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南华大学为例

2022-03-03 03:40刘泽华蔡恒玲戴剑勇王莉芬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华大学一流专业

刘泽华,刘 艳,蔡恒玲,戴剑勇,王莉芬

(南华大学教务部, 湖南衡阳 421001)

自21世纪以来,历经跨越式大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新时期,在重视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高等院校尤为强调专业内涵发展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1]。据统计,我国80%的本科生均来自地方高校,不仅显著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顺应新时代发展,地方高校必须积极寻求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的有效方式,稳固本科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基础地位和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其在人才培养和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建设始终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基本单元,既是推动一流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专业建设的优劣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直接地决定性作用。地方高校不仅因为高度集中的专业领域和覆盖较广的地区资源而极具专业性与区域性,还因为专业特色鲜明而拥有地域特色性,为全面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供巨大的优势保障,这也是地方高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面提供全面支持的根本动力。

一、地方高校本科一流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70余载发展至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也为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达成内涵式发展目标提供机遇。高等教育发展除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提高办学水平外,尤为强调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目前,地方高校积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需要符合两大目标:一是培养专业型人才与提高办学水平,二是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同时,需要将培养一流专业人才作为不懈追求,既要精准挖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痛点与堵点,也要找准重难点和难点,科学规划专业布局,推动一级学科发展,为地方高校建设一流专业奠定扎实基础[2],方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同时不断强化高校内涵发展。

(二)地方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对于高校而言,底蕴是增强高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根本动力。近年来,除了办学自主权受限以外,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办学同质化现象。相较于世界一流大学,地方高校不仅在办学资源与学科建设方面较为匮乏,而且在办学实力方面明显落后,此时借“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遇必然有助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缩小学科与专业差距。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主动出击,找出现存的内部与外部制约因素,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专业在优质学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由此达到提升地方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目的[3],同时还能精准确立与自身发展相适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

(三)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较于国内其他知识产业而言,地方高校除了人才、智力、资源以外,还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在信息与技术方面的需求,不仅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地方高校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使命[4]。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既可以进一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各方需求,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推动区域相关行业发展,又在提高办学与区域服务能力的同时,加速提升协同创新力。地方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在凸显办学特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改造升级传统特色专业,集中所有优势资源用于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发展,尽快实现科研转换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二、南华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及优势

(一)南华大学基本概况

南华大学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生态环境部等共建的综合性大学。迄今为止,南华大学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强调“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据统计,南华大学现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国防重点专业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为重心的示范基地以外,还拥有35个示范基地中极具代表性的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此外,学校现已成功建设425个综合性实习基地。

(二)南华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目标

在梳理一流本科人才和一流本科专业既有关联的同时,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关键还在于厘清一流本科课程与一流本科教育的现存关系。相较于部属院校而言,地方高校除了办学资源、实力以及办学国际化水平上相对落后外,还存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过低等问题,对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巨大阻碍。因此,南华大学需要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全方位汇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实力,高度关注学科与专业发展建设,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持续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将创新推动本科教育改革与实践作为抓手,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为本科教育改革与专业一体化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三)南华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优势

目前南华大学校本部专任教师人数已经超过1800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的教师人数达30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与副高职称人员有2600余人;学校拥有国家国防和省级的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1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包括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0余名,省部级学科学术引领者、名师以及知名中青年专家260多人。

回顾南华大学6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积极探索求实与创新,既重视建设也全力推进改革,在教育事业领域获得突出成绩,现已构成以核特色、医品牌以及环保为代表的最佳学科交叉融合体系,为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了充分的实践经验。近几年,南华大学持续夯实本科专业教育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贯彻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落实提高一流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既着力推动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及改革,又强化教学管理及质量建设,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供全方位助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鼎力前行。

三、南华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一)南华大学一流专业建设探索

1.贯彻内涵发展之路,推动本科教育改革

近年来,学校围绕本科教育思想展开大讨论,革新理念,开拓思维,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成果应用转化的同时,着力推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作为发展重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坚持推进科研建设;贯彻落实我国的内涵发展之路,在关注专业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还格外重视学科建设。除强化教学和育人导向以外,南华大学始终坚持遵循学术导向,建立涵盖话语、价值以及指标在内的三大体系,为教师在本科教育领域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

2.完善人才培养系统,促使一流专业保质升级

优化专业体系:在重视专业认证与医教协同的同时,将新工科建设与卓越计划作为发展着力点,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与专业集群,大力推动专业改造升级发展。加强激励体系:以教师教学为重点,构建专属荣誉体系,为专心投入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提供奖励,并对在教学工作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先进学院予以更多支持;在遵循教师教学科研等效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学院年终综合绩效的分配占比,将人才培养提至15%,而教学业绩保持在70%。再建管理体系:大力提升管理效能,既强调大教务与大思政的重要性,也重视积极组建大科技等;成立衡阳医学院,实现医教协同;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以此为核心的教育生态系统。优化制度体系:除了一流专业建设、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和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以外,进一步完善的制度还包括优质课程认定、学生学业分段管理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等,在提高制度体系的引导效应同时,更达到增强约束力的效果。

