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型思维助推古诗词的深度学习

2022-03-03 08:16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洪塘中心小学361000叶瑞联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王昌龄成长型诗句

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洪塘中心小学(361000) 叶瑞联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因此编选了大量的古诗词,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但是,在具体学习中,不少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次上,这和目前所倡导的深度学习要求显然不符。这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为了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引入成长型思维,以改变教学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方法,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学习效果明显。

一、相关概念

成长型思维是个体对智力或能力的一种基本信念,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可以随着人的经历和学习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与之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即认为智力或能力可以被证明,但很难改变。[1]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涉及学习的投入程度、思维层次和认知体验等诸多层面,它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属于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高投入性学习。[2]

二、以成长型思维助推古诗词的深度学习

成长型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式:培育型环境+挑战性任务+高期望=成长。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培育型环境,促进深度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不会向他们不喜欢的人学习的。因此,在创设培育型环境时,教师应让学生相信自己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这是成长型课堂的关键要素。当学生处在安全、觉得自己被接纳的班级里,他们会学得更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老师会回应他们的需求;老师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取得进步;他们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老师只是指引者和促进者。

2021 年9 月,厦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在线上直播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暮江吟》一诗。虽然和学生未曾谋面,但是一进入直播间,我就直呼已在线的学生姓名,表扬他们学习热情高、很有礼貌。有个别学生的姓名是多音字,我虚心地问,该读哪一个音。这样的开场白,为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师生之间的距离马上拉近。

在感受“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时,我引导学生读一读其他古诗中描写月亮的诗句,找一找和这一句的月亮形状相近的描写。学生找到了“燕山月似钩”“可怜新月似眉弯”。我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相近,那把“露似珍珠月似弓”换成“露似珍珠月似钩”“露似珍珠月似眉”,是否可行?有的学生说行,有的学生说不行。这时候,我让学生把改后的诗句带入整首诗中去读一读,琢磨一下。大部分学生感觉换了“钩”“眉”似乎不对,但为什么不对说不上来。我把诗的第一、第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标上同一颜色,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中”“红”“弓”压的是ong 这个韵,而如果换上了“钩”“眉”,读起来就没有这么美了。诗歌的音韵美,就这样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相信答案学生能自己找到,而不是由教师来揭示。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换词、读诗句、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中,经历对诗歌音韵美这一知识点的发现过程。有了这样的活动与体验,学生对古诗中用字的精妙体会更深刻了。

(二)设置挑战性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挑战有意义的任务。寻求并享受挑战是成长型思维的奠基石之一。《暮江吟》中,“暮”是生字,如何让学生正确识记字形呢?在分析字理的基础上,我设置了挑战性任务——正确区分“暮、墓、幕、慕”这四个形近字,通过腾讯课堂答题卡做出选择。在看到学生答题的情况后,我加以小结,提供一个小口诀“日落天暮,土堆坟墓,巾做帘幕,心生羨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这样的学习之后,学生对这一组形近字就能根据情境做出正确的选择。

挑战性任务是每一节课体现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对“这首送别诗为什么没有写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王昌龄在朝廷为官时,为人刚正不阿,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被贬到岭南,之后遇赦北还,任江宁丞。”同时,这样设置挑战性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王昌龄的老家洛阳,人们听到王昌龄被贬。假如你作为他的邻居,你会想些什么?

——这王昌龄估计是贪赃枉法,人品有问题。

辛渐回到故乡洛阳了。如果你是王昌龄的亲友,看到辛渐,向他打听王昌龄。你想问什么?

——王昌龄犯了什么罪才会被贬至岭南?

