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茜
(广西财政厅,广西南宁 530021)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森林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广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展有资源、有优势、有潜力。2020年,广西人工林面积、木材产量和可采伐率均居全国第一,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1;木材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形成千亿元集群。目前,广西林业产业发展仍存在“大而不强”、“强而不优”和“绿而不富”等问题,林业产值与资源大区、林农收入与林业大区的地位没有完全匹配,“绿水青山”尚未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广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工业振兴发展及乡村振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该文全面梳理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系统分析目前广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区内外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推动广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坚持以质量为导向,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协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注重品牌建设,以生产更优、更多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要目标;促进林业三产更快地融合发展,全面把握三产内在关联,延伸产业链;注重林业产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更好地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1]。
“十三五”期间,广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及保护与利用协调推进,全区林业始终保持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和生态经济稳中向前的良好局面。
林业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植树造林115.89 万hm2,义务植树4 亿多株。2020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5%,居全国第三位;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66.67 万hm2,居全国第一位。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石漠化土地减少率及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首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87万亿元。
林业产业地位大幅提升。2020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 521 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95%;林业产业总产值全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五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二位(图1)。全区木材产量达4 200 万m³,稳居全国第一位;人造板产量达5 000 万m³,占全国总产量的15.2%,居全国第三位。林下经济和林业生态旅游产值均超千亿元,林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创建各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园)1 222个,已建或在建林业产业园区32个;组建广西森工集团等重点企业。全区现代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图1 2015— 2020年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Fig.1 Development status of Guangxi forestry industry from 2015 to 2020
整体上,“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来看,“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有大幅增长,第一、二产业分别由2015年的1 475亿元和2 402 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 234 亿元和3 565 亿元,年均增幅均超过8%;第三产业由2015年的428 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 722 亿元,年均增幅超过40%(图2)。从林业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4.56%和8.4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2.95%。广西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虽已迈入千亿元规模,但整体规模仍较小,距第一、二产业产值仍有一定差距。
图2 2015— 2020年广西林业三次产业发展情况Fig.2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ree industries from 2015 to 2020
从广西林业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来看,产值较高的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材和竹材采运;林木培育和种植、花卉种植与动物繁育的产值较低2广西林业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林木育种和育苗、营造林、木材和竹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6项主要产业。本文把性质相近或产值过小的产业进行归纳,把林木育种和育苗产业、营造林产业两项合并命名为“林木培育和种植”,把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产业两项合并命名为“花卉种植与动物繁育”。(图3)。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产业是广西林业第一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广西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产业产值达到1 177 亿元,在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中占比过半。
图3 2015— 2020年广西林业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占比Fig.3 Proportions of compositions in primary industry of Guangxi from 2015 to 2020
从广西林业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上来看,产值较高的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苇浆造纸和纸制品,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及木、竹、藤家具制造各年份产值表现不一;林产化学产品制造的产值呈下降趋势3广西林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造纸和纸制品,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木质工艺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6个主要产业。由于木质工艺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产值过小,本文将其归入其他类。(图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产业是广西林业第二产业的支柱产业。
图4 2015— 2020年广西林业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占比Fig.4 Proportions of compositions in secondery industry of Guangxi from 2015 to 2020
从广西林业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上来看,产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产与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及其他服务4广西林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林业生产服务、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5个主要产业,本文把性质相近或产值过小的产业进行归纳,把林业生产服务和林业生态服务两个产业合并命名为“林业生产与生态服务”,把林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两个产业合并命名为“林业专业技术及其他服务”。(图5)。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是广西林业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2020年,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已成为广西林业三大超千亿元产业之一;林业生产与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及其他服务产业的发展较慢。
图5 2015— 2020年广西林业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占比Fig.5 Proportions of compositions in tertiary industry of Guangxi from 2015 to 2020
《广西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于2019年4月底印发,虽打破了林业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但各部门通力协作、市县(场、企)互动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全区14个市中,目前只有贵港市在2019年7月初印发了地级市层面的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是该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政策的延续性有待观察。机构改革后,50%以上的县(区、市)将林业局兼并裁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落实与规划的制定。
