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芳,李 明,杨 玉
(辽宁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1]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要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省级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是将研究生教育单位作为评估客体,以省域为评估单元,对省域研究生教育作出价值评判的过程。[2]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能发挥对省域研究生教育形势研判、诊断、预警和调控作用,推动形成省级政府统筹决策、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师生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教育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质量监控最早出现于企业生产过程,后来被逐步引入到教育等其他领域。美国最早把教育质量监控引入教育评价,我国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目前,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有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角度,贺芳玲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为切入点,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标准单一,注重“投入”不管“产出”,培养过程不透明,缺少外部监督,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3]何秀超提出要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加快动态监测体系建设。[4]二是协同治理的角度,田恩舜等提出从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全过程监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评估等方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体系。[5]刘冰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包括预防控制、过程控制、成果控制三个子系统。[6]三是研究方法层面,黄宝印提出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7]陆根书提出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和监测平台构建是大数据分析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应用方面的关键环节。[8]四是区域统筹视角,刘海波等提出从转变治理理念、优化管理方式、创新治理机制方面构建天津市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9]总之,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省级政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主体,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省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从2008 年开始,省级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渐扩大,省域内学科点的申报、审核工作都由省级政府统筹规划,省域内学科建设的职责也逐渐划归省级政府。随着省级政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扩大,省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向学位授权审核、学科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管理环节的过程性督查力度,强化问责。《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与宏观监管,以质量为主导统筹资源配置。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心在下移,省级政府逐渐成为管理的重心,实现从执行角色到统筹管理角色的转变,统筹谋划省域内研究生教育。《关于开展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省级政府研究生教育统筹。省级政府职能的转变奠定了省级政府在研究生教育治理中的地位,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及评估评价来发挥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职能。
质量管理是省级政府监控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建立和完善办学条件评价、学科评价等与资源配置联动的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监测、评价体系是省域教育质量管理的需求。在管理内容方面,省域研究生质量监控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具体工作,统一管理省域范围内学位授予工作,以及统筹安排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省级质量监控平台为行使省级政府职能、制度的调整及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在管理手段方面,依据质量监控及质量规范认同体系的建构,逐渐规范省级政府制度、规划、拨款及评估手段实施情况。注重对研究生招生、培养环节、学位授予制度等过程性因素的动态监测及运行机制的完善,形成研究生教育发展动态预警体系。在管理绩效方面,质量监控的主要目标是以评估为中介手段,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诊断、预警、监测及导向作用,以评估的激励作用促进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给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历史机遇,各省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基本上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距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发展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创新能力培养亟须加强,质量保障和监督力度还需加大。[10]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已经无法适应省级政府科学决策的要求。省级政府依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区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明确发展的结构性重点、合理布局和特色发展,统筹规划本区域研究生教育。加快推进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大数据平台建设,客观反映区域内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撑,为科学分析和评价提供依据,为政府提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创造条件,为推进政府和学校信息公开提供保障,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供平台。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是对省域内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明确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掌握自身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省域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进行诊断、预测、预警和调控。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涵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交流与合作、生源质量、条件建设和保障体系、满意度、社会贡献等方面展现省域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全面总结省域研究生教育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持续改进的对策建议。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能从省域、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服务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在省级政府层面,质量监控的结果反映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成为政府制定研究生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和研究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质量监控规范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学校制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断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在持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在社会层面,公开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评估内容及评估结论,为社会大众了解学位点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便利。[11]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依据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其特性的评价指标,在科学合理地收集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评价技术及手段,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价值评判。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必须以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为价值标准,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为衡量标准,以有效的政策工具为保障,履行规划、政策、拨款、评估、咨询等职能,构建完善的内外部结合监控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为抓手,推动建立培养规模适应省域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结构层次协调发展,培养模式各具特色,质量保障机制健全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涌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带动区域内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研判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势