王昌龄正是因为考虑到辛渐这一回老家,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来问候,为了防止大家的猜忌,才会以诗相送,强调自己“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这里,挑战性任务是找出诗人写的内容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首先要知道一般的送别诗怎么写。通过联结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发现一般的送别诗,大多通过景物、事情来诉说依依惜别之情。其次,要能提炼出《芙蓉楼送辛渐》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即强调自己“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三,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作者以诗言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来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想象故乡的人可能会怎么想、怎么问,学生理解了王昌龄的这首诗强调自己“冰心”“玉壶”的原因。

(三)引导走出小错误,促进深度学习

成长型思维的一个特征是愿意尝试新策略,而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产生错误。作为教师,最该做的不是避免让学生犯错,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走出那些不可避免的错误。

在古诗词学习中,或因古今异义,或因古诗词的特殊表达方法,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经常会出现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一个共识: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对“妻子”一词,多数学生认为就是指妻子,而正确的解释为“妻子和孩子”;而“青春”一词,显然和现在的含义不同,是“美好的春天”的意思。教学中,学生依文释义,无可厚非。但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相关诗句,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出塞》一诗,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学生根据字面的意思认为是“秦朝时期的明月照着汉代的边关”,显然这是不对的。把握学习内容的本质属性,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这里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如果我们把这个定义直接抛给学生,学生就会一头雾水。

这个时候,教师提醒学生:“‘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和以往学习的诗句稍有不同,采用了特殊的手法。为了表达需要,诗人把一个意思破开,放在两处来说。在理解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合起来理解。那为什么破开呢?”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将“秦”“汉”破开了。“那合起来,该怎么理解呢?”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引导,学生醒悟过来,知道应该理解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这就是对互文修辞手法这一本质内容的学习。

而要达到深度学习,还要让学生迁移运用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于是,教师出示了“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让学生尝试理解。这次绝大多数学生就不再仅凭字面的意思来说诗句的内容了,而是能把雾气、月色合起来,把江水、沙滩合起来,理解了诗句表达的“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的沙滩”的意思。这样的深度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运用方法解决阅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过程性反馈,促进深度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表扬学生“真棒”“真聪明”,殊不知这样的表扬容易让学生产生骄傲、浮躁的情绪,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教师把表扬的重点转移到过程上来,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要经过努力、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当面对新的挑战时,接受过程性反馈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尝试、冒险。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要了解“把西湖比作西子”被称为“千年一比”的原因,对学生来说确实很难。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资料。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与南京玄武湖、嘉兴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

西施,越国美女,其居西村,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她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把“西湖”“西子”标上红色,把“浙江杭州”“浙江诸暨”标上绿色,把“淡水湖泊”“天生丽质”标上粉色,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这时,学生能迅速发现“西湖”“西子”都有一个“西”字。教师表扬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并提炼出“音韵同”的第一个特征。

学会价值审视与自我评价,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个学生说出了“浙江杭州”“浙江诸暨”是同一个省份。于是,教师让他说说为什么这么认为,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让学生以第一个特征为参照,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地区同”。教师再次让学生自我评价,他自豪地说自己能举一反三了。

到了第三个特征,更难了。于是,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有个学生能联系前面介绍过的西施,想到“天生丽质”就是天然美,好的淡水是纯净的,西子、西湖在这方面是相似的,最终得出“气质同”这样的特征。这时候,全班学生自发地为他鼓掌。可以看出,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学生能联结课上所学,能归纳概括,能举一反三。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评价,都紧紧围绕过程,点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教师的反馈就是要强化这样的行为,强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强化前后勾连等阅读策略的学习。

教师重视反馈,学生就能从反馈中得知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得知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对学习展开调整。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才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五)制订成长型计划,促进深度学习

如果要不断地突破固定型思维,发展成长型思维,那么制订一份成长型思维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德韦克说,制订一个计划并具体到怎样实施,将会在你面对失败与挣扎时帮助你采用成长型思维。[3]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就要引导他们制订一份学习古诗词的成长型思维计划。

例如,学习咏物类古诗词的计划,学习时间是一个学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到网上搜索或是到图书室查找相关的古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对这些古诗词的一知半解。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学生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或者向老师请教。如果犯了错,学生会告诉自己没关系,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以下这些表现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已有所成长:一是能背诵5 首以上的咏物诗;二是知道这些诗是借哪些事物来抒发诗人的什么情感的;三是看到某种情景会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想起读过的古诗。

有了这样的计划,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古诗词,用成长型思维不断地武装自己,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更接近于深度学习。

总之,以成长型思维助推学生古诗词的深度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地互动,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再担心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而是关注自己是否理解了诗词的意思,是否领悟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明白诗句妙在何处。这些目标都指向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王昌龄成长型诗句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爱国情怀永流传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检验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