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2022-03-03 02:02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吴明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科家庭生活

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吴明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推出对应的主题式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注意精选主题内容、设计主题目标、投放主题活动、创新主题训练、延伸主题应用,将学生顺利带入主题式学习活动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精选主题内容,创设实践学习情境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深入研读教学内容,筛选出适合的主题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性学习活动之中,能让学科教学顺利推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有很多契合点,教师不仅要精选教学主题内容,还要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好朋友》一课时,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推出一个竞猜活动:“大家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很可能就在我们班级之中。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你用语言描述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大家来猜一猜,看谁能够最先猜到。”学生对这样的游戏活动有很高的参与热情,自然会积极展开描述。经过一番互动之后,学生大多有了竞猜经历。教师继续推出活动:“既然是好朋友,肯定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请选择一个故事来介绍,看谁讲述的故事更有感染力,也让大家进行验证,看看你们的友谊有多么深厚。”学生听说要讲述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纷纷展开互动讨论。在讲述阶段,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听故事、评故事,主题式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教师先设计竞猜游戏,为后面的主题式学习活动做好铺垫。然后,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要求学生讲述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还要求大家进行验证,成功激发了学生讲述和评价的热情。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活动,却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对真正的友谊有了更理性的认知,其他学生在倾听、评价中也对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其助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设计主题目标,优化实践教程设计

主题式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对主题教学目标进行分类设计,给出详细解读,在规划具体教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实践路径。主题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对接生活的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体现主题式教学的价值。主题式教学想要优化教程设计,还要对实践性活动展开简化处理,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学《说话要算数》时,教学前,教师投放课堂教学目标:生活中要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讲述在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关于诚信和失信的故事,在故事讲述中明白事理;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这些目标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想要运用诚信和失信的故事展开对比教学。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时,教师让学生现场演绎一个失信的小故事,这个演绎是课前准备好的,学生表现得比较到位。在讨论环节,教师推出讨论话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说说如何才能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课堂互动交流气氛逐渐建立起来。有学生说:“随便失约,这件事看似不是很大,但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说话不算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正如《狼来了》这个故事一样,谎话说多了,大家都不相信了,最后当然是悲剧了。”

学生对家庭生活最为熟悉,教师从家庭琐事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做家庭调查,对家庭存在的困难进行梳理,能够形成更多的教育契机。如《家庭的喜与忧》一课,家庭中的喜事自不必多说,家庭的忧愁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承担的。教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忧愁,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说出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用纸条的形式来书写,将自己家庭中的烦恼事写出来,让大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化解烦忧。学生积极响应,把自己家庭中的事情详细写下来。在交流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面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教师推出主题演绎活动,成功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与讨论环节;适时投放思维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学生对演绎情境比较熟悉,接受起来更容易。教师围绕主题目标推出演绎活动,组织学生展开交流,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体验的机会。主题式教学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需要精心筛选,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参与机会,让主题式学习活动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三、投放主题活动,推出实践互动任务

主题活动是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呈现形式,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更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在具体组织时,不仅要设计主题式教学目标,还要对活动程序进行规划。道德与法治学科有自身特点,主题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做好对接和融合,以提升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演绎活动、话题辩论活动、生活观察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学习反思活动等,都属于主题活动设计范畴,教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投放更为具体的活动任务,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如教学《当冲突发生》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平时矛盾冲突的经历。学生大多不会主动讲述自己与他人的矛盾。教师要求学生用纸条的形式,将自己遇到的矛盾冲突情况做简单介绍。教师则对学生纸条上呈现出的案例信息进行梳理,发现有一个小女生写道:“我姓毛,有不少人总是给我起绰号,叫我‘毛毛虫’,甚至直接喊我‘毛病’。我以多种形式进行反击,结果都不是很好……”教师抓住这个案例推出主题活动:“有人喜欢给他人起外号,这种行为肯定不道德。你认为这样做好吗?写上一段话,交给老师,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要在班级中读给大家听。”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很快就写出了“表态书”。

