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本质①

2022-03-03 02:43马健生李朝霞
现代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工作

马健生,李朝霞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领域流行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张扬教育的个体目的性价值”[1]等教育理念,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一线教师。班主任被期待、被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注细节、关注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得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从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让学生的课后时间回归校园。“双减”政策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义务教育学校课后育人活动的实现,但也将不可避免地给教师带来工作负担加重的风险。[2]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更是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在维持和保证基本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校工作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减轻自己的工作负荷、让自身免于过度劳累,保障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尝试从本体论与目的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本质,以期为班主任更轻松、更高效地开展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一、转变工作思维:突破管理,走向领导

当前,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开展都是通过班主任来落实的[3],但班主任工作却呈现事务日繁、管理日困的状态。许多一线教师纷纷表示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工作状态疲惫,在岗教师继续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意愿也比较低。[4]为了打破这一现状,本研究引入了领导学的理念,以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来看待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期班主任能够转变当前的工作思维,从领导的角度来组织和管理班级,从而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一)班主任工作现状:事务日繁、管理日困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一般是由科任教师兼任,除了要承担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外,还要承担具体的学科教学任务。近年来,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日益飙升[5],除了学生常规的学习、生活管理和活动开展之外,还有安全、综合评价等平台任务,班主任工作群、家长交流群也要随时关注,及时完成上传下达,布置监督,沟通交流。[6]作为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者,为了做好班级秩序的维护,班主任不但要拟订班级各项工作计划,组织班级一切活动,指挥和管理学生,协调各科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承担着学生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巨大责任。

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的任何环节都被要求严格且高效地管理和控制,班主任作为学校微观单位——班级的负责人,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更是被这种精细化管理理念所左右。班主任往往被要求统揽班级各项大大小小的事务,要事无巨细地关注着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确保“不出现事故、不发生意外”,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也没有政策对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和边界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班级中任何“无人管”的事情都交由班主任负责与处理,班主任工作日益呈现出难、繁、乱的现状。

(二)班主任工作突破:从管理到领导

班主任如果想要突破一般意义上班级秩序的维护者这一角色,应该学会从领导的角度进行管理。在领导学的研究中,领导被定义为“个体影响一群个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7],这体现出了管理与领导的区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约翰·科特曾指出,管理追求的是可预知性和秩序,而领导追求的则是推动组织变革。[8]具体而言,管理是一个控制的过程,具有高度的计划性、组织性以及指导性,关注的是稳定和效率。领导则重在指引方向,为成员构建目标和愿景,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管理依靠的是一种权威关系,而领导则依靠的是一种影响关系。[9]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管理学生,那么势必会将工作重点放在维护秩序和维持稳定之上,以一种权威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管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定与要求亦步亦趋、循规蹈矩,这样一来学生极易产生一种“自己在为老师做事”的消极心理,很难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如果是领导学生,那么师生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存在,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为了这个目标而一起努力、并肩作战。学生能够有发挥自己创意想法和独特见解的机会,在班级活动中产生“自己当家作主”的积极心理,班主任需要做的只是方向的指引与目标的建构,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学会把握中心思想、对班级事务抓大放小即可。

(三)班主任工作追求:学生自我管理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并非权威的代表,因此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应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而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管理强调控制,领导重在激励;管理强调秩序维护,领导重在方向指引。作为班主任,要转变育人观念,实现从控制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过渡[10],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领导策略,通过构建目标与持续激励,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人翁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追求班主任领导之下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我行为、动机、爱好等诸方面的了解与发现,它和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一起共同组成了自我意识。青少年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他们一方面关注自身成长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关注社会环境和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多方面获得自我信息。[11]因此,班主任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探索,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还应该对学生的自主与自发行为给予及时性的、具体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此外,班主任需要有领导者的站位,将“权力下放”,将具体的班级事务交给学生处理,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感,学生自信心的构建和胜任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会受到班主任评价的影响,优秀的领导者需要不吝惜肯定和赞美。

二、把握领导本质:目标引领与持续激励

既然班主任要转变工作思维,将“领导”作为其工作的中心,那么又该如何认识与把握“班主任的领导”,从而更好地开展班级日常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厘清班主任工作所领导的对象,明确班主任工作的目的,进而重新审视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本质,从本体论与目的论的角度来思考这一命题。

(一)班主任工作的对象

首先,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存在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为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少命令,多指引”。学生不是听命于班主任的“提线木偶”,他们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自由的。同时,学生还具有明显的发展特性,所以这一特定角色也要求班主任工作中要带有“教育”的色彩,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现实中有些班主任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会采取十分严厉甚至苛刻的管理手段:以后果十分严重的惩罚为主要方式,对创新想法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措施,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看似有些效果,班级管理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实则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

