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以《三国演义》的导读教学为例

2022-03-03 08:16山东胶州市三里河小学266300杨君晗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光影诸葛亮

山东胶州市三里河小学(266300) 杨君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目标。阅读整本书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丰富的语言美,还能在广泛的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芬芳;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充阅读视野,还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对小学生而言,完成整本书阅读并非易事。较单篇阅读来说,整本书阅读难度增大,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或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机会、方法等多方面的阅读保障,保证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畅通无阻。学生若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便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不能有效地自主阅读,这将是成长路上的一大遗憾。

在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上,教师能做的就是“授之以渔”,以自身的语文素养给予学生启发与引导。尤其是在读一些大部头的书籍时,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应为阅读导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阅读导读课,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知识积累、理解水平等因素,在关键处、空白处、疑惑处点拨和引导,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导航。下面,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为例,谈一下我对整本书阅读的一些浅显做法。

一、课前故事演讲,奠定阅读基调

课前演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演讲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思维逻辑水平和清晰的表达能力,从而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灵,树立自信心。教师可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随机加强对学生演讲技能和演讲素养的指导。

在《三国演义》阅读导读课中,选定演讲的内容是“长坂坡之战”。学生提前阅读梳理“长坂坡之战”的故事情节,将文字内化,以口语表达的形式在课前将故事娓娓道来,从而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一种跌宕起伏的阅读基调。通过演讲知晓“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荆州牧刘表去世,刘琮继位。曹操意图拿下荆州,于是亲率大军南下。刘琮自觉无法抵挡便率众投降。刘备得知后,带领荆州十余万百姓逃向江陵。曹操紧追不放,刘备最终不敌,只得率部分将士突围。张飞在长坂坡凭一声怒吼吓退曹军,赵云单枪匹马将刘禅救回与刘备会合。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通过“长坂坡之战”的故事演讲,学生既了解了“长坂坡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又领略了刘备的宽厚仁慈、重情重义,张飞的威猛与赤诚,赵云的忠厚英勇。同时,学生产生问题:在“长坂坡之战”以前,三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有哪些诸侯各据一方呢?诸侯之间的实力又是怎样的呢?那么,在“长坂坡之战”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各位英雄人物又是何去何从?……开篇的故事点燃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发生了兴趣,为《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埋下了线索。

演讲犹如一滴泉水,激起了阅读经典的热情与渴望。故事演讲对整本书阅读有开篇点题之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了阅读的好奇心。

二、激活阅读经验,降低阅读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高年级读好书,读整本书。我国四大名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以整个单元的形式出现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并在“快乐读书吧”隆重推荐,足见编者对四大名著的重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既忠实于历史,又有艺术高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

为了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以下导读策略。

(一)交流认知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内容,唤醒记忆中的留痕,让学生谈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可涉及作者、历史地位、人物、情节、典故、歇后语等方面。在交流中,唤醒旧知,引起共鸣,拉近与经典名著之间的距离,降低阅读的畏难情绪,引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的阅读。

(二)巧用读法

阅读方法是在语文课程的精读课文中习得的,现在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将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扶到放将教学转向自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读《三国演义》时,首先读封面谈收获,读目录聊发现。原著版《三国演义》的目录有对偶的特点,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以辅助理解阅读。阅读目录就能让学生对三国这段历史有较为直观大体的了解,对情节的大致发展走向有初步认知。同时,阅读疑问也由此产生,颇多好奇激励着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

在阅读目录的基础上,本课重点导读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赤壁之战”。课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先有目的性地浏览,再锁定本课的主要阅读任务,聚焦故事情节,深入文本读故事;接着采用细读、品读的方法来提取关键信息,梳理人物关系,明悉“赤壁之战”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前后关联;最后将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谈最真实的感受。“赤壁之战”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将兵法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喜不自胜,感慨万千。

三、依托光影资料,实施高效阅读

光影悦读就是以经典影视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融读、赏、写、画、演为一体的直抵儿童心灵的综合性的大阅读课程,引领学生热爱阅读、关注生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基于以上认识,在充分解读“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教育哲学和“互联网+技术”悦读环境建设的理念的前提下,从课程的视角出发,本着服务于学生的宗旨,依托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我校科研团队研发了“光影悦读网上超市”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阅读环境支持。

在《三国演义》阅读导读课中,共使用两次光影资料进行阅读,占时约8 分钟,在本课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时间比例,发挥了多感官并用的学习方式的优势,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阅读了三国的总体概况及三国中最经典的外交场面,真可谓震撼心灵、印象深刻。