再如,教学《我们当地的风俗》时,教师先进行学情调查:“大家知道我们本地的风俗有哪些吗?不妨挑选一个方面做重点介绍。”学生对本地风俗有一定了解,纷纷举手要进行介绍。为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典型案例展开具体讲述。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开始做准备。在讲述环节,很多学生的讲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一些细节把握得不够准确。教师组织现场连线,让其他教师或者学生家长,针对本地的某一种风俗进行重点介绍。学生听得很认真,主题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推出主题式学习活动,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却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感悟。主题活动未必要课前预设,教师可以随时推出一些活动内容,让思想教育随时展开。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形成的冲击会更为强烈,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将更为鲜活。

四、创新主题训练,对接实践生活认知

道德与法治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做好对接思考,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具体设计。搜集生活案例、进行自我剖析、联系生活展开思考、整合学科信息、进行网络互动交流等,都能够形成鲜明的主题训练契机,教师要精选训练内容、创新训练形式、评估训练效果,及时给予教学指导,为学生顺利实现认知内化做好教学服务。主题式教学有鲜明的主题特征,训练设计和组织也要体现主题性,教师将主题渗透作为教学设计原则,其训练效果会更为显著。

学科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点,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推出训练任务,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其训练效果也会更好。如教学《买东西的学问》时,教师提出训练任务:“我们家庭中都会有网购的经历,展开家庭调查,你的家庭这个月有哪些网购行为?你对网络注意事项了解吗?在调查报告中,要详细介绍网络注意事项。”学生对网购比较熟悉,自然接受训练任务。因为是家庭调查,操作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调查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给予必要的提示,确保了调查的顺利展开。

家庭调查的操作难度较小,而社会调查则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妨推出一些适合的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如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设计了社会调查任务:“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的生活渗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深入社会之中,对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展开调查,重点介绍一种特点鲜明的民间艺术形式,看谁的调查更有典型性,能够获得最真切的调查内容。”任务设定后,学生积极响应,调查活动顺利展开。一个社会调查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

教师选择的训练任务是家庭调查,学生欣然接受,并能够对家庭网购情况展开详细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教师对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推出社会调查任务,学生参与热情也很高,其训练成效值得期待。主题训练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目标,还需要有实践性,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才会更真切。

五、延伸主题应用,内化实践学科认知

主题式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实践应用上面,教师展开创新设计和组织,推出更多适合的主题任务和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学科知识应用的机会。主题应用带有广泛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要有对接融合意识,在学生生活中展开全面渗透,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进行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自然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和意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往往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和组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主题式学习活动。如教学《合理消费》时,学生对此内容很有感觉,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消费。那么,怎样消费才算合理呢?教师围绕这个主题推出了实践任务:“建立‘合理消费月’记录本,将这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要对每一笔消费做出合理推演,最终决定消费行为,月底进行归结,看看这个月的消费与其他月份有哪些不同,发表实践感言,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这个实践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响应,开始了合理消费行动。

如《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一课是针对生活中浪费严重的现象而设计的。学生对浪费现象最为熟悉,教师推出主题活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浪费现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浪费最为严重,如何应对呢?提出一些策略。”学生接受任务后,展开深入思考,并进行互动交流,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进行梳理归结,设计出一些应对措施。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纷纷进行个性化的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展开互动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建议给予正面评价,鼓励大家展开实践探索行动。

在这个主题应用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生活中的消费现实进行规划设计,推出了主题实践活动,给学生以规划和提示,成功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因为有集体展示汇报的环节,他们自然会认真对待。可以想见,学生自觉节制消费,其消费情况会大有好转,学生从中也明白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启动后,教师围绕预设的主题展开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多重体验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如精选主题内容、明确主题目标、推出主题活动、创新主题训练、延伸主题应用等,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性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学科基础认知。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展开教学,以主题的形成渗透教学内容,能够形成新的教学成长点。

猜你喜欢
学科家庭生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家庭“煮”夫
“超学科”来啦
恋练有词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