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思维之帆,启写字之航

2022-03-03 02:54江苏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4400特级教师卢建山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写字书写汉字

江苏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4400) 特级教师 卢建山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历史,蕴藏着形式多样、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遗憾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书法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重大损失,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损失。正因为如此,当下小学课堂对写字教学的关注越发强烈。

纵观当下的写字教学状态,笔者以为最大的缺失就是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方法和策略上,将写字教学窄化为一种纯技巧的教学。诚然,写好字作为一种本领,确实应该传授写字的策略、技巧,但写字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如果仅仅局限在策略和技巧的层面上,就会导致学生对写字、对书法认知上的严重不足。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纯粹以机械记忆和生硬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写字教学,对学生今后长久的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引领作用,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情绪,从而拒绝或放弃练习。为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将学生的自主认知与写字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字形结构特征的总结,体会汉字的审美特质,使学生掌握汉字内在的结构规律,这样将写字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写字能力、思维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彰显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一)巧妙营造氛围,激发思维内在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双方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发展。真正高效的教学,应该呈现出彼此互相推动、共同成长的状态。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学生自身的实践和体悟,还与教师的言行有一定的联系。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和学生民主、平等相待,这是激活学生内在意识的基础。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字教学才能走出教师生硬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场面。其次,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安全、轻松的氛围,创设积极进取的情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融入这样的氛围和情境中,这样为学生展开写字活动、积极思维提供基本条件。

例如,“人”字,从字形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由一撇一捺组合而成,但从写字教学的层面来解读,它绝不简单,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撇捺的长短如何设置,所呈现的具体形态又是怎样的,角度又是如何建构的……如果这些细节上的技巧,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接受并理解的就少之又少。鉴于此,在指导学生练写时,教师不妨设置“我心目中的‘人’”的话题,让学生先认真观察,想一想,再说一说怎么写。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身子、蹲下身体与学生共同交流。比如,人是需要相互帮助的,所以撇画和捺画要相互协调,“人”字才能立起来;人是不同的,所以撇捺两个笔画的写法也不同。

这些内容如果是教师强塞给学生,学生就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展开思考。案例中,教师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这样,在鲜活的情境下,学生对“人”字进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认知,就能更好地写字了。

(二)多维驱动,深化内在情感体验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命个体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不同的感觉器官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式获取经验和信息,但相比较而言,直观形象的视觉以及鲜活敏感的听觉所获取的信息是最丰富的,也是贮存在人记忆中最久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并充分整合学生的视觉、听觉信息,以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些、位、每、闪、向、狗”等字都出现了撇画。如何让学生掌握撇画的书写要领,尤其是撇画在不同汉字中的形态变化,就成为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对撇画的书写要领进行复习;然后,针对撇画在汉字中的不同位置,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形态变化,将撇画分别划分成“平撇”“长撇”“短撇”“斜撇”等不同的形态;最后,教师出示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其中既有基于学生视觉的动态展示过程,同时又进行解说,对不同形态的撇画书写要领进行指导,让学生边听边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撇画变化的教学,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伊始,教师就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并在激活学生思维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不同形态的撇画进行归类。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撇画的变化形态有了基本的认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它在汉字组合中的内在美感,获得思维与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制作的微课,关注了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契合点,便于学生调整和融合视觉、听觉两个角度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汉字的美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掌握写字的要领,增强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彰显自主,推动形象思维发展

想象是生命个体的内在本能,其本质是对在头脑表层的形象、信息进行提炼、综合和概括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对已有记忆表象信息的积极加工、深度改造和有效重组等方面。

在写字过程中,汉字笔画的相互穿插和避让是一种常见的书写要领,是汉字结构美的一种内在要求。但是,学生认知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在教学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原本机械识记的方法转变成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呈现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具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由一个到一类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写字能力和思维的不断发展。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一文有两个生字:“黎、漆”。在指导学生写“黎”字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右上角的部分,不能多加一撇,写成“勿”字,而且还要关注下面的部分与“水”字的不同,要写好最后四画——点、提、撇、点。这时,学生所关注的只是一个字。此时,教师通过课件将“黎”字的下面部分用红色标注出来,鼓励学生联系其他汉字的书写,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此时,学生就顺势联系了“暴、泰、漆”等字,理解它们的共同特点,掌握它们的写法。这样,在联系和辨析的过程中,推动了学生形象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调动各种感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只是书法的基础。所写的这些字虽然笔画匀称、结构合理,但缺乏书法的独特美感,尤其是那份灵动和洒脱。要想系统而全面地练习写字,达到书法的高度,就要选用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学生读帖的过程是一个眼脑并用的过程,而临帖的过程则是学生心手并用、协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书法的习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彼此合作、相互协调的过程中,保障将字写得正确、写得具有艺术之美,以促进学生写字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把握规律,让读帖的过程更加有效

在写字的过程中,读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读帖,才能将原本在字帖中抽象的、生硬的汉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并融入学生的思维深处。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字帖的阅读,要借助具体的工具和规范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字帖的形象之美、艺术之美,领悟书法的书写规律。