省级政府应当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到战略性的前瞻作用,同时以全局视野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作出多维鉴定。中国将更加深度融入世界,科技进步将更加迅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社会也将经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研究生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需求和新挑战,面对复杂的环境变化,科学准确的分析是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投入、分配和需求,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特别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都要发生变化。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带来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的新要求。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带来研究生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既是教育现代化新格局的内在要求,又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和学校创新实践的重要指针。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在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科技腾飞需求的同时促进省域内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省级政府对相关规划必须结合自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以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真正提高省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2.诊断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是基于大数据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在保证监控数据真实、监控指标合理、监控过程可行有效、监控内容准确客观的基础上,科学评价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水平,客观鉴定教育质量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评判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监控维度的评定,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提供可靠、精准化的判断;通过监控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程度,对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效益作出判断;通过监控导师队伍状况、培养规模与结构、培养质量和培养条件等指标,判断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监控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结果,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监控学校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性、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来判断学校办学效益。
3.动态预警与调控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
根据动态的监控结果反映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生源、学科、财务、教育质量等建立预警机制,鼓励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通过对客观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反映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动态监测学位点发展态势,优化区域内学位点布局,瞄准经济主战场打造新的生长点,加强政府统筹,激发培养单位的办学活力。在学校层面,积极对照监测指标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治理,围绕学校定位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在院系层面,加强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重点,瞄准国际、国内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明确目标和差距,保持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在教师层面,鞭策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养成,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育教学环节,将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真正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中。
1.外部监控占主导,权利义务不明晰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类型属于单一而强大的政府主导的行政型,由政府颁布规章制度自上而下构建监控体系,这种由政府统一组织并领导的质量监控模式单一且权威性较强,因而受到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足够重视,有利于质量监控的贯彻及执行,但它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其注重鉴定及评比的评价目的可能引起培养单位为获得促进自身生存及发展的相关支持而突击应付,可能会出现数据失真的情况,导致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浪费。这种命令式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培养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其参与意愿差,难以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这种评价程序封闭性强,政府部门负责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标准、甄选评价方法及处理评价结果,没有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导致其客观性及公正性不强。
外部评价占主导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理念易于把受教育者作为产品来形塑,忽视主体的能动性对质量生成的决定作用。[12]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仍较多依赖于评估活动的组织者,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不够明朗化,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参与主体多样化,质量监控的导向、激励及服务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外部力量推动仍占主导地位。
2.要素功能离散,结果应用性不强
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应遵循一定基本原则,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科学的质量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监控指标应全方位覆盖研究生教育的各个层面。研究生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任何要素的缺失、缺位或运行不协调,都会导致研究生教育系统出现问题。[13]目前各类评估仅是在评估层面上加入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并未建立起真正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监控各要素散见于各种规定、评估和要求中,用数量表征证明质量的结果性评价较多,而以研究生的培养作为逻辑起点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导致评估结果的应用性较差,很难通过监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科发展水平代替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积累的结果,仅突出一方面的评估造成质量监控结果的代表性差。事实上,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还不能兼顾整体性与针对性,在尽可能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测评点的同时,尚未通过赋予权重方式有效区分评估内容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监控的透明度方面也存在不足,能综合评估专家的意见,但还未能充分激发培养单位及广大师生参与探讨评估的目标、标准、程序及要求的积极性。在监控结果应用方面,利用监控平台全面收集信息,作出基本判断,发现和提出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改进工作的针对性建议不强,激发培养单位自我评估的积极性也不够。
3.协同机制不完善,社会评价运用不足
