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212300) 史香兰
《动物儿歌》是一篇以儿歌形式呈现的识字课文,儿歌写的是六种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的情形,这些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也大多是虫字旁的字。教学时,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我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用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比相同偏旁汉字含义的特点,养成根据汉字偏旁推敲汉字所表达的内涵的意识和习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着力体现“三重”,即重朗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快乐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通常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先感知形象,再学习语言表达,或边体验边进行内部思维活动的一个过程。
上课伊始,伴随着《动物 动物 动物》的儿歌视频,我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亲爱的同学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小动物们正在忙碌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里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呢?”
采用视频加语言描述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各种活泼可爱的动物渲染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之后,我引导学生以“我看到了_________来凑热闹了”的句式进行描述。在图画和有趣的问题的帮助下,学生较轻松地完成了语言训练,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这些小动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看到动物活动的时候,学生充满了好奇,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此时趁热打铁,我继续引导:“今天的课堂上,也来了一些可爱的动物。同学们先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中有哪些小昆虫?它们正忙着干什么?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蜻蜓在空中飞。”“蝴蝶在花丛中跳舞。”“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中帮助学生巩固了生字。
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小昆虫很可爱,蜻蜓、蝴蝶、蚂蚁这些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一个“虫”字旁,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比如,“蜻”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青”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形声字左表义、右表音的特点凸显了出来,学生很容易掌握并学会形声字的识记方法,提升识字能力。利用这个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很多字,如“蚜、蚊、虾、蜈蚣、鲤、狮、猩……”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学生跃跃欲试,求知欲满满。尤其是猜对读音的学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样,我依据形声字的特点,授之以渔,使学生认识了众多形声字。
在识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运用古今字演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识字要领,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学“网”字时用直观演示法(课件出示“网”字的演变过程),我进行讲解:“我们的祖先特别聪明,他们根据网的样子创造出一个像图画一样的‘网’字,记录在龟壳和野兽的骨头上。后来,人们把这些像图画一样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再经过许多变化,‘网’字才慢慢演变成现在楷书的样子。”再如,教学“藏”字,可以用顺口溜识字法:“草在厂上头,左边两斧头,臣字在里头,斜勾一撇一点头。”学生兴趣浓厚,读一遍就记住了“藏”字。再比如,教学“蜻蜓”“蜘蛛”“蚂蚁”等词语,用谜语识字法,效果特别好。“一架小飞机,飞东又飞西,来去三五里,捉虫它最行。”(蜻蜓)“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下雨前搬家。”(蚂蚁)“吐出细丝线,织成天罗网,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学生不仅能编出与书上的生字有关的顺口溜,还能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讲给家长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儿歌、顺口溜或谜语,内容简单,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一旦记住便很难忘记。教学中,教师抓住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易学易记的儿歌,能使识字教学妙趣横生。
教学其他几个形声字“迷、造、粮、运”时,我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它们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迷’是形声字,里面的‘米’表示读音,外面的走之旁表示它的意思,表示分辨不清。”有的学生说:“‘造’也是形声字,里面的‘告’表示读音,外面的走之旁表示意思,是制作、做的意思。”还有的学生说:“‘粮’也是形声字,左边的‘米’表示意思,右边的‘良’表示读音。”有的学生想法别具一格,很有创新意识:“老师,我发现‘运’也是形声字,云在天上飘动就是在走。白云会走,小蚂蚁运粮食是用前腿运,所以‘运’字是走之旁,‘运’字里面的‘云’表示读音,外面的走之旁表示意思。”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已经能够迁移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进一步识字了。“那么,‘食’字有谁能记住它呢?”有一个学生说:“老师,通过预习我知道,‘食’是会意字,甲骨文“”下部是一个装着丰盛食物的食器,上面是一张嘴张口吃东西的样子。”于是,我用PPT直观演示了“食”字的演变过程,金文变化不大,小篆更加抽象美观,隶书变成楷书后写作“食”。“食”的本义为可以吃的食物。
通过运用字源、字理识字法,出示古文字片,指导学生识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印象深刻。由此,众多的二类字得以分步调、分类别地进行识记,化难为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交流识字的方法,在兴趣盎然中识记了生字。教师为解决问题而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把“喜欢阅读”放在第一学段(1~2 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读书,都能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如何做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朗读。首先,我在轻柔的音乐中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畅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接着,指名学生朗读儿歌,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一听朗读的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仅要会评价,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圈一圈儿歌中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再读儿歌并找一找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这些小动物的活动范围在哪里,在读儿歌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画出停顿符号)。最后,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可以小组比着读、男女生对着读、指名读,或加上动作表演读等。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熟读课文,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脑海中呈现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和说话训练的设计,应注意角色的转换,以达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情境体验、竞赛激励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与说。
比如,《动物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我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把儿歌的第一句改成问答的形式,即“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利用师生对答、拍手对答、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创编儿歌这一环节,我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编欲望,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儿歌中小动物的活动多有趣啊!你能照样子说说其他小动物的活动吗?”
“小鸡草地捉虫忙。”“鸭子池塘游得欢。”“马儿草原撒腿跑。”“狮子草原捕猎忙。”“燕子屋檐造宫殿。”……
就这样,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学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围绕内容展开了想象,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读与说变得丰富多样。
课堂上以读为本,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先在组内说,然后个人在全班展示,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人人投入。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睛亮了,语言也闪光了。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学生写了一种动物,有的学生写了两三种动物。每个小组把他们所写的内容组合起来,就成了一首首活泼生动的诗歌。学生们大声地朗诵着自己写的诗歌,充满了自豪感,眉宇间都写满了骄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扎实地识好字、写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识字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这样才能牢固记忆。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进行强化认知和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容易忘却。只有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常同所学的生字见面,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和用字能力。
教完生字,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小超市”。从学生闪着兴奋光芒的眸子中,便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字兴趣再次被点燃。于是,我让他们找找看,有没有认识的字,找到了圈出来读一读。学生分小组合作,在“国家电网”的牌子上找到了“网”字,在“绿色食品”的包装袋上找到了“食”字,在“五谷杂粮”的包装盒上找到了“粮”字,在绘本《月亮捉迷藏》中找到了“迷”和“藏”字,在鞋盒“红蜻蜓”上找到了“蜻蜓”两个字,在广告牌“好空调,格力造”上找到了“造”字,在菜单“蚂蚁上树”上找到了“蚂蚁”两个字,在电影《蜘蛛侠》的海报上找到了“蜘蛛”两个字……学生自己成了生活的小主人,开心地读着广告语,读着宣传牌。读着、找着自己认识的字,学生心里雀跃无比,原本最让他们头疼的二类字,就这样轻轻松松被记住了。
“生活即教育。”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跟文字打交道,识字也必须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商店名等识字,或者让学生对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等进行有意识地认读,鼓励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认识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尤其是学过的二类字,在哪里见过、是怎么运用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不常用的字,还增强了生活能力。教师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指引,在课堂中不经意地提及,使学生经历了自我回忆与同学回忆,到主动积累,最后获得新的发现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他们就有兴趣去主动地关注这些事物,逐步养成主动去识字的习惯。
识字教学的关键在于激趣、悟法、记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能让汉字学习变得更主动、更轻松。低年级的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生字,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本堂课融识字、理解、发现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使识字教学达成了趣味化与有效性的和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