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张秀兰,唐昊宇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据统计2020年我国高校数量达到3005所,相对于2019年增加了49所。但是,高校的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式和手段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脱节,考核方式单一等,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科建设发展,而且失去了高校自身的发展特色,降低了专业竞争力。另外,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很难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匹配的工作,而企业也难以招聘到所需人才,这就出现了高校与企业的供需矛盾。因此,改变目前传统的高校教育理念和模式尤为迫切。OBE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Spady提出,它是通过学生预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以结果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体系的教育模式[1-2]。这种教育理念始终以“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期望的学习成果,确定教学内容,探索更为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和课程评价等内容。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几年涌现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七分实践,三分理论”获得更高水平的培养,提升理论素质和技能水平,这也是解决高校与企业供需矛盾的最佳策略。
邢台学院目前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育人框架协议,这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首先总结了目前该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校企合作平台—河北环简有限公司,提出课程改革的主要建议,例如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以期提高专业竞争力,增进学生技能培养和锻炼,改善教学效果,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服务型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运行机制,其主要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就业竞争力[3]。在这种运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与企业员工同工同学,精准获取技能知识,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便提升其综合素质,就业时更能适应相关行业的需求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多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激发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保障了校企合作这种新型培养高素质、全能人才的模式能够正常运行。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 从办学模式实现。当前的办学模式多为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创办学校,这是一种新的办学体制,通过双方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以此共同发展。
第二, 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这是一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同时也将高校和企业衔接起来[4]。这种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十分成熟,如英国的“工读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德国的“双元制”[5]。另一方面,我国近些年来由于发展需要,正在对当前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许多地方高校尝试和当地企业合作,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大四期间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不仅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最适人才。
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各高校也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发展学科建设,很多高校已经确定了理论课程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了实践课的课时比例,部分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室。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校内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而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高校本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而且还能与时俱进,根据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理论知识,进而完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建设,这样才能够切实体现出高校的教学特色[6]。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不多,而发展“双师型”教学队伍是高校教育的特色和重点,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共同发展目标。“双师型”教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双职称型,教师除了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外,还获取其他行业的资质,二是双素质型,教师除了具备理论教学素质,还具备实践教学素质[7-8]。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后,不仅可以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本专业的资深专家或者行业精英到本校开展讲座,或者对本专业仿真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提供建议,而且还可以组织本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亲身到岗位上实践,这些都可以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度,帮助教师获得其他行业的资格证书,掌握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开展教学,因此高校各个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就是应当首先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在招聘时的需求[9]。现如今,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瞬息而至,所以高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只有加强校企合作,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才能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需求,才能培养与之匹配的高技术人才。所以,高校与企业同心协力,合作办学,将有助于高校更加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产教一体化实质上是高校借助企业培养自己的人才,企业同时培养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更多的还是理论基础知识,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实践,工学结合,不仅可以巩固其理论基础,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本专业的理解,坚定专业信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与企业员工同工同学,掌握丰富的实操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同时还能拓宽学生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大提高了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
在高等院校中,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视和测定,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操作[10]。但是这门课程需要测量的对象是所有的环境介质,内容不仅多样复杂,而且有很多的重难点,学生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授课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环境监测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基础学科知识较多,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知识均需要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安排相关课程进行学习。但是,目前地方高校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分重难点,通篇进行讲授,有时会在不重要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并没有体现出重难点,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抓到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很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高校的教学手段也结合了高新科学技术,但大多数高校教师在上课时间还是习惯用PPT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依然是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的听课状态,而且讲课期间也很少进行提问,更不要说师生之间该有的互动交流。有时老师抛出问题后便等待学生回答,学生有疑惑卡壳时,授课老师也不提醒点拨,不等学生思考出答案老师便开始讲解,学生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现实中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对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强行记忆,不仅会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知识理解的也不够透彻,这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
环境监测课程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践,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老师难以平衡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大部分院校教师侧重于理论讲授,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低,导致了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获得验证。有的老师认为环境监测这门课程就是教学生怎么做实验的课程,而也有的老师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实际上课时,实验样品都是来自学校的河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讲授和演示进行操作,虽然学生记住了操作步骤,而且也自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但是对于企业的样品采集、运输、保存等前期工作并不熟悉,没有给学生制造设计实验的环境,这就失去了实验本身的目的与意义。
3.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环境监测课程的考核时,采用的方法是闭卷考试。但是学生上课时抓不到重难点,教师也不管学生的听课状态,因此会有学生在考试之前突击记忆,这样虽然学生能够考试及格,但是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课程考核的内容大多来自书本,缺乏开放性考题,因此就很难明确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所以首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重新编排,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剔除不必要的内容,增添新的内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同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并且做到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结合校企合作这一契机,环境监测在教学的内容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更新调整,例如邢台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河北环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企业废水、废气和噪声的监测,所以教学内容可以侧重在废水、废气和噪声这三个方面的测定,将企业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编写进教材中,丰富教材内容。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订更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上加强学生对环境监测的方案制订、质量保障体系的培训,如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空气监测方案制定、环境噪声监测方案制订等。实践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监测方案的执行,如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分析测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不同实验方法的认识,从实践中区分不同测试方法的适用范围,例如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盐指数法测定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直接分光光度法和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挥发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当对整体流程进行把控,在学习过新的监测要素后,学习其他监测要素时,应当对其基本的操作流程进行区分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异同之处。这也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基本监测流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能够将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节省授课时间。
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程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难以理解测样的仪器或者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对本门课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规划,在课堂上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而对于课堂上没有详细讲解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自学,同时学校也应当建立相应的课程网站,这样教师也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进而开展引导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布置课外作业,通过引导学生课下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了解查阅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网页以及相关文献,进而提升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或者浏览学习网站的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实践课教学环节,主要由企业的工程师指导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验证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同时减少提供实验试剂,并且不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试验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自己探索,这便是“全承包”式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布任务,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例如地表水监测方法的学习中,由指导教师发布监测任务,以邢台学院校园中牛尾河为例,让学生首先设计监测方案,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独立完成水样采集、水质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测试,然后填写原始记录,并出具监测报告,这同企业的工作流程也一致。如此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环境检测项目中,具体方法是,学生分成4组,分别跟着企业的采样组、实验组、测试组、出报告组进行学习,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学,在企业的环境监测项目中完成学习。每组完成学习后,再轮岗到其他环节,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接受一整套的培训流程。当实践教学结束后,使每个同学都能具备环境监测的采样、实验、测试和出报告能力,独立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任务,毕业就能上岗。
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评价环节也需要多方面开展。除了理论课采用常规的闭卷考试外,实践课的考核需要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和企业的指导人员对实践课的全过程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不仅有效防止了学生互相抄袭实验报告,而且也能让学生在实践课中亲自操作各种大型实验仪器,同时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互评过程。在接近期末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们课下收集整理相应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实验等,然后由组织代表上台演讲,给同学们和老师表述其组织在研究期间所能收集或者总结到的所有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让组织成员分别对其进行补充说明,这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同时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纠正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梳理框架,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内容,结合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期望不断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念。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趋势,同时也是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办学模式,这其中需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的多方配合。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相互提供各自的优秀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够实现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