比如,教学了笔画“撇”之后,可以引出笔画组合“撇点”的教学。在写撇点时,很多学生将撇画和点画进行机械组合,两者之间缺少呼应联系。这是写字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基于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试图让学生一下子就完全改正,而要通过读帖,让学生慢慢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结构艺术。教师先出示《玄秘塔碑》《多宝塔碑》中含有撇点的汉字,借助多媒体课件,并运用动态辅助线将两个笔画之间的呼应进行联系,以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在读帖过程中,学生不是纯粹的记忆和观察,而是想象与感悟,体会它们之间的呼应。其实,汉字的笔画之间的结构有着鲜明的艺术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辅助线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例如,“直”字有6 笔横画,它们之间的结构变化很多。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名家名帖,借助直观的辅助线,引导学生关注横画与横画之间的间距,感受距离匀称的特点,最终提炼出写好“直”字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直观的、具体的感受,而仅仅依靠教师的机械讲解,学生是难以建构起鲜活形象的,从而导致书写时的随意与机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书写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将书写的方法、规律进行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这样能深化学生对写字规律的认知。还是以上例“撇点的组合”为例进行说明。当学生借助直观课件,掌握了撇点组合的书写要领后,并不意味着写字指导就可以鸣金收兵,此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将所掌握的书写要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步骤很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从思维历练的角度而言,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是对书写要领进行内化、重组的过程,这样通过内化和外显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将书写要领融入自己的意识之中。

(二)外显方法,让临帖的过程更加有效

很多人认为,书法是技术活,其实这是对书法认知的严重窄化。书法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写字指导就不能停留在掌握书写要领的层面上,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止步于此。在学生进行临帖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将书写思维不断外显。

首先,临帖要遵循笔画虽然断但内在意蕴相连的原则。比如,“三点水”,看似只是三个点,但每个点的写法都不相同,最后一个点还应该与右边的部分进行呼应。这些方法仅仅靠语言描述和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因此,教师要通过直观的示范,将其规律和变化的特点呈现给学生。其次,要进行立体的评价。教师可进行三个方面的对比评价:一是利用学生书写的汉字与字帖中的范字进行对比,与教师所指导的重点进行联系,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的临帖效果,以明确改进方向;二是利用学生书写的汉字与故意设置的“丑字”进行对比,找准两者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树立写字的信心;三是利用学生前后书写的汉字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这种外显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从扶到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靠能冲击学生视觉的资源,如字帖、学生自己的前后作品等展开评价,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写字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激活思维,让熟悉的过程更加显性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到高年级他们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成熟。在写字指导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判断,获得属于自己的认知,避免依赖思想的产生。

比如,在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结构中“避让”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字形结构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由众多部件组成的汉字,彼此之间需要进行适当的避让,使得不同的部件能够和谐地“相处”,这就需要对部件中的相关笔画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将原本的长撇变成点,将原本的长横变成提。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特点就形成相应的认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结构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穿插”部分时,教师就要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是以教学“三点水”为例进行说明。教学“三点水”时,教师先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让学生辨析三个点画的不同之处,认识到第三个点画的最后既是收锋,又要与右上角的笔画形成呼应关系。在写有三点水的汉字时,要注意结构安排,充分考虑与左边的三点水进行结构上的合理布局。例如,教学“河”字,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要注意什么,而是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习的“避让”原则进行思考:“三点水的最后一个点画,要伸向右边的上半部分,所以在写右边的‘可’字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他们发现:“可”字的第一笔横画与下面的“口”字形成空当,而这个空当就是留给最后一个“点”画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揭示“穿插”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说说,有哪些汉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到“穿插”的原则;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这一案例,教师并没有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找准书写时的注意点与学生原始经验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自主判断、发现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技巧,而且历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

三、注重归纳反思,在总结迁移中引领思维的发展

(一)从个到类,在提炼规律中历练思维能力

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训练主要依托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提炼,侧重训练学生从丰富的信息中提取出主要内容的能力。而对写字教学而言,概括能力主要体现在借助典型汉字提炼出书写要领、方法,从而掌握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则。

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具有共同特征的汉字,引导学生掌握其书写的共同规律,把握汉字的书写要领。我国常用汉字有六七千个,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每个字都进行书写指导。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注重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将精力全部放在一个个具体的汉字上,而要以所教学的内容为原点,激活学生的概括思维,实现从一个字向一类字的掌握发展。还是以教学“直”字为例进行说明。写好这个字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六个横画,既要关注横画与横画之间的均等距离,同时也要把握六个横画的长短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将关注点聚焦在最后一个横画上,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对比,发现它的功能——不仅长度最长,而且要显得饱满有力,这样才能将上面的部分全部托住。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点拨:“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此时学生的思维就逐步放开,罗列出一连串的汉字,如“旦”“鱼”等。对这些汉字的书写,教师并没有进行指导,而学生却能够借助迁移和扩展,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主动掌握要领。这样的教学,扩展了学生对汉字的关注范围,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从寻到练,在实践运用中历练思维能力

写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都遵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原则,旨在让学生在获取经验之后,能够借助不同形式的训练,将掌握的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最终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同样,在写字教学中,也不能停留在接受、理解方法的层面上,而要让学生不断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进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熟练掌握方法、技能,最终形成写字能力,理解写字的内在规律。

例如,指导写“位”字,首先教师将其与同样有“立”的“部”字进行整合,借助相同的部件,提炼出共同的特点、要求,以便于形成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含有“立”字的“辛”“站”等字进行书写,对比其特点与写法要求。这样教学,价值更大、作用更突出,不仅能提炼和夯实“立”字的共同写法,而且由于“立”字所处的位置不同,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也不同,所以学生就掌握了同一个字在不同位置的书写要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类字进行观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到书写的规律,并选择其中的几个字进行练习。此时的练习,不是纯粹的书写训练,而是强化学生求异、求同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反思,一边调整,凸显自己的思考所得。

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书写方法的指导,并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将学生始终都置放在课堂的最中央,让学生进行及时的提炼和总结,在总结中不断进行实践的过程,这样使学生的写字能力、语文素养都得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汉字书写的艺术魅力无限,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体悟母语魅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写字中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思维中掌握写字的艺术,这样能促进学生写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写字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我学写字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