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丽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 唐山 063300)
中职学生的语言学习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相互关联。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各种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得到扩展和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
思维导图是把知识的结构用图形表示,从而使知识的结构和思考过程得以可视化。思维导图是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相关的信息链接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是指通过图形、关键词、分支、颜色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而形成的形象性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全面地展现教材和教学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对思维导图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课程的最后,老师们可以利用思考导图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从中吸取经验,从而得到新的发展。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在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课程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肩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思想情感与道德水准的责任。语文是一门具有启蒙意义的学科,笔者认为,这种启蒙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知识启蒙。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将全世界优秀的文学文化遗产纳入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具有全球视野的语文知识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能拘泥于汉语,而是能够吸收世界各国语文文化的精髓。第二,思想启蒙。众所周知,文学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与人类历次思想启蒙直接相关,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就是在文学与文字中传播与挖掘启蒙思想;在中国近代,鲁迅、胡适等人的思想启蒙也是天然地与文学联系起来,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语文对中职学生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是学生人格培育和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第三,思维启蒙。思维本质上是人的意识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应,良好的思维是极重要的,有助于个体对世界的判断。思维启蒙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以后面对生活的时候,有着更好、更准确的反应机制。总之,思维导图对中职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把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引入中职语文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极大地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已经在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已经总结出了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思维导图应用方法,部分中职学生也学会了利用思维导图分析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弥补语文学习存在的漏洞。然而,还有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只学会了接受和被动学习教师的思维导图模式,并没有分析、理解这种思维模式,不能够举一反三,更没有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独立梳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在总结文章结构时,他们不能够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他们无法构建文章的整体框架,造成作文段落层次不清等问题。由上可见,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是要循循善诱,多引导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之一就是部分教师只懂得利用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只是讲授教材内的课文,分析文章的一字一句,以及课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等。由于教师只着眼于教材,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教学只有“结论”和“答案”,忽略了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总结的步骤。但是,这些步骤恰恰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训练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维构建,能独立面对问题并处理问题,而不是只知道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是一味地想着把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那么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只会让学生养成“完成任务即可”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得懒散、消极,助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的心理和懒于动脑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这些不良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破坏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的纽带。为此,教师一定要改进中职教育中思维训练的现状,优化思维教学,使思维导图模式更适应学生的学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制作思维导图:一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与解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找出其中的关键点与重点;二是标注出自己不太懂或者不太理解的部分,然后绘制到思维导图中,对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要大胆猜测,主动找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凡是文章的安排,每一段、每一句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学生不仅要在预习中明确行文脉络,理解作者每一部分不同的安排,以及与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关系,还要找出重点部分、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标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绘制思维导图。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思维导图要全面,能够涉及课文教学的各方面,从字词句篇、背景知识、相关链接到作者生平;第二,思维导图要规范,课堂上教师要采用规范的形式,明晰地表示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总之,教师要利用好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来说,复习阶段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学生缺乏复习动力,认为复习没有必要,属于做重复工作;第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基于此,教师在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会更容易、更好地掌握语文各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学生针对和这一单元具有相似度的文章来绘制思维导图,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学生一旦学会了绘制和应用思维导图,在课外阅读、学习时,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文章的知识点。如在阅读小说时,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分析故事的发展脉络;在阅读诗歌时,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意象进行相互关联,通过想象和分析,总结出诗歌的主题;在阅读散文时,学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感情。
语文作文应以创作为核心,以中心为导向,再以发散思维为基础,再以发散思维为材料,最终形成一篇文章。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又是教学的难点,许多中职学生在作文素材上有自己的主见,或者没有自己的创意。围绕着主题或者主题,用红色标注出重点,或者是核心,用蓝色的线标注出中心点,然后按照学生的想法,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等。通过插图,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写作方向。这样的话,学生的作文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写出来的东西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在制作教学导图的时候,老师首先要运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提出作文题目,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和分析,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主题。然后,从这个核心开始,可以分为一、二两层,一层是判断题目的,二是对论文的结构进行分析,三是对现有的范例进行分析。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讲台上,自己动手画,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在指导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思想之后,用直观的思维导图让他们检查自己的作文拓展,并通过三级结构分析来充实例子。通过直观、直观的图形化的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成绩较差,与他们知识记忆不牢固、不系统,知识点认知混淆等有着直接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开展考试活动之前,可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和考试前的复习阶段,不要迫切地去阅读课文。首先,学生应该静心浏览单元架构,掌握单元课文内容特质;其次,学生应该将单元主题梳理、罗列出来,针对本组单元课题进行发散分析,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绘制单元导图;再次,学生应该进行对应的主题复习训练,确保课文安排与自身实际需求一致。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整理不同的知识点,衔接知识点逻辑架构,规避知识点认知混淆的问题,可以逐渐提高记忆能力,有效锻炼思维的整体性,从而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不管是中专或中校,许多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关注,长期来看,将会制约他们的专业发展,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源,老师们可以把这些图片和视频结合在一起,通过图片和图片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使教师针对其思维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升其语言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就是一个例子,老师们只注重自己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人物的关系和修辞的使用也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防止学生由于对知识不够透彻而造成的学习困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在预习阶段,老师会将思维导图的生成任务分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人物和修辞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工作。比如,让一组根据预习的内容,在网络上收集到的信息,画出贾家和林家的人的关系,然后由第二组画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职责,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收集到的信息,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学生所画的教学大纲,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解释。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要点,又能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可谓一箭双雕。
要想提高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清楚地认识思维导图的内涵、原理和特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从实际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必须理清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展,对思维导图的学习效果和巩固情况做好实时跟踪分析,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切忌过度干预。
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时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做好教学环节中各阶段性的经验总结工作,采取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学习需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的具象化表达,虽然初期应用实施效果显著,但长效性落实才是全面体现该方法价值的关键,尤其是部分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对思维导图有抵触情绪,教师必须切实做好实时分析和反馈。比如,每次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对思维导图作不同的标准、要求、设定,最大限度地确保思维导图和学生的个体情况全面结合。
另外,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思维导图教学的体系规章,促使思维导图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高效融合。因为单一固化的教学手段或者过度运用思维导图,会逐渐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必须促进思维导图和其他教学方式的交互、搭配、联合,以此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和语文成绩的持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具体、直观地对知识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缜密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