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Fontan术后右室心内膜起搏一例

2022-03-03 03:23魏会强赵俊飞李慧张黔桓薛玉梅吴书林方咸宏
关键词:先心病起搏器肺动脉

魏会强 赵