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022-03-03 00:43朱慧敏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素养

朱慧敏

(江苏省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2390)

前言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必须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获取信息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1]”。基于这一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模式的构建。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师的阅读理念还很落后,教学方法很单一,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发展,这就导致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不到提升,阅读兴趣不浓厚。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全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阅读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还以陈旧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方法非常单调,主要以知识型讲授为主,对学习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地认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得不到激发,忽略了阅读的教学的本质。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个体得不到长足的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不起来,导致学生的应试技巧有余,而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在日常的阅读中只是靠题海战术,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小。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一种循环弊端,学校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家长也与学校教学相配合,在书籍选择上,以教辅资料为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的开阔,知识面非常狭窄,阅读能力非常低下。

(二)阅读教学处于被动状态

一是中学生处于被动局面。新课改理念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目前许多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还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提升,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隔离的局面,学生不知道自己在阅读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教师主导了整个课堂,只是被动地教给学生知识,阅读教学中只是给学生发出学习的指令,学生被动接受指令,成为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没有自主学习意识,不会主动地去探究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导致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二是教师处于被动局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被动态势还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靠教材和教学大纲,从不知道变动,“在组织教学时,出发点只立足于中考,根据考试的需要量身定做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因此这样的阅读教学束缚了教师自身发挥的可能性,限制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只仅仅落实到学生是不是能完成考试题目的解答,时常以大量的模拟训练为主,更别提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单一性

这里的单一性是指在阅读教学模式和内容上的单一,从阅读内容方面而言,阅读是拓展视野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供学生的阅读材料太过贫乏。除教材篇目外之外,学生能见到的只有试卷中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以篇幅的简短而存在,系统性不强,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只是作为测试的素材出现。至于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书籍,因为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广泛阅读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最终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面非常狭窄,碎片化阅读现象严重,阅读习惯差,阅读兴趣不浓厚。此外从阅读教学的模式上而言,呈现了非常明显的单一性,每节课几乎是整齐划一的训练模式,除了阅读训练还是阅读训练,模式的单调导致学生的兴趣不浓厚。

(四)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封闭态势

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进行,除了阅读环境的封闭之外,教和学的方式也是封闭的,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其实从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培育角度而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开放式为主,让学生在图书馆里阅读,或者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阅读教学方式上,要以多样、多元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转变阅读教学理念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学习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3]”,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起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构建起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问题,促进思维活动,促进能力的提高。自主探究阅读模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这里所说的自主探究阅读模式,指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知识,然后通过知识的运用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中外名著,接受经典的熏陶。在这里要注意,阅读的过程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只注意形式上的读,也不能简单的求量而影响了质。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的积累之外,更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这是表达关于亲情的一篇美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这方面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亲情、人生、家庭”话题,就此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又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之后,了解了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此时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就文章的主旨设计探究性问题:“文章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那么本文的主旨应该是什么呢?由于学生距作者生活的年代久远,对于封建制度下的教育背景不太了解,教师可适当地提供一些综合性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身份、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当然这样的探究过程,也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就问题的答案而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只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即可。这种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阅读的兴趣极大地被调动了起来,激发了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思考非常积极,思维活跃度高,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构建创新型多元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体思维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以教代读,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4]”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文本,进行有益的创新阅读”。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下,“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旋律,创新也是中华民族得以进步发展的灵魂[5]”。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创新型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要对阅读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的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能有新思考,新发现,新观点。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也就是说可适用于阅读课堂的教学方式很多,有讲读、议读、读写、精读式等,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具体应该运用那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确定,通过不同阅读方式的运用,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僵化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下,体验到阅读学习的快乐,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6]”,促进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体验,提升了学生阅读能力。比如,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这样一种陈式化的教学方式:背景介绍、文学常识、诵读课文、认读生字、划分层次、讲解段落大意、总结中心、分析写作特色等。试想如果天天重复这样的过程,课堂学习的气氛就会非常沉闷,学生的活力不足,学习兴趣就会消磨殆尽,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打破常规,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具体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精心设计几个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整个教学环节有起有伏,错落有致,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知道了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有关冬天的散文名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设计一个能够统摄全篇的问题,带领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中心,“同学们通过阅读,发现济南的冬天整体上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呢?”之后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探寻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特征,通过讨论分析,最后落到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温晴”二字上,也就是说济南冬天的特征就是“温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文本进行解读,文中通过那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济南冬天的这个特征的。这样学生就会顺着文本的行文脉络,理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通过重点问题的解决,也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从思维流动的方向上讲,阅读是思维的输入,写作是思维的输出,两者互相配合,同生共长。只阅读不写作,就没有知识“变现与转化”的机会,只写作不阅读,久而久之就会写之无物,空乏溃闷。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给学生提供读写转化的机会。例如在学生阅读《苏菲的世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写作:其一,缩写训练。学生可以将本书化作一篇内容简介或人物介绍,将书籍“读薄”,这是对原书的提炼式写作。其二,续写训练。学生可以在读完书籍后进行续写,这是对原书的二次写作。成功的续写必建立在对原著的准确解读之上,而后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意写作。其三,读后感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书籍的理解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写读后感,一是要明确写出对本书的看法,二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三)构建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的提升重在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上,对于初中学生的阅读学习而言,要构建起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阅读模式。这里所说的开放式阅读模式,指的是在阅读中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从传统的封闭型阅读环境中解脱出来。这种开放式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放式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阅读环境的拓展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如学生在图书馆里、电脑上、智能设备上,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随着阅读环境的改变,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会越来越丰富,知识积累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灵才会放飞,进而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当今社会也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多元化,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也应该呈现多元化态势。由此映射到阅读教学中,则不能限制在固定的环境中。新课标倡导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也就是这个目的。这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从信息多样化、多元化角度出发,注意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把阅读由课堂扩展到课外,通过语文阅读外延的延伸,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就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本质而言,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它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进行的创新和改变,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充分发挥了语文课堂的育人功效,运用开放式的创新阅读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的“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的阅读目标,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阅读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结晶,不但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谓是一法多得。四、纵横差异对比——培养矛盾分析能力在阅读同一主题的书籍时,学生会发现书籍与书籍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甚至还会有相互矛盾之处。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采用纵横差异对比法,以培养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以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围绕鲁迅先生这个人来开展整本书阅读:一是将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阅历,看看其文风与书写内容、个人经历有怎样的关系。二是将鲁迅先生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进行对比,看看同时代、同背景中的作家,对同样的社会问题,会有怎样的不同思考,然后在分析中抓住“矛盾”的地方,采用批注阅读法,在讨论争辩中提高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阅读教学观,创新并构建适宜于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认真探究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阅读低效率问题,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