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强国篇
——中国制造

2022-03-03 00:47◎尹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人事例传统

◎尹 超

首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某品牌床垫,从名称、广告形象、宣传导向等角度来看,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洋品牌,并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可后来却被爆出该品牌是一家地道的本土企业,被指涉嫌虚假宣传。其实,本土品牌通过加“洋滤镜”来洋化自己,获得高额溢价,在一些行业内相当常见。

2.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上演,这个来自宋朝古画《千里江山图》里的舞蹈诗剧成为现象级热议话题。领舞孟庆旸不禁感叹:“能够站在央视舞台上传承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在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

3.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冲上热搜,风靡全球,可谓“一墩难求”。冰墩墩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冰糖葫芦,却成为中国文创产品“出圈”的成功典范。一只吉祥物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与冬奥会本身的热度有关,也与其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有关,其背后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也彰显了成功举办夏冬两届奥运会的中国的综合国力。

请你以“强国论坛”网友的身份,对上述材料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精准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三则材料所涉及的均是社会热点,且紧紧围绕时代热点主题—“中国制造”“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等来选材,学生对此应有一定的了解,既能以“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进行价值引导,也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

三则材料的共同指向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这三则材料所聚焦的话题,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容易激荡起学生的思维涟漪。

第一则材料:假洋品牌反映出,长久以来人们对外国品牌盲目追捧,对国货不信任。虽然近几年国潮兴起,国货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国人的信赖,如格力、华为、大疆、安踏等,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不会戛然而止,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追捧洋品牌,商家也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碰瓷”洋品牌。以家居行业为例,瓷砖有马可波罗,家具有索菲亚等,全是外国名字。这反映出商家对本土品牌的不自信,也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不够理性,更反映出本土品牌要想赢得市场信赖,要在商品质量、口碑、服务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自信、文化自信。某些企业如果还是抱着陈旧的思想,甚至想通过打“擦边球”的老套路赢得国内市场,显然已经落伍,最终会慢慢失去消费者。这既不符合国家鼓励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国家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沿方向。

第二则材料:《只此青绿》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在这一系列“沉浸式”赏画体验中,一步步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它的出现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持续的“文化破壁”让传统美学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传递中式美学的诗情画意,传承中华文化的千年底蕴。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深植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找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让国人树立起文化自信,形成我们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文化复兴,助力中华民族复兴。

第三则材料:这小小的冬奥吉祥物一跃成为“顶流明星”,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中国文创,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冰墩墩的“爆红”,可以看作国货崛起的又一生动写照,背后则是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从故宫博物院走红的文创产品到“宇宙中心”曹县的汉服,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中国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体现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逐渐提升。文化的软实力首先需要经济硬实力,中国之所以能在13年时间内有勇气、有底气、有能力承办两届奥运会,既透露出中华民族根植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能力,也彰显了国家综合实力。

可立意的角度有:

“洋滤镜”渐失灵,真品牌要树立;厚植传统文化沃土,培育文化自信之花;青年当接续奋斗,让文化自信屹立不倒;树立文化自信,方能弘扬传统文化;深挖传统文化,让更多“冰墩墩”出圈;文化软实力,来自经济硬实力;等等。

秘籍快递之事理粘连法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议论文中的事实与道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要相互结合,粘连统一。要对论点进行恰当阐述,对论据进行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就会出现有证而无论、叙议失照应和分析不到位、说理不透彻的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例如:论证“我们要重视专才”的观点,事例是“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要为观点和事例填写过渡语句来勾连,并加以分析,粘连论点和论据。

改写后:

①我们要重视“专才”。

②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

③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④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专才不仅是人才,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其中,①是论点,③是事例,②和④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才能粘连起来。

教练下水

厚植传统文化沃土,培育文化自信之花

一眼入画的《只此青绿》,让人们在高髻广袖、“有棱角感”的舞姿渲染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唯美深远、古韵流长,同时也看到了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光大古典、化育国人的巨大潜力。这启示我们厚植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夯实国人文化自信的根基。(紧扣材料入题,简析后亮明观点,简洁明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用古文作为分论点,契合中心,古雅而有深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出处。不懂来时路,不敢正视历史,不珍惜传统文化,是没有希望的。前不久,清华美院“眯眯眼”作品发布,网友怒批:自我丑化,取悦洋人。某知名家具品牌,通过“洋化”自己,获得高额溢价,后被爆出虚假宣传。这些反映出部分国人缺乏自信,文化上自我矮化,怎能获得长远发展?相反,像《中国诗词大会》《只此青绿》等节目,像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更具有民族认同感,更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开拓创新,既树立了品质,又树立了自信。(事例新鲜,见解独到,既有关注社会热点的开阔视野,也有深入思考的思想深度)

因此,我们必须“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时引用古语名言,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使之焕发持久的生命力,这样才能让国人树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冰墩墩的“出圈”,为此做了很好的诠释,融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精神理念为一体,成为国货崛起的生动写照。从故宫博物院走红的文创产品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传统文化元素转变为“流量密码”融入新时代的方方面面,借助“一带一路”“北京冬奥会”等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界的面前,中国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的背后,则是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所以,根植传统文化之沃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要经过对根须的甄别、过滤,转化为营养,滋养国人的文化自信之花。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传统文化之沃土,培育文化自信之花,增强民族精神力量,方可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结尾重申观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写作素材

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济是筋骨,文化是灵魂。筋骨软弱,就无法坚强独立,而灵魂空虚,必然会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国人事例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老传统当传承
被嫌弃的宋国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