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补明
“文以意为主”,立意,是考文写作最基础的能力。立意的高下,关涉整个考文的格局,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也正是文章的立意。
考生该追求怎样的立意等级呢?回答是:正确为关键,深刻、新颖、高远属上乘。至少做到正确无误差,不跑偏,就能合命题人的意,实现答题方向与命题意图的无缝对接,就能中正平和地传达你的思想和主张。若其他方面不出大的差错,估计就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考分。考文立意若能做到新颖、深刻、高远,那就整个提升了考文的品级,顺利抵达高分甚至满分的理想彼岸。
写作,首先绕不开读题,不管题目材料繁复还是简单,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第一要务就是真正地读通、读懂、读透写作材料。材料有出自文献典籍的,有出自哲理故事的,有的再现丰功伟绩,有的记录普通生活。有时是一段文,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幅画。有时是单一的语段,有时是叠加的材料。无论如何,阅读能力直接制约了你对写作材料的理解与把握。快速精准地把握材料,就会很好地为作文立意奠基。举例如下:
阅读下面朱熹的诗《泛舟》,然后按要求作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读了这首诗你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受到怎样的启迪呢?请自己命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首借助形象来表达的哲理诗。诗的大概意思是: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巨大的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盈。往日少水时,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推移巨船毫厘尺寸,如今好了,战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首先,揭示诗歌传达出来的哲理成为关键,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其中,对“春水”意象的理解显得至关重要。文面上的“春水”是不难理解的,就是春天里的一场大水,但用来说理,这“春水”一词到底喻指或象征什么,成为阅读理解的关键。联系朱熹的身世、特长及其思想主张不难发现,这里的“春水”就是指的“灵感”,艺术创作中,一旦灵感勃发,则能使创作一下子变得流畅自如,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一般艺术创作的重要特质。顺着这个思路,还可以延伸到熟能生巧、尊重规律等艺术道理。有的考生,将立意确立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所谓“民君”关系上,就难免失之偏颇。可见,阅读是写作的马前卒、先行官。读写共进,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提高写作的有效度,还得先从品质阅读做起。
“文者,贯道之器也。”“立文之道,唯字与义。”写作者首先需要站到正确的价值立场上,同社会主流意识保持高度一致,不被懵懂裹挟,不带任何偏私狭隘,才能确立好文意,从而保证立意能够站到时代的前沿。毫无疑问,好的考文立意,一定要有敏感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我们平常所重视的“三观”,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立意。那些“佛系”“躺平”或“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势必因为不识时务、不顺潮流而被淘汰出局。举例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躺平”,用来形容当下年轻人对工作生活的状态,大体是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无法掌控、无法解决的事,摆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奋斗不努力、挣多少就花多少,即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忧国忧民一族很是担忧,担心“躺平”演下去,会上升成为民族危机。2021年5月25日,《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表达了对“躺平”的批判,也因此引发了全网对于“躺平”的讨论。
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一考题,实则考查考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属于价值观考查的范畴,命题意图就在于拨乱反正。倘有考生以为可以见仁见智,从而为那些“躺平者”鸣冤叫屈,正名张本,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不仅属于立意上的失误,更属于价值观的混乱与颠倒。仅这一项,就已经断送了考文的前程。
在审题立意上,有些话题是可逆的,正反双向均可建立观点,表明态度与认识;有些话题则是不可逆的,切不可反向说理。尤其是那些涉及社会制度、时代精神、主流意识、公众价值的东西,更不能随意彰显自我,突出所谓“个性”,一定要旗帜鲜明地站到命题意图一方来,摆正位置,为传播时代声音助威呐喊。
审美感受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钥匙,“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只有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自觉地把美的价值注入考文之中,内涵才能丰富,文章才有灵魂,内容和形式才能相得益彰。美,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美,的确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更需要尊重公序良俗,学会与他人共情共美。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出正确分辨与选择,甚或以丑为美,美丑倒置,就不会写出美文来,当然不会引发共鸣,这势必会涉及对美的评判与欣赏。举例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作文材料的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审美,进而创造生活之美。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的三个观点均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比照、甄别、取舍,然后做出理性而智慧的判断与选择。
处于青春期的考生,肯定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这些偶像建立的依据是什么?颜值?粉丝数?身价?才华?抑或气度?这是一些绕不开的指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理应以追求正义、扶助他人、奉献社会、造福人类为美。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理应得到崇拜和爱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民族才有了希望,有了前行的动力。
凡大美,无须装饰,它跳脱了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层面上的体验,直接进入一个深邃或崇高的境界,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道德引领与行为旗帜。审美走上正途,就不会再为立意犹豫。
下面是标题为“解忧杂货店”考文里的一段叙述:
我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他十分贪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考试经常不及格。而我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我的父母也以我为荣,以弟弟为耻。在上个月的数学考试中,我考了100分,妈妈给我买了我十分喜欢的玩具,而弟弟只考了55分,得到妈妈的一顿臭骂。我甚是骄傲。
这段文字的习作者,首先分不清是非美丑,更谈不上思想境界,字里行间透视出冷漠与无知,功利且势利,给读者极不愉快的阅读体验。在如此的叙述基础上来谈立意,约等于缘木求鱼。矫正这样的文风,无它路,得先从提升基本的认识能力与养成正确的审美习惯做起。
“觉”即知觉感觉,“悟”即领悟体悟,先觉后悟,边觉边悟,实则玩味咀嚼参透,心领神会而无须语言表达,也就是人对知识与外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判断及推理能力。悟性就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恍然大悟。写作是有觉悟的,有了觉悟的写作,从此不在迷途或黑暗中探索。习惯需要养成,感觉需要找寻,悟性需要培养,灵性需要勃发。
《红楼梦》中写到香菱学诗,曹雪芹借香菱之口写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里的“想”就是“悟”,可见“悟”的重要性,但“悟”要建立在丰厚的积累和多向的想象推断之上。悟性表现在思维上的突出特点,一是善于联想,注意比照;二是穿透表层,见微知著。悟性高了,认识能力、评价能力相应也就高了,在此基础上生成作文的立意,自然不会失之偏颇。下面是关于“吾育吾体”材料征文某学生的一段文字:
为人随和,是太极教我的圆润调和;遇事不慌,是太极教我的从容淡定;勤思多虑,是太极教我的阴阳辩证。在太极中,我窥探自然的奥秘,解寻人体的密码,感受人性的温暖。太极,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我想,太极,定会伴我一生。我愿尽我绵薄之力,把太极带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也爱上太极,从中受益。
阴阳之间,方寸之地,太极施展其魅力,释放其暖意,如一个太阳,照耀了中华大地。我相信,未来,太极定会跨越中外桥梁,感染世界生命!
本文段作者对写作的体悟能力较强,能把话题延伸开去,收缩回来,围绕核心话题,结合自我感受,表达情感态度,立意较为深远。
总之,就立意说立意,恐怕难以如愿。立意要深远,阅读需先行。读千家卷,作自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