政府不再是全能的政府,而是有限责任、民主法制、服务型的政府,应当赋予第三方评估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及个人更多的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权利,实现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局面。但实际上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政府的组织领导者身份并未改变,合作者及监督者身份并未实现,研究生培养单位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商合作,政府、公民社会与培养机构协同共治的格局还未形成。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权有限,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还处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则保证评估开展的阶段,明确各评估主体的权利责任及评估行为,但在追求自身利益并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时维持各评估主体间相对和谐的权利状态,保证评估结果的规范、公正等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管理咨询及信息服务的形式对研究生教育评估提供服务,改变了过去政府与培养机构之间命令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改善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对立的关系,但管制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还未真正形成。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第三方机构在发展之初存在名存实亡、缺乏活力及较为软弱等问题,政府在扶持中介机构方面还存在不足,远未实现第三方机构与政府协同共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效能的局面。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监控标准
制度建设是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保证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科学、规范运行的重要任务。为平衡多主体的质量监控各利益主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权责关系,省级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多主体参与的监控活动的开展。省级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各评价主体的合法地位及权责关系,监督并警示评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质量监控标准的建立是完善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制度基础。夯实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理论研究基础,探索分析国内外研究生质量监控的理念与方法,以系统全面、可靠翔实的信息为前提,搜集信息并整理数据。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要涵盖影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14]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尽量淡化绝对性的指标,应当充分正视省域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异,避免强者盲目自大,减少忧患意识,避免低者缺乏自信,缺少前进动力,以评估的激励作用促进各部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评价指标应广泛征求多元评价主体的意见,让评价的各方主体从不同视域确定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15]选择专业性强、教育评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代表性强的行业企业资深人员充实到专家队伍,全程参与质量监控方案制定、标准开发、程序运行,共同解决监控过程的实际问题。
2.转变评价理念,优化质量监控过程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须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以先进教育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监测指标应全方位覆盖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加强过程监管。[16]一是整体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是整体评价的基础,注重区分不同高校的层次和特色以确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在尽可能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及相关测评点的同时,也要通过赋予权重方式有效区分评估内容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增加监控体系的透明度,充分激发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探讨质量监测的目标、标准、程序及要求的积极性,在尊重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适当集中的原则,综合各层次专家的意见从而作出科学有效的决断。二是问题诊断与预警调控相结合。评估指标符合社会当前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作出价值判断,高等学校会根据监测指标的设定及监测的具体方式有侧重性地改善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正向导向作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客观地收集评估指标的数据集,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持续改进工作。问题诊断可以激发学校的主动性,在全面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不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预警调控可以作为省级政府管理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科学测评和评价技术,为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改进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三是大数据平台与多学科技术相结合。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避免会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在对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本质特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还需用非数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比研究生教育现状与目标的匹配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数据整合和分析等多种技术与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17]建立并完善各类研究生教育的数据库,包括研究生教育发展状态数据库、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及在校生信息统计数据库,在多渠道收集评估信息的同时,简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程序,保证监控工作的科学、准确及简便性,有效提高研究生教育监控的质量。
3.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
学校如何在教育目标引领下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根本落脚点,学校培养环节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价值导向上体现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相统一,重点突出研究生教育教学职能,相关利益方应当在价值平衡的过程中确立有益的价值目标及价值导向,引导监控指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既保证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研究生质量提升的激励动力,制度的有效衔接和推进落实是教育理念内化为教育监控系统的关键保障,维护多元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将高效内部质量革新的阶段性成果制度化,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制化,以激励机制的创新促进改革与创新。推动建立以内为主的内因决定机制。[18]以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基点,以研究生成长体验和个性发展内在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学校、区域发展等外部需求,打破外部遵从的质量提升发展逻辑,在质量建构上遵从内部动力观,真正激发学校内部主体的发展动力。以内部治理为核心,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激发教与学两大主体的责任意识,赋予教师和学生权利和责任,调动其参与质量保监控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监控的组织规律和运行方式,构建合理、科学、贯通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采取相关手段,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4.优化治理方式,加强质量保障协同
省级政府要转变统包统揽式的行政控制模式,促进各利益主体参与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中,培育并支持高校与社会组织等多元评估主体[19],充分发挥高校自评和社会监督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基础作用和保障作用。省级政府可尝试通过签订合同、委托代理等方式培育和支持社会评估中介的发展,规范各评估机构的评估章程及程序,从制度上约束评估行为,为社会评估提供并创造相应的发展空间,从而逐步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和谐监控格局。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提供经费支持,完善专家库及评估专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信息平台,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社会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等。加强社会监督也是研究生质量监控保障的有效手段。[20]通过发挥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学术组织、评价机构的监督作用,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特别是培养环节进行监督,以此规范省级政府的规划和行政权力,引导培养单位的办学行为,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