企业融资引导措施有待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区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不足可抵押总量的5%,林业第二、三产业贷款余额仅占两者总产值的9%。技改升级进口设备投资达4 ~5 亿,受海关监管期5年且不能抵押融资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通过设备资产抵押进行融资;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多为7%左右,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高达10%,财政对林业第二、三产业的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几乎为零。
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第二、三产业比重总体不断上升;2020年,林业第二、三产业占比接近70%。然而,林业产业发展相关的财政补助资金主要集中于林业第一产业,对林业第二、三产业的财政补助资金较少。
产业配套支持政策有待提升。受投资强度小和投入产出比低等影响,现有绝大多数林产品加工项目均没有落实用地指标,相当部分林产品项目只能租用农村闲置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场地稳定性差,投资风险大,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多个市、县存在项目等地入园现象,仅贵港市就有10个以上谈定项目等地入园,产业园区用地指标不足。招工难,工人培训难,管理、设计和营销等高端人才奇缺;林业科技研发滞后,精深加工科创平台不多且不强;产业急需的检测检验中心建设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全区建立了近40个林业产业园区,各类林产品企业散存于各个市、县。虽然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整体规模较小,缺乏规划管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集群点之间没有连成一体[2],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及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成链配套和集聚度高的产业格局(产业带或产业群),整体上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上游方面,森林资源培育结构不优,缺少大径材、珍贵材,育种创新能力不足,良种结构不平衡。截至“十三五”末,仅建成两个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与山东、湖南等全国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林木良种选育不平衡,绝大部分为松(Pinusspp.)、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桉(Eucalyptusspp.)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占良种数量的80%以上;真正推广使用的品种较少,珍贵乡土树种和其他经济林树种良种极少。纯林多、混交林少;因长期过量施肥,林地有机质缺乏,土壤板结、酸化和退化等林地质量问题较多,中低产林占比大;部分林地全垦整地,短轮伐期经营,木材全树利用,林地养分流失较大。
中下游方面,林化产业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大多数林产品为资源的简单利用,以输出原料、半成品为主,中高档家具等木材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如单板利润仅100 元/m3,部分胶合板利润率仅3%,从胶合板到制成家具间的高利润被区外企业获取;周边林业产业发达省份有的虹吸周边省份原材料进行产业化发展,有的依靠进口木材发展家具产业,像广西这样的森林资源大省主要以输出原料、半成品为主的情况较少。
产业融合方面,林业资源与康养、教育、体育和文化等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森林旅游开发尚无整体科学规划,目前仍停留在分散的观光游阶段,尚未开发深度的森林旅游产品;森林康养刚起步,尚无整体科学规划,目前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互联网+ 林业”高质量发展尚未见雏形,林产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融合尚为空白。
林业系统科研体制和机制改革有待加速,体制和机制问题直接影响科技项目、研发平台及科研队伍等科研各环节和各领域;科研项目结构有待优化,直面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以林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成果精准、较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有科研平台有待优化整合和加强集聚力,平台、项目和人才资源分散,没有实现科研资源一体化发展,大型仪器资源尚未实现共享,国家级创新平台仍未实现零突破,科研平台对创新资源、创新人才的集聚力还不够;林业科技人才队伍较薄弱,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占比偏低,顶尖人才、创新人才较少,制约林业产业科技发展。
全区规模以上林业企业不足广西企业总数的10%,自治区级龙头企业不足1%,国家级不足1‰;林业入园企业占比低于1/10。除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无上市公司;在林业产业发达省份的某些地级市,林业类上市企业有好几家,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可达10 个。广西多数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不广,只能为知名企业贴牌代工或供应原料,近1 000 万m³单板外流区外加工;油茶、林下经济及家具、家居知名品牌较缺乏,行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强。
福建省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以深化集体林改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持续改革创新,其林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断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和交易机制。大幅提升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001年的每年每亩1.35元增加至2020年的每年每亩23元;并率先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效益补偿[3]。二是创新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福林贷”“金林贷”“惠林卡”“益林贷”和“邮林贷”等“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和“银行+村合作基金+林农”风险防控机制。三是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建省林竹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和《福建省花卉苗木千亿元产业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培育“五个千亿”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全力打造竹材加工和竹基板材生产基地。四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大林业科技资金投入,建立45个以“一校一院”为主体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利用电商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前沿优势,激活各类发展要素,实现从建国之初林业产业几乎为零至千亿大关的突破。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断践行林业综合改革。成功创建“全国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实验区”,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涉林审批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国开展现代国有林场创建活动。二是大幅提升财政投入。目前,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最低为每亩33元,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补偿标准为每亩40 元,并率先开展重要湿地生态补偿。三是持续优化科技和基础支撑能力。加强林业科学研究,加强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省院合作,获批国家林草装备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等23个。
第一,政策支撑是产业壮大的核心引领。通过出台财政投入、土地供应和税费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打通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从审批、落地到产生成效各个环节的堵点,推动林业产业长足发展。第二,集群和龙头是产业壮大的关键。坚持以产业园区集聚企业,以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第三,金融创新是产业壮大的动力源泉。利用金融产品激发林权活力;利用增信举措降低融资成本。第四,科技创新是产业壮大的战略支撑,以政企校融合促进产学研转化。浙江省政企合建了5个木业领域省级研究院、3 个博士后工作站;福建省三明市林业系统创建了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
5.1.1 全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契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达成了共建全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共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广西列为全国首批两个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区之一。示范区的建设将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进一步提升广西林业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创业,推动广西林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释放广西森林生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1.2 经济发达省区林业产业转移
近年来,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实施由传统木业产业向高精尖行业转型的“腾笼换鸟”策略,加之森林资源相对稀缺等因素,使得许多木业企业陆续看中了广西这块热土。先后有大自然、兔宝宝和千年舟等著名品牌企业进驻广西。大型木浆造纸企业(太阳、玖龙和理文等)也陆续进驻广西。伴随板材产业的发展,家具、家居及周边产业(机械制造、制胶、饰面纸、包装、物流和展会等)相关企业也陆续进入广西。
5.1.3 广西产业园区建设提速,招商引资氛围好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下,广西各市、县陆续加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并以园区为载体,引导林产加工业向林产工业园聚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地板、家具等企业到园区落户发展,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林业功能互补共生圈,打造林业产业集群,使园区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目前,全区已建及在建的各类林业产业园区近40 家,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5.2.1 加强规划设计引领,完善林业产业发展顶层规划设计
