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 王德莉 郭小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所涉及内容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还会涉及一些法律法规的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倘若教师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可能难以抓住教学重点,长期存在这种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融入实际案例中,加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有深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师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灵活生动的现实案例时,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需要通过教材内容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逐步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经常接触这些知识,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通过导入案例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
如在学习“追求民主价值”的时候,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并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属于一种新的民主。在本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想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有较高难度,这也是本章节学习的难点,教师通过导入案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强化学生对该抽象化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让学生认识到人民行使选举权所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反映人民的诉求,无论是全国政协委员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都始终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导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一案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和学生记忆相适应的案例,通过分析社会上典型的有关公民参与的案例,带领学生对新型民主的本质进行概括,这样同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本章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充分说明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教材知识导入现实案例,可以让教材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属于一种促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教学措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工作,这是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提前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特征,明确学生的学习诉求,优选和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案例。在课堂上导入生活化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探究与思考欲望,有助于降低分析的难度,让学生真正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亲情之爱”的时候,围绕教材中“沟通传递爱”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小华的父母十分关心他的学习,临近期末小华的学习压力十分沉重,每天需要完成许多作业。小华每天回家后最希望有一段安静的休息时间,可是父母每次看见小华在沙发上躺着休息时,就会督促小华学习,这让小华感到十分苦恼,因此他经常和父母发生言语冲突。通过导入一段这样的故事案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如若你是小华,在面对父母这种行为时会有什么想法?你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其中,既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也能在生活化情境中,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设计的案例和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并在学生参与讨论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学生分享答案。这种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案例和问题,可能会让很多学生感同身受,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将变得更加强烈,甚至会渴望找到一种缓解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在未来生活中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学会怎样维护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通过导入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好、更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接触实际案例的过程中,才可能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才有足够兴趣参与问题讨论,在后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强烈的枯燥感,对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有较强促进作用。这就说明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密切互动过程中得以有效提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导入案例主要围绕理论进行讲述,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演示并还原前期导入的案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除了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街道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走斑马线、清理街道垃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社会中存在哪些规则。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找一找周边存在哪些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环节大胆发言,向教师、同学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材、练习册或互联网上列举的一些案例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哪些行为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当怎样去遵守社会规则,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做一个真正懂规则、遵守规则的人。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有学科的共同目标,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攻克的重难点目标,目标体现在诸多方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分析,明确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向,除了要深入对教材中有关核心素养教育的元素进行挖掘外,还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采用创新型的手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让教师将教材中囊括的核心素养直观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维护公共利益”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心系公共利益以及我们的公共利益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针对本章节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树立提高学生公共服务意识的教学目标,并有意识地引入现实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现实案例的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到政府部门是怎样维护公共利益的,了解到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是怎样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以及政府采取维护公共利益的手段与方法,鼓励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总结并归纳生活中存在的维护公共利益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在多学科中应用,且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用好案例教学法,对提升教学效能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有着很强的应用效果,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有很好的帮助。本文通过分析,认识到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认为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加强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断摸索教材知识和现实案例之间的切入点,逐步将案例导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索案例的时候真正掌握相应知识,同时可以在后续生活、学习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