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 付 颖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重视,这就体现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新型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逐渐涌现出来,即在加强小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综合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小学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具价值的。国学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与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而国学相较于西学而言又可分为广义上的国学和狭义上的国学。广义上的国学主要是指所有与中国过去的文化、思想、艺术等相关的内容;狭义上的国学指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国学经典的重要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功利。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不健康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国学经典就像春雨一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精神产生一定的滋润。在小学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处于发展经济的浪潮中,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成绩判断学生的好坏,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逐渐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精神需求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地方掀起了国学教育的浪潮,同时开始注重国学的学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是一种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素质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学习能力偏弱。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这就体现出学生基础不扎实。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将国学经典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文以及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名言名句应用到日常的语文写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汉字就是我们国家的专属文化。汉字最早起源于形象的图像记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历史进程的推进,汉字由最早复杂的形体文字演化为今天的简体字,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汉字作为国学经典文化表现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进行表达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主要是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为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与组成,汉字的演变过程,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这对学生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采用汉字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加深入地感受国学经典文化,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许多优秀的文化表现形式,古诗词和成语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古诗词的学习是最为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于平常的课文,古诗词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而古诗词的内涵、哲理以及诗词结构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内涵以及独特的写作语言,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好。成语是现代文化中最易理解的优秀文化之一,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成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经典,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成语所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加深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故事,这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是常见的教学手段,因此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自主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清平乐》这首诗歌的教学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猜谜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在上课之前提出一个谜面题: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让学生根据谜题去猜谜底,这样能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间进行竞赛,让学生朗诵接力,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诗歌的印象。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正确模式。对我们国家来说,国学经典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而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还要积极探索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