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2-03-03 00:4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文素养

钟 伟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汉语是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用到的语言,无论是在与人交流时,还是在学习文化课程时,学生都需要用到汉语。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近些年,国家倡导青少年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学习,使得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基于素质教育,教师通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知识能力、文化意识、思想境界等多个方面培育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过于看重成绩,完全将目光放在教材内容上,造成了学生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将目光转向语文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基于课程的性质与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向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思维探究能力、课文鉴赏能力、文化传承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素养是学生在阅读、写作、说话时都需要用到的素养,在强大的语言能力素养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快速地读懂一段文字,同时也能够做到出口成章。思维能力素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情趣素养使学生能够以发现美的眼光看待课文内容、解读作者的意图,有利于学生创作出具有极高文学涵养的作品。文化修养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掘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对学生发扬汉字文化具有很大帮助。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文成绩

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虽然成绩已经不是教育中的唯一关注点,但是在高中生迈入大学校门的道路上,成绩仍然是重要的“敲门砖”。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时能够发挥出较强的能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能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有利于学生增强综合素质

在核心素养指向下,教师教学不再只是针对某一个方面的育人目的,而是兼顾学生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语文教学中,高中生首先能够锻炼学习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其次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习惯,再次能够锻炼审美能力,发掘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最后还能够锻炼文化传承能力,懂得汉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能够积极地传承优秀文化,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进行字词教学

1.注重字词识读,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是语文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其虽然相对零散,但对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古诗词等大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高中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字词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语言能力。所以,在教学时,语文教师要注重字词识读,基于陌生字词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识读字词。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领读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大声读出字词的拼音。在领读活动中,教师领读、学生领读、多媒体领读等多种方式应当结合使用。

比如,在教学《红烛》时,教师带领学生识读“脂膏”、“慰藉”等重点字词,帮助学生认准拼音,使学生读准音调,为学生准确朗读原文奠定基础。在整个字词识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组织学生朗读三遍字词,第一遍由自己领读。在领读后,教师解释字词含义,如“慰藉:安慰”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领读第二遍,加深学生对字词准确读音的记忆。最后,教师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让这几名学生带领大家朗读字词,由此检验学生对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2.开展字词游戏,丰富字词储备

高中生同样喜欢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乐于并期望参与课堂游戏活动。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高中语文教师适当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强记忆。当进行字词教学时,教师能够设计“画画接龙”、“猜猜我是谁”等游戏活动,使字词教学富有乐趣。在第一个游戏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个成语,由四名学生作画,每名学生分别对应一个字,然后让其他同学根据画的内容猜出成语。在第二个游戏中,教师制作三个卡片,分别在每张卡片上写上一项内容,然后让三名学生分别贴在脑门上。三名学生面对面坐下,依次提出问题,根据回答猜测自己卡片上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识读字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画画接龙”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选择三名学生,并告诉他们题目为“潜意识”。学生听到题目后,分别作画,依次画出代表“浅”、“意”、“识”的内容,其他学生则要根据作画内容猜出“潜意识”。随后,教师组织“猜猜我是谁”活动,将“啼唱”、“橄榄”、“椭圆”三个词语分别写在三张卡片上,并贴在三名同学的脑门上。然后,三名同学依次提出问题,如“我的词是动词吗”,另外两位同学回答“是”或“否”。最先猜出自己卡片上的词语的同学,能够获得游戏的胜利。

3.渗透汉字文化,讲解字词历史

当前人们使用的汉字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而成的,在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的识读字词,而且要确保学生对字词文化具有一定认识。所以,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当渗透文化教育,带领学生了解汉字的来源、演变等过程。在整合汉字文化时,教师可以借助工具书、互联网,将正确的、富有价值的内容整合起来,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冗杂。

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结合“蓊蓊郁郁”这个成语,讲解“郁”字的字源演变和古籍释义,带领学生了解古文中“郁”字的含义。同时,结合“郁”字具有“树木丛生、茂盛”的含义的知识点,教师引入“木”、“森”两个字,讲解两个字的联系,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掌握记忆字词的方法。三个“木”叠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森”字,契合了“森林由许多树木组成”的生活现象。对于“木”和“森”两个字,人们记住一个字之后,便能通过联想,记住另外一个字。

(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进行课文教学

1.设计知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其教学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了解文学世界。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知识问题,能够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对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通过知识问题,能够与学生开展课堂互动,从而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因此,在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设计知识问题,利用知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便可以提出内容、逻辑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向阅读课文,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比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提出“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结局是什么”、“各个故事情节的起讫段落是什么”等问题,让使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并划分原文段落。另外,结合祥林嫂的形象,教师提出“文章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有几处,每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祥林嫂在初来鲁镇、再来鲁镇、临死之前三个阶段内的服饰、面貌以及眼神,促使学生深入解读祥林嫂的经历、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内容