其次,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班集体。当代的教育体系扎根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是基于工厂模式的教育[1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规模教学是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班主任工作面向的是整个班级群体,而非学生个体。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处理班级公共事务,如班级科任教师协调、德育工作、班级管理与班级生活等。对于各种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如特殊需要的教育、学困生辅导、心理咨询、家校联系等,可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体与中心。以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需求为例,日常疏导工作的确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但如果学生已经陷入比较严重的困境,班主任最需要做的是理解学生,给学生提供求助资源,帮助学生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不是强求自己在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与应对经验的情况下独自处理。从付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这是对班主任有限时间与精力的极大浪费。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切忌由于过度关注班级个别学生,而忽视了整个班级群体的需要。

(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有两大基本职能:一方面,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传授生存的手段和技能,使个体满足社会和群体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教育致力于培养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使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彰显。[13]现代教育理论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核心主张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14]所以,学校教育旨在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应该与学校教育的宗旨保持一致,即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人的社会化程度,概括地说,社会性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逐步提高。[15]班主任作为学生社会化的承担者,是联通学生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让社会对学生的期待转化为现实。[16]因此,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社会属性,提高自身社会参与能力,而这些又是以学生在班级成员中的人际相处能力和班集体生活中的主动参与能力为基础的。

班主任工作是围绕着班集体开展的,而班集体概念最早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介绍引进我国的,尽管先后经历了践行改造、严重破坏、发展实验、反思重建、深化拓展的阶段,但始终没有放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以班主任为班级“带头人”来建立班集体,引领学生们过集体生活,实质上就是在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构建与传播民主生活的尝试。对学生来说,班级不是班主任的班级,而是学生自己的班级,在这个集体中,师生平等,共同治理。与此对应的是,学生成年步入社会之后作为公民的角色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政治素养。此外,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型缩影,里面也存在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学生们需要与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与相处。作为班主任,指导学生在这个“微型社会”与他人和谐友好地相处,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从容地步入社会。

(三)班主任工作的本质

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在于领导学生们过有意义的、文明的集体生活。其中,“有意义的”是指能够促进学生们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们健康成长;“文明的”是指符合新时代精神与要求,与时俱进;“集体生活”是指一种特定范围的公共生活,小至班集体,大到整个社会;“领导”则指的是超越管理的水平,走向领导的艺术。所以,班主任工作最为重要的角色是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制定一个可以引领班级前进方向的、切实可行的、充满意义的目标,逐步让学生们认同与接受该目标,并在它的驱动之下改变自身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追求共同的班级理想,让整个集体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这个目标形成、传播、接受和内化的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社会化性格也在逐渐被塑造,为未来走向社会这个大集体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班级的共同目标也逐步实现,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要求与工作目的也得以圆满达成。

突破管理走向领导,体现了班主任角色的一个重大转变。班主任无需事无巨细地关注班级学生的所有情况,而成功的班主任也并不是以全身心投入为特征,相反,班主任应该学会“偷懒”。制定目标、引领方向、抓大放小,在保证基本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果断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的空间与自由。如果班主任过多地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细节,无疑会挤占学生的发展空间,剥夺学生锻炼社会性能力的机会,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感,难以产生“这是我的班级”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时间与精力投入的多少,而在于其领导的艺术与水平的高低。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更为明智的选择是作为领导的角色,将自己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抽离出来,从直接参与者变为间接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领学生去组织与营造一种良好的班集体生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的角色定位一定是一个指导别人成长的“导师”,而不是一个单打独斗、冲锋陷阵的“武士”。这在班集体中同样适用,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和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促进他们成长;又能为自己栽培“帮手”,减轻工作负担。

三、掌握领导策略:尊重与信任

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领导,那么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又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其领导力?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尊重与信任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也只有从尊重与信任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7]对于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与聪明才智,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就是领导力。

(一)引导学生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人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教育离不开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价值导向,反映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特性,是潜在的教育能量,更是班级建设的内驱力,既是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文化,也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18]进行文化设计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重要路径。[19]因此,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凝聚班级精神,讲好班级故事。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个体文化差异的整合过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师生的文化差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是牵头人,处于管理阶层的顶端,对学生的文化发展和个性彰显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20]当师生之间产生差异冲突时,班主任要学会适时做出一定的让步,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前提之下,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以免出现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构建班级文化要引导学生形成行动自觉,强化每个班级成员的角色感和主体感,注重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寻找特色班级文化的切入点,发挥班级成员的特长,集思广益[21],建构专属于某一班级的文化设计。