第一次使用光影资料是在导入环节,剪辑使用1994 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部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杨洪基饱含激情的歌声中,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中,学生穿越历史长河,回到三国鼎立的古战场,开启“三国”的恢宏画卷。运用光影资料进行教学导入,使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了最初步直观的印象。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探究三国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深入研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第二次使用光影资料是在阅读“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个环节。借助光影资料“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视频片段,巧妙地把文字转化为声、光、画等动态表达,使关键人物诸葛亮文韬武略、胆识过人、镇定从容、雄才大略的智者形象更加鲜明立体,东吴众多谋士的不可一世、处处刁难、理屈词穷等高傲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让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了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大快人心的外交风波。

光影悦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也是讲究阅读方法的。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要求,有目的地观看,能提升阅读效果。在观看“诸葛亮舌战群儒”这段光影资料时,我适时提醒学生重要的关注点,如“刘豫州是谁”“请注意神态”“注意动作”等,让学生一边观影,一边感悟人物形象,渗透观影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直接品析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有的学生从江东才俊的言行入手,侧面感悟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我及时进行追问、点拨、引导。例如当学生谈到“谋士们都在讽刺挖苦诸葛亮”时,我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通过观察谋士的一个冷笑的表情。”由此,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通过观察细节来感悟人物形象了。课堂上,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较为充分、得当。

优秀的影视作品来源于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段光影资料高度忠实于原著,这也是我选用这段资料的原因。这段资料将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情景呈现于荧屏之上,使学生的“想开去”有了依托,有了着落与归属,更是对文字的一种高度内化。

四、落实书影互文,增加阅读效果

在学生直观地了解“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个情节之后,再让学生回到书中,重温文字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从中找到相关的描写,这就是书影互文。这样可以让光影悦读服务于语文课堂,为语文课堂增彩、增效。

由文字到视频,再由视频回归文字,在这一来一回中,降低了阅读难度,使文字变得亲近,让文字有了感情,更深入地服务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将阅读引入纵深。学生在观看完“诸葛亮舌战群儒”这段视频后,就从书中找到了相应的文字,如“诸葛亮答曰:‘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一一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另外,还有学生找到“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座间又一人问曰,忽一人问曰,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由此看出向诸葛亮发难的不仅张昭一人,在座的众多谋士纷纷向诸葛亮发难。可见,当时的局势紧张,更能凸显诸葛亮的雄辩之才、外交智谋,不愧为“智绝”。

这种光影悦读与文本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视听阅读转入文字阅读,达到深入研读名著、感悟人物形象的目的。由此实现了由课上到课下、由课内到课外、由一篇到整本书的拓展链接,激起了学生课后读名著的兴趣。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润物无声,有意犹未尽之感。

五、巧用图表工具,梳理人物情节

图表有直观可视的特点,可以将文字背后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变得直观具体,可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梳理,可以有逻辑地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图表可让学生的阅读充满活力,让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图表就像一把“登山杖”,让学生在攀登阅读高峰时,有“杖”可依。

在导读《三国演义》一课中,以“赤壁之战”为中心,借助图表“鱼骨图”呈现前后的相关事件、每个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将错综复杂的文字信息,像剥笋一样层层清晰明了,将众多的故事情节按照前后顺序梳理清楚,做到了然于心。

在借用图表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悟经典故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本节课需要梳理的故事情节有十几个之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尊重每个学生的喜好,梳理提取重要信息。学生先自主阅读概括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然后小组交流分享阅读收获,合作完成“鱼骨图”。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会读、会听,还要会说。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运用了阅读策略,训练了阅读速度和语言思维,培养了阅读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交流热烈,气氛活跃,热情高涨。

在小组展示交流环节,以一个小组的交流为依托,讲解组内梳理出的四个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在此基础上,其他小组补充发言完善故事,使“赤壁之战”这张图表更加丰满,情节梳理更加细腻,人物关系更加清晰。“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这节课,学生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故事情节的梳理,还在分享中体验到了分享阅读的快乐。其中,既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又有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是高效的。学生在阅读实践和分享中不断增强对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了文化自信。

继阅读导读课之后,学生带着收获、带着好奇、带着方法,将走进书中继续阅读,进入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阅读旅程,在《三国演义》中观历史波澜、品人物形象。阅读收获将在阅读交流课中展示分享,可以交流感兴趣的人物,也可以交流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激起智慧的火花,点燃阅读的热情。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走向,做好生成引领工作,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为学生的学习体验服务,为促进他们知识感悟、经验积累、思维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光影诸葛亮
光影
光影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光影之下
三国演义
光影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三国演义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