3.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高本科教育教学品质

稳抓课堂教学:打造获得教师、学校、学生以及同行共同认可的优质课程指标体系,打造优质课程库,铸就全新“金”课堂,实现优质课程课时酬金加倍。丰富实践教学:积极响应创新驱动战略,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打造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三大教学基地,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同时,也为实现成果转换与推动就业提供大力支持,同时创新建立以工、医、文为核心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满足资源共享需求,推动整体稳健发展。开展品牌赛事:稳抓并开展以临床技能和互联网+为代表的20多个品牌赛事,构建并落实以科研平台协同育人为基础的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赛事、进入项目以及拥有平台的渠道。稳固过程管理:以“四个回归”作为基本依据,在稳步推进师生课堂教学出入口关的同时,稳抓教学能力培养关;开展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与教风教纪认定工作,通过教学联合巡查的方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二)南华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成效

1.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凸显办学特色

目前南华大学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名,有国际学生600多名。学校现已建成以工学、医学和环保为核心的9大学科协调发展体系。同时,南华大学已经划入“十三五”中西部高校重点建设之列,全面建设核安保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创新创业和国防教育方面获得国家认可与支持,还跻身我国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列。此外,连续六年被湖南省评选为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是湖南省仅有的跻身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不仅装备协同创新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而且在核燃料循环技术方面获得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在省自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立项数均居于湖南省属高校首位。

南华大学积极响应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重视人才创新培育,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提高教学与实践水平,将建设一流本科与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发展重心,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外,全面布局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以及创新发展等多个领域,获得了优异的办学成果。2020年,学校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榜单;与英、美、日、澳为代表的30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并就合作教育达成共识;来校调研学习的国内外高校130多所。

2.持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不断丰富内涵建设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南华大学目前建成了全面覆盖各专业的集群:即着力于核产业链,以此发展的核类特色专业群;以临床专业医学为龙头,着重发展医学品牌专业群;以辐射防护安全为特色,建立的环境保护优势专业群。同时,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和土木建筑以外,同属骨干专业群的还有化工材料、电气工程以及经济管理等;除文学和哲学以外,同为协同专业群发挥辅助作用的人文学科还有法学等;湖南省重点学科,除了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外,学校已列入的9个专业还包括土木工程、内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此外还包括基础医学、矿业工程及药学等,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征与实力,大力发展绝对优势,使专业发展失衡不均的困境迎刃而解。

2020年,南华大学强化专业内涵,着力凸显专业水平。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再次取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共3个,省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追增数量21个;以网络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为代表的7个专业在专业评价中取得A类成绩,跻身省内高校第二;工科专业开启以培育卓越工程师为目的发展计划,临床医学将培养全科类以及卓越类医生作为重点;现已在工程与医学领域获取专业评价认定的专业数量达16个,跻身省内高校第三;在世界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中榜上有名,在省内高校中位居第三。

3.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研教改效果显著

确保教师队伍的人数充沛、结构科学以及素养上乘既是提高专业办学品质与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推动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核心。最近几年,南华大学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要求教授需为本科生授课,为青年教师提供研修机会,并将此列入教师聘任考核项目;优化教学激励机制,专设以教学为重心的教学型高级职称晋升通道,评选最具代表性的南华优秀教师并给予奖励。

南华大学以优质课程建设为重心专设相应的标志性指标体系,除了精品课程与在线开放课程以外,还促使并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加的建设领域覆盖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开展以双语教学为代表的模式教学,不仅充分运用了“现实+虚拟”和“教训+情境”的方法,也提高了“竞赛+师培”的创新水平,还在教学中更加纯熟地应用了“模拟+实训”的方法。据统计,学校主干课程中的优质课程教师占比已高达85%。近3年南华大学被荣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有1000余项教改课题立项,部分教师在国家级与省级教学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和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4.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

南华大学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发展原则,让每个师生都有发展的情怀,面对自身发展现状不断突破求新,确立了人才培养在革新践行本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实践探索,为国家及地方输送近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核工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管理等领域,对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南华大学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创新性,在提高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加大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升;近三年学生在竞赛方面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的竞赛一等奖与创新创业项目20多项,同时获得40余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此外100多人获得了省部级奖。2021年,南华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以寝室为单位考研成绩优异的“学霸寝室”持续增多。教育部李延保曾评价南华大学:当一个学校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了既定的人才培养预期,那么一定可以获得社会、师生以及单位等各方的高度认可。

新时期,南华大学站在新的起点,在强化教育理念、优质课程和一流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对一流专业以及一流师资的建设力度,让全新教育理念、全优化改革举措回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在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同时,向着培养极具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标做出不懈地努力。

猜你喜欢
南华大学一流专业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获批57项!南华大学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好成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Wang Chua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