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科研共同体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2022-03-03 06:44安徽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237000杨德凤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8期
关键词:清水河六安市校际

安徽六安市 人民路小学东校 (237000) 杨德凤

清水河学校 王 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承担学生就读压力日趋严重,多地采取合并多所学校重新组建新校的策略,投入优势资源,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以缓解当地学生就读压力。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和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就是该背景下由金安区教育局于2014年新组建的两所学校。新建学校在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校长治理下,开发出值得称道的特色课程,学校在短期内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走教科研兴校之路是大家的共识。在区域现行的教师培训和教科研指导体系下,想整体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仅凭教研组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在现实面前,任何一个学校想闭门发展,独自进行教科研活动,都是不明智的。只有校际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发展才是明智之举。学校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使得构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更好地携手应对现实发展中的挑战,共同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将构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研究继续推进就成了客观现实的需要。在现实需求下,理清构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实践模式与赓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校际教科研共同体为区域教科研提供新范式

长期以来,学校在粗放式管理向内涵式发展的过渡中遭遇瓶颈,唤醒了人们更加强烈的构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意识。另外,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不同的行为方式,这样就给交流和探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应对目前学校发展瓶颈和区域内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的现实,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与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通过“共读一本书”“深入研读教材与课标”“坚持集体备课”“日常业务管理交流”“常规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学习和心理个案分析”这6项规定内容以及参与课题、赛课、发表论文和进行作业设计等N项自选内容,对现行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进行重构。该措施在区域内引起同行的关注并得到专家认可,在区域内教育界中树立起一个真教研、真发展的大校形象。两校在坚持多元文化特色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区域内各校间的教科研合作协商,分享教科研经验和成果,积极解决摆在发展面前的共同难题,为完善和创新区域教科研培训体系及教师成长途径提供了新范式。

二、深入推进“6+N”活动,为构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提供强劲的驱动力

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与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构建教科研共同体后,通过具体的“6+N”活动,推动共同体学校教师在常规的群体教科研活动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让所有教师得到发展。“6+N”活动开展,不仅是推动构建教科研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推动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6+N”活动连接的两端是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与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两所金安区基础教育大校,吸引十几个教研组和数百名一线教师参与,还辐射金安区其他学校,惠及整个金安区教育。深入推进“6+N”活动建设,使得“6+N”活动更丰富、更扎实,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获得持续提升,惠及更多的师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三、推行民主领导与共同决策,破除层级管理模式羁绊

由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与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构建的教科研共同体,最初构建时实行民主领导、共同决策,重要事务决策权交至共同体构建学校,学校实行权力下放,由学科权威作为学校代表介入管理。校长和领导层不再进行决策,而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活动,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合作的目标。学科权威作为学校代表先负责收集各成员单位教师的讨论意见,再反馈至课题组,最后决议形成活动主题。目前,六安市清水河学校语文和数学学科各有正高级教师一名,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有特级教师一名,这三名学科权威成为学校的代表。两校构建教科研共同体后,可以吸纳到更多的优质专业力量和教育资源,并且以往校本研修活动中难以解决的有“教”无“研”的深层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正高级和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顶层设计与高位引领。通过突破传统层级管理模式的羁绊,以教科研共同体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营造开放、民主、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在强调合作性与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分工合作、协调共进,高效率地进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四、围绕五项措施,搭建高效运转平台

两校构建的校际教科研共同体,通过以下五项具体措施实现高效运转。一是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促使年轻教师在线学习《课程标准研读》《学科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慕课,并以是否获得相关证书为达标判断,以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推进网络教研,由正高级和特级教师制订年度实施计划,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引领、教师之间互动的形式,组织开展学科讲座、教材分析、课例研究、互动评议、教学反思、热点解读等具体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强化教师进行教研的意识。三是开展协同备课、在线评课、直录播课堂和网络互动教研,发挥校园名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激发校园名师的积极性和示范性。四是构建网络读书平台,通过彼此分享读书心得,促进教师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同读专业发展书籍,从而营造教师群体读书的氛围,用书香润泽“互联网+”条件下教科研共同体的发展之路。五是深入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研修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为落实以上五项措施,正高级和特级教师在成员的课题立项、论文写作和成果研究中给予帮扶支持;市级学科带头人在课标研读、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中示范引导,确保任务得以完成,切实提高教科研共同体成员的教科研水平。共同体成员直接主持和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各成员之间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强化协作与沟通,实现共同进步。共同体成员可就热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观点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形成统一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对研究成果提炼总结撰写成论文或报告,这对整个团队乃至教科研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教科研水平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科研共同体还以指导薄弱学校和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在确定课题、申报课题、研究课题和总结课题时主动给予服务,为他们出谋划策。教科研共同体由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有助于将课题研究的教科研理论知识资料、专家开展的讲座资料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等建立资料库,通过QQ和钉钉等办公群,与全体成员共享,实现专业提升。

五、多样化阶段性成果注入研究新动力

六安市清水河学校与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构建教科研共同体后,以五项措施搭建运转平台,深入开展“6+N”活动,推进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条件下的教科研共同体研修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目前,此课题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

1.弥补教科研机构职能,提升课题组成员教科研能力

在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和六安市人民路东校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强化与弥补了义务教育段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其在课题研究、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强化了教师的理论素质,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2.促进教研与科研高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

在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和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教科研共同体开展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聚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两条主线来开展活动。在教学研究中,共同体成员紧紧围绕研读课标、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等主要内容开展主题式、项目式教研;基于教学管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一线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改变了以往“高大上”和难接地气的教科研意识与认识,改善了将科学研究束之高阁、将教学研究作为一般总结现象的观点,实现了义务教育段教研与科研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和高度融合,使基础教育义务段面临的现实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3.促进义务教育段教育教科研方式的转变

在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和六安市人民路小学东校教科研共同体中,以开展具体的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教研活动、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和同读一本书等为载体,实现跨校和跨学科的教科研合作,破除了传统教科研孤立的研究方式和行政指令式的研究方式,实现了从单向沟通向多向沟通的转变。在共同的愿景下,共同体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合作和信息的共享,畅通了信息渠道,促使了参与者的主动融入。

4.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服务力和贡献力

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有效改善了教师间的专业性沟通与对话,有力推动了校际间的实质性合作;五项措施下的“6+N”活动开展,既为教研组拓宽了教研活动范围、延长了研究链,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学科组教科研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意识与能力,突破了学校对教研组管理的瓶颈。

总之,校际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了服务力和贡献力。

猜你喜欢
清水河六安市校际
六安六面
清水河边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艺术天地
《晨曦》
陆西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走不出清水河
一条清水河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