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学生读懂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古诗词知识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学习课文时,高中生不仅要读顺文章,更要读懂文章。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中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赏析课文,使学生鉴赏字词、语句、写作手法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赏析课文的效果。在课文赏析活动中,教师能够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独特见解以及新的认识。

比如,在进行《虞美人》教学时,教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合作鉴赏这首词。首先,学生通过查看资料,了解李煜创作这首词时的背景,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分配鉴赏任务,每名学生鉴赏两句词。在学生鉴赏的过程中,教师提出“春花秋月在这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赏析,学生能够发现“春花、秋月本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是词人却在第一句中问道春花、秋月什么时候能够终了。由此可见,词人在看到春花、秋月后,触发了悲伤的情愫”。在学生完成赏析任务后,教师再进行更加细致的赏析,帮助学生完善认识。

3.结合课文主题,讲述中华文化

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教学具有综合性的培育价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课文主题与内容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华文化,蕴含着文化教育素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课文主题,渗透中华文化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抓住原文中的文化素材,讲解原文中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开展拓展教育。这样,学生既能掌握课内知识点,也能了解课外文化常识。

比如,在教学《插秧歌》时,教师结合“农村插秧劳作”的主题,渗透劳动文化,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这首诗向学生展现了农村插秧的繁忙景象,将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展现地淋漓尽致。在讲解这首诗的基础上,教师借助生活案例、生活谚语等内容,讲述插秧文化、劳动文化。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太原市插秧文化节”视频,通过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插秧文化,丰富学生对插秧时节、插秧步骤等的认识。其次,教师引入生活谚语,如“不怕贫,就怕勤”等,组织学生解读生活谚语的意思,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

(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进行写作教学

1.注重以读促写,推动读写融合

写作是人们展现文学素养、表达想法的一种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同时,写作题是高考语文题型的组成部分,其分值在语文试卷中占有较高比重。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写作教学,使写作训练成为一项常态化的教学任务。当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能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仿写、续写活动。在仿写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仿写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续写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接着文章结尾继续创编故事。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提升语言组织水平。

比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微风过处,……歌声似的。”一句极具美感,其中“微风”文字使这幅美丽的荷花图“动”了起来。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赏析这句话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句子。学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境,参照原句的结构,仿写新的句子,并在课堂上朗读。另外,在带领学生赏析全文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原文结尾,续写“轻轻地推门进去”之后的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文学想象力,锻炼学生创写文章的能力。在续写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2.基于思政主题,布置写作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系统的写作训练必不可少。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写作节奏,养成一定的写作习惯,从而提前适应高考的时间安排。在核心素养指向下,教师可以结合思政教育,联系优秀文化、优秀品质等,确定写作主题,布置写作任务。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将会融入自己对优秀的文化、精神品质的见解,并应用优美的词句进行阐述。久而久之,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增强文学修养,从而使自己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发生积极的转变。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绘画等元素,使写作活动具有一定趣味性。

比如,在教学《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时,教师结合“家国情怀”、“故土之情”等思政内容,确定写作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写作时,学生首先确定按照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进行写作,设计文章架构,然后充分施展文学素养,组织语言。对于写作对象,学生选择家乡的人、景点、文化等。在写作中,学生能够讲述人物事迹,介绍风景名胜,将特殊的人、物对家乡的贡献写出来,并在文章结尾升华“建设家乡”、“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等主旨,使创作的文章具有教育价值。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提升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建设家乡、回馈社会的思想意识。

3.重视文章赏评,加强学生交流

学生创作的文章具有分享与交流价值,适合学生传阅和学习。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高质量文章,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识,确定提升自我的目标。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创作的文章本身就是良好的教育资源。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作文赏评活动,举办“优秀作文赏评展”。在活动中,学生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并且细细赏评,学习其他同学在写作方面的优点。同时,教师可以让创作出优秀作业的学生讲述创作时的心理历程、提出有效的写作建议,使写作能力强、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比如,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通过扫描仪等设备,对优秀作文进行扫描,将优秀作文上传到多媒体上,然后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带领学生赏评优秀作文,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句子和常用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换作文,使学生互相阅读彼此的作品。在交换阅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字词、语句、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进而吸取优秀的写作经验,学习其他同学在写作上的长处。另外,教师可以打破学校壁垒吗,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等渠道,将其他学校学生的优秀作文引入课堂,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意义非常深刻,对提升学生内在涵养具有积极作用。在核心素养指向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在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强化审美鉴赏能力、丰富文化涵养。今后,教师需要结合高考改革方向、学生学习需求,明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字词教学、课文教学、写作教学等过程。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