坚守、被捕、被审、被害。

(三)读人物,探究人物的言行神态所蕴含的品质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实现表达的关键。

1.读一读,找一找

让学生注意一个特别反差:对于常人而言,十六年可以忘记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李星华而言,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回忆,虽然整整过去了十六年,但是李星华却清楚地记得,那样的清晰、深刻,就像在昨天。其实对十六年前发生的这一切能清晰记得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点、不仅是关键的事件,还有对李大钊的言行、外貌、神态清晰的回忆。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找到李星华清晰记住的李大钊的外貌、言行和神态的语句,然后交流和分享。

学生交流和分享的句子。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4)“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2.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探究作者的内心:“为什么过去了十六年,李星华对时间节点、对关键事件、对李大钊的言行、外貌、举止依然会记得那样清晰,就像在昨天?有人说,那和那一年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密不可分。什么是反常表现?比如,按照常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言行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就叫反常表现。1927年的李大钊有太多的反常表现。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为什么李大钊会有这些反常的表现。

第一个时间节点:“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很显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春天,父亲的反常行为和神态)

第二个时间节点:“……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很显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春天,父亲的反常语言)

第三个时间节点:“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很显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春天,父亲的反常外貌)

再读,让学生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体会作为父亲的李大钊的身上有怎样的品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常。

学生体会:不希望孩子受到牵连,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安慰女儿。

再读,让学生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体会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

学生体会: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高度负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重视,李大钊是一位无私无畏的革命者,我们看到了临危不惧……

教师总结:“是的,无私无畏的革命者。同学们,就是这些反常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关爱,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细腻,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3.写一写,说一说

李星华清晰地记得,庭审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父亲最后离开法庭之前,望了望他们。让学生在“望了望”前面加一个词。

学生表达:父亲深情地望了望她们;父亲不舍地望了望她们;父亲久久地望了望她们;父亲心疼地望了望她们……

就在李大钊心疼地、久久地望了望他自己的家人的时候,他一定有心里话想对女儿说;而当李星华看到父亲深情地望了望自己的时候,她一定也有心里话想对父亲说。让学生拿起笔,走进李大钊和李星华的内心世界。(播放深情的音乐,引导学生穿越时空,进入文本情境)

学生表达:……

4.品一品,悟一悟

引发学生深思:这些反常的言行、这些反常的神态、这些反常的外貌,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李大钊的柔情,对家人的柔情,对家人的关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反常的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支撑着李大钊?”

学生悟出: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三、补充阅读资料,聚力表达延展

(一)补充重要事件的材料,深挖学生对人物认识的深度

《十六年前的回忆》呈现给读者的是女儿李星华眼里所见、耳里所闻的父亲李大钊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而李大钊在牢里受到的严刑拷打,并未在文章中呈现。为了让学生感悟他的宁死不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李大钊被捕后在牢里的资料,一来有助于还原李大钊牺牲的全过程,二来有助于学生对李大钊牺牲自我伟大精神的深度认识和理解。

(二)补充其他人物阅读资料,延伸学生对人物品质认识的长度

那样的革命精神不光是在李大钊一人身上体现,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李大钊一样发扬这样的革命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李大钊舍己为人的伟大牺牲精神薪火相传,得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发扬和传承,教师按照时间脉络由远及近呈现这类人物故事。

资料一: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的22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只剩下铁链的泸定桥,奋不顾身,冲向敌人,夺取了红军长征又一次关键胜利。

资料二: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资料三:1998年,举世罕见的洪灾肆虐全国,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众志成城,创造了抗洪救灾、保卫家园的伟大胜利。

资料四:2020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为人民的生命安全,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奋斗在抗疫的最前线。

教师总结:“这样的革命精神一定还会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回忆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模糊。因为,这样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样的精神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因为中华民族向来就有这样的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任务既是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教师如果将阅读和表达两者形成同向聚力,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突出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能力,学生沿着任务驱动,补充必要的课外资料,通过交流、探究、合作等活动就能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神态言行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神态描写有妙用
李大钊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青春(2017年1期)2017-02-09 12:15:51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谨言慎行
谈谈神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