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欣,韩琳琳,杨静如,寇志霞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P328。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在关键时刻,思政课越是要让红色成为铸魂育人的最亮底色。在教学中注入红色资源,铸牢红色底色,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阐释好理解好红色精神谱系,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深厚的红色精神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许多革命老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必瞻仰红色遗址遗迹,参观英模人物展览,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回望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浴血奋斗中孕育并铸就了赓续不绝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近代以来180多年的苦难与辉煌的历史,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概括地说,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崇高的革命理想、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称,是党的生命之魂、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的精神特质。
这是红色基因库中的活水源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坚定信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华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思维。近代以来,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越,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使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这是红色基因库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呈燎原之势永不熄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百年来,我们党历经九死一生而矢志不移,跨越千难万险仍奋勇拼搏,靠的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心。一代代共产党人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扬起信仰的风帆,用理想的光芒驱散黑暗,用信仰的力量战胜邪恶,以他们的慷慨赴死唤起无数后人,在无所畏惧的顽强拼搏中,在坚定豪迈的不懈奋斗中,高擎理想的火炬,铺就发展进步的前行之路,点亮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李大钊在军阀的绞刑架前面无惧色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2]P10;夏明翰在《就义诗》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发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坚定誓言……正是这种信仰、信念和信心支撑起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守望百年的精神家园。
这是红色基因库中最鲜明的政治本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的恪守[3]。“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P5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核心要素,决定着红色血脉的纯正性。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明确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重大命题[4]P318,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能在无数挫折中不断奋起,在经受无尽磨难中淬火成钢,根本原因就在于重若千钧的“人民”二字始终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1]P144,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绝对忠诚的生动写照,更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的基本要求。
这是红色基因库中最丰富精彩的成分,体现党的百年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还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打破西方封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无论是在冲破僵化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到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还是在新时代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漫漫征途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我们党都是通过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一路走来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在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构筑起坚忍不拔的革命加拼命的奋斗精神,铸就了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红色基因记录着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镶嵌着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集聚着共产党人的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思政课教师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红色基因记载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荣传统,承载着丰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铸魂育人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剂。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目标需要融入百年党史中红色基因蕴含的政治信仰、思想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使学生在感受建党百年来披荆斩棘的奋进历程和辉煌成就中,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激励青年自觉担当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力量之源。理想信念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方向。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直接关系着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理想信念坚定,奋斗目标明确,在艰难险阻面前会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缺少人生志气、勇气、意志与毅力,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从而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诱惑、误导、传染,难以在时代洪流中成为砥柱新人,甚至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进入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从党的红色基因精神谱系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引导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把崇高理想信念植入心灵、融入血脉,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让精神之火、真理之光照亮新征程。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一代满怀救亡图存的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救民族于危亡,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一代响应党的号召,突破西方的封锁制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在百废待兴的废墟上建设家园;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一代发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开拓奋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一代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胆识与魄力,保持大无畏奋斗精神、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站在变革的前沿,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6],以永不僵化守旧、永不畏惧退缩、永不停滞懈怠的精神状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胆识,为实现强国梦而艰苦奋斗、接续奋斗、长期奋斗,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有品质、有修养是青年担当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重要基础。锤炼青年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追求有修养、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是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思政课教学要通过开展红色基因精神谱系中蕴含的革命道德,锤炼青年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和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坚持崇德向善,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把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道德规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自觉践行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个人品德要求,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境界。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色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增强思政课的引领力,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引导他们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承载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肩负时代重任,是百年党史红色基因的传唱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现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百年来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引导青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所透射出的强大现实力量;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深刻认识新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为此,高校思政课要创新方法和形式,拓展载体和路径,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让红色基因流淌在青年的血液里,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课堂教学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思政课主阵地不可替代,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铸魂育人主渠道的显性教育作用,把以红色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使之成为红色基因世代相传的主要途径。思想上的引领是最重要的引领,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课堂教学,讲好党史人物的精神,讲透党史事件背后的道理,讲清党的历史的启示,教育引导青年从党的百年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下苦功夫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彻底学懂弄通新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提供强大理论支撑,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思政课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性,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注重红色党史学习教育,不能止步于教室里、停留在书本上,而要注重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和动力。一是把思政课搬到革命遗址、红色地标,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等场馆中,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走访、参观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让这些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成为精神洗礼的生动教材,在情景式、体验式教育中发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滋养、价值上的引领作用;二是结合建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或特定纪念日,组织各类纪念活动,追忆红色足迹,弘扬中国精神,引导青年在节日纪念体验中感悟漫漫复兴路,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凝结着多少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担当时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更能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激发青年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落实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让红色基因渗透到校园每一个角落,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时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的熏陶。一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橱窗、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载体,把红色基因、红色要素、红色精神用鲜活的形象、真实具体的故事、通俗的大众化语言阐释理论,让理论学习接地气、有生气,注入学生的血液和灵魂。二是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沉淀在故事中、埋藏于历史中的红色记忆融入现实生活,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传统专题展览、党史知识竞赛、报告会、故事会、文艺演出、演讲赛等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方式,明是非、知善恶、懂美丑,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全面释放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三是通过每年举办新生入学教育典礼启航活动、毕业教育典礼活动,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心怀理想而来,肩负责任而去,充分发挥典礼育人功能,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教育生态,努力为国家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目前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红色基因教育在网络空间不能缺位,教育的方式也须跟上潮流,将互联网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主平台。一是引导学生以“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红色资源信息优势,增强红色资源的渗透力,让红色基因的精气神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滋养和熏陶。二是优化网络思政课内容供给,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媒体网络,及时推送更新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史题材的红色史料,传播红色文化;创建网络红色文化体验馆,制作红色微视频,开展红色专题讲座等,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创新思政教育传播手段,利用雨课堂、学习通、微课、慕课等众多新媒体教学程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网络传播圈层,探索思政教育微阵地,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提升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营造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青年一代手中,新时代青年要秉持“功成必定有我”[6]的历史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6],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不辱使命的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