班级文化可以是有形的,班级的陈设布局、空间划分、时间设定、活动组织,都蕴含着独具的文化魅力;班级文化也可以是无形的,班风班训、班规班纪、班歌班徽、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也无一不烙印着班级文化的痕迹。[22]从班级的环境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花草盆栽的归置、字画等陈设的布置、板报的设计等,到班级口号、班服、班徽的构想,再到整个班集体精神风貌的形成,师生在共同创造有趣的、有意义的、富于发展性的班级文化的同时,班级文化也在塑造着每个学生。班级文化具有隐性的德育功能,通过塑造乐观阳光、关怀生命的精神文化;构建开放联通、绿意盎然的物质文化;打造以生为本、全员参与的制度文化;培育畅适自发、和睦交往的行为文化[23],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形成班级文化与班级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据此,学生得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享受共同创造的滋润生命的班级生活,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自治其实就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而学校与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让学生组织起来,从而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24]因此,班主任要明确“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公”的意识,学会将班级事务“放权”给学生,鼓励学生自治。学生自治,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其他重要的事情,一举两得。许多班主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总是不放心将事情交给学生去全权负责,但事实上,儿童的潜力与能力往往会超出我们成年人的想象。对于班级事务中类似值日、板报、文艺汇演等事情,完全可以大胆放手交由学生来设计、计划和完成,班主任的大包大揽只会徒增自己的工作量,也不能很好调动班级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工作中学会信任学生也是班主任的必修课。

学生自治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大家都认可的班级规则,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决定;然后根据规则民主选举出职责分工各不相同的班干部,形成班级基本组织架构;最后由班委来执行班级各项规定,同时由其他学生共同监督。班级自治的过程正是民主生活的一种形式,从制定规则到形成组织再到执行规定,学生既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规则的参与制定者和执行监督者。[25]面对班级公共问题,比如排座位、值日表等,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协商的方式来安排,具体实践路径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学生自主讨论明确该问题对班集体的重要意义;学生提出商讨解决方案的方式、程序并论证其合理性;学生共同决定最后的方案并加以实行;学生共同商讨执行过程中和之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新情况调整方案。[26]在不断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规训。但是鼓励学生自治并非意味着完全“袖手旁观”,班主任需要做好关键原则的引导,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在学生协商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时给予经验与智慧的辅助。此外,出于给更多学生不同发展机会的考虑,班主任可以倡导班级角色轮换,让学生有更多尝试不同班级职务的可能和深度参与班级生活的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三)协助学生创造共同活动与展示的舞台

青少年往往有很强的荣誉感、价值感,一旦自身的价值被他人肯定,荣誉感就会增强,归属感也会提升。而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是增加学生班级归属感的有效途径。[27]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与平台,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其寻找自身的天赋,让其体验到集体的认同和肯定。此外,形式内容各异的活动与平台,也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多样性与发展多样性,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部分进行准备。每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进而可以因势利导地鼓舞、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更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更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更有责任心地管理班级事务,发自内心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从而可以把班级共同建设得更加美好。

班主任也需要转变工作思维和模式,学会“智慧”落实学校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内容往往会有班级活动开展的一些硬性规定,比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合唱,等等。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硬性地布置下去,将内容与形式都做出要求与限制,挤占学生的创新空间,得到的学生反馈很可能就是参与意愿低,以至于产生抵触心理,对活动敷衍了事;或者为了省时省力,每次活动都是找固定的几位同学来主要承担,忽视其他学生的表现与发展需求,也不利于调动全班的热情。如果班主任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以为全体学生创造“发展舞台”为初衷来组织开展各项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活动,那么,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很容易被唤醒。以演讲比赛为例,班主任可以一改惯例,不再千篇一律采用同一模式,传统的照度式演讲与背诵式演讲以外,还可以提供提纲式演讲、背诵式演讲等其他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参与活动;再综合考虑难度、精彩度、主题切合度、创新度等多项指标师生共同进行评分;从活动策划、小组选拔到主持比赛都放心交由学生来负责,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参加比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组建自己的“智囊团”,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除了对经典活动进行改革,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思考和创新,创造本班级的特色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也在积极主动为班级做事,而班主任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考核指标。与此同时,还能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这就是尊重与信任带来的领导力。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工作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不工作,爽飞了?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选工作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