加大财政支持和规划编制力度,完善全区林业产业发展顶层规划设计,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加快编制全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下,明确全区林地保护利用方向,统筹全区林业改革发展目标要求,协调全区及林业重大产业布局,明确资源结构调整目标,解决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二是加快编制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充分借鉴和融合工业、科技、自然资源和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支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编制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示范区建设任务,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和切入点,支持先行先试,推进机制创新,为带动全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5.2.2 突出林业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林业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继续做实、做稳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的林业第一产业。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的培育步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直接补贴、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引导各类主体积极融资参与建设。加大对国家储备林贷款余额贴息力度,对国家储备林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壮苗培育、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等给予补助。通过提高储备林质量和效益,为木材精深加工和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基础条件。
着力做大、做强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林业第二产业。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奖补机制的作用,大力推进林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木材加工业改造升级,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不断提升木材加工业、木竹家具家装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加快推动广西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打造高端绿色家居特色园区、加大现有板材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推动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广西林木资源和木材加工产业向高端绿色家居方向发展。
做精、做旺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为重点的林业第三产业。加强森林旅游示范建设,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打造森林旅游特色线路、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和一批“八桂森林人家”,深度开发森林旅游产业;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宣传推介,提高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将森林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引导各地围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统筹资金,开展生态乡村建设。
5.2.3 强化科研力量培育,加速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加大林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统筹自治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林业产业人才培养。一是实施“现代林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高端林业科技人才,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4],通过“揭榜挂帅”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支持建立广西林业专门本科院校,支持高校建设木材加工专业学科,扩大林业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对林业职业院校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林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力度。三是通过实施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等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和广西科技计划人才专项项目,持续支持林业领域院士工作站建设及林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优秀青年科研骨干的引进与培育。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林业创新平台的作用,推进平台、项目和人才一体化,自治区财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应向应用基础研究倾斜,支持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和共用。二是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全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局、区共同打造一批广西林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广西乃至全国的林业创新高地。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是推进林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建立林业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汇交[5]。二是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加大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力度,支持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项目示范,强化林业科技成果集成示范[5]。三是推进产学研协同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积极统筹自治区财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等,集成创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共建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壮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四是推进多元化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建立“互联网+”科技服务,促进技术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发挥行业社团纽带推动作用。
5.2.4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
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财政部门配合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做好广西林业集团、广西森工集团和广西丰林木业集团等现有龙头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运营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国内外高端技术,实施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扩大高端绿色家具、家居产品生产,提升家具产品附加值。二是充分发挥广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广西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和广西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优势,推动资本向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集中,通过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培育一批引领全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性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开展龙头企业引进战略,积极引入国内知名的家具、家居生产企业及投资企业,采取重点扶持、园区建设授权管理等创新模式,实现和推动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四是引导林业龙头企业间战略合作,构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战略联合体,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规模、做优效益,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全区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促进中小配套企业协调发展。补齐林业产业链,支持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及木地板、特色家具、油漆、皮布、五金件等林业产业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障原材料和劳动力,建设林业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圈。
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开展“一县一品”等林业产业品牌创建工作,制定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开展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建设,构建广西森林认证体系和林产品认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广西林业企业品牌创建的奖补和品牌宣传支持力度,实施产业集群标志性产品开发推广行动,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