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毅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60)
知识能够丰富人的大脑,使人远离愚昧;而思想道德能够塑造人格,使得人们远离卑劣。良好的思想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道德也是约束人行为准则的无形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思想道德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其思想素养等都在一个形成的阶段。因此在教学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对于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和方向。但是从学生们德育教育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十分枯燥,且认为其没有语文、数学等学科教育重要。造成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有:教学方法不到、教学形式不当等等,其中教学方法是最主要的因素,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接受能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方式来继续知识点的学习,这钟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成为的当下德育教育的关键,情境式教育在其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场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情境式教育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技术来帮助教师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一些生动具体的场景和特色等,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好的理解教材。情境教育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等等,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充实,学生们获得的体验也更加丰富。将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际、具体的内容的情境中来。
情境式教育自出现以来,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境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对人的思想以及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将不好的思想情感过滤出来,对思想情感有一种净化作用。在所创建的环境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暗示,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其二:情境式教育下的教学效果更明显,这种教学方式在过去教学的过程上进行了完善和升华,极大丰富了课堂内容,给学生们带来的体验也更加丰富,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逐渐得到提高,整个教学效果也得到相应提升,带动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其三:情境式教育下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出来。
如今,情境式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广发师生的喜爱,它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接收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下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思想价值观、正确的政治观、法律意识以及心理健康的综合教育,其与学校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具有深刻的联系,是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德育教育是任何教育阶段都应该重视的,因为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思想建设,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它不仅能够促进一个班级体、学校的和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也要很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正在构建中,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加强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就是民族精神和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经过中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是国家的根本。作为国家的公民,最基本的就是要具备爱国精神以及民族认同感。家国情怀,是对于中华民族这个泱泱大国的一种热爱之情,这种感情是人们基于血缘等纽带而形成的一种责任感与归属感,其表现为对于家庭以及国土山河的身心依附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家国人民的责任感。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几千年,有赖于家国情怀的世代传承。它根植于我们的血液,在灵魂深处达到了家国一体的共识。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命运也因此紧紧地联系了起来。家国情怀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从根本上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们心中,强化他们对于家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家国世界观,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家国命运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逐渐走向了发展的高速路,过去的发展目标已经不适用与现在的社会发展,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价值观等等。而小学阶段是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是一张空白纸,学生们在学习以及思想上还具有无限的潜力。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从小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学生的德育思想形成状况直接关系着今后社会的德育环境,对国家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想、素质、价值观等等,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重要的目标。如今,现代化社会已经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思想德行的好坏也成为了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在教育的基础的阶段做好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不免学生的身心建设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袭,还能够进一步落实国家的人才培育目标。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的重心,虽然自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以来,德育教育逐渐得到了完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我们就其中主要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很多家长们的教学观念始终还停留在将语文、数学学好就可以了。科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太过重视学科教育就会使得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家长的不重视也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从而忽视德育教育,使得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比重失衡,进而导致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缺失。
德育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的教育,不像学科教育一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果。因此在学科教育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育中是不适用的。且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有些困难,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为难情绪,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很不够重视,往往在教学中华一笔带过,学生们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化的东西,并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也无法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起来。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体现自然就不够明显。
在当前应试教育发展的影响下,学校以及教师更为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文化课教学与学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依照考试成绩升学。虽然学校创建了德育课程,但是部分教师会占用德育课堂,导致学生所接触的德育机会相对较少。部分学校认为德育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没有将学生发展与德育相结合,所创建的德育教学目标过大,教授的知识相对较少,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
就当下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德育的重视程度仍不够高,此外,不合适的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情境式教育不仅能够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能够通过情境的构建,加强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德育教学联系,更好的落实德育教育,实现德育的育人目标。
过去的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较低,学生们之间进行合作探究的机会也十分少,但是思想道德是能够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此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互动,构建一个合作探究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互相传递和感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也能加强学生自我思考、探索能力的提升。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德育教学方式还能够突破课堂的限制,在课堂之余,学生们也能够进行一些道德情感上的交流,在家中,学生也可以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就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在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入到这个情境之中,就其中的一些道德素养,行为准则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德育教育本身是一些理论的学习,但是其作用确实巨大的,它能够对我们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起着指导作用。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受限于其年龄,在德育相关理论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学生们理解不透彻就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生活,构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面对这种真实的情境,和晦涩的理论知识相比,学生更容易在实际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此外,这种真实的情境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得一种熟悉感,从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思考,最终在这个情境中获得启迪与感受。以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情境,以一种动画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将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面临这种情境时也能够具备良好的行为,做到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的道德思想传递。
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在一定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传统否认德育教育中,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很少,对于一些思想等没有一个真切的体验,也无法在实践生活中进行尝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就是承认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高小学阶段德育课堂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小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不充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中构建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对学生们的观点能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们这一德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
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知识输入学生接收起来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在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过后,构建一个问题情境,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或者就生活中出现的案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在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将知识吃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学生的思考能力。将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思考,不断去探索答案,在教师的启发中逐渐打开思维,获得答案。此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创设难度不要过大,避免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为难情绪,反而适得其反。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学生的生活综合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们通过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学会以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让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去其背后蕴含的道德,最终形成自身处世的一套标准。这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教育的内容避免过于空洞,由此就会超越学生的生活需求与接受能力。首先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本身的知识学习中,应当与实践性的教学之间相互结合。其次注重教学发展的实际性,应当让学生明白品德对于日后的人生发展的关键意义。最后注重课堂形式,应当保证良好的教学氛围,尽可能的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分为三部分:意识、行为以及习惯。学生的道德思想行为主要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浅薄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的遵循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身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接受者,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进行实践与知识的学习。例如:开展“为家长做小事”的德育教育活动,主题应当以“孝顺父母,为其分忧”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自行定制一周的计划,并且每天为父母做不同的事情,引导学生在一周之后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例如在“母亲节”与“父亲节”的节日中,应当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制作卡片以及小红花等等,从而使学生感受父母的不易,尊敬长辈,让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信任,一同嬉戏、一同成长,不必争抢,运用礼貌用语,相互帮助。学校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当啦啦队,为比赛的小伙伴加油助威,强化情感,懂得团结友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等。
在感恩氛围的前后阶段,学校应当全面促进感恩活动的发展。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育活动,例如班会或者阅读会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学习,讲述自身的所见所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针对不用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家庭背景对学生进行特色化的指导,教师应当明白不能带有功利性,应当慢慢传递,不能强制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同时学校方面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感恩氛围的调整,创建写作大赛或者朗诵比赛的内容,积极鼓励学生争取荣誉,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大部分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教师可以在开展德育实践中设置相关的感恩教育小游戏,进而引入相关的情节,对学生的德育认知非常重要。其次心理引导,其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让对自身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心里往外的接受教师的建议。而情境的有效引入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精神文明,比如常见的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等。对于感恩教育小游戏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实践中深刻明白自身的不足,并做到及时的改正,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并推动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合适的教育方法在德育教育中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就从情境式教育出发,探究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旨在更加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当前社会的重心,因此做好情境式教育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对于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论文系兰州市2021年三大教育实验项目专项课题成果论文。
课题名称“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情境德育”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 ”立项号“LZ[2021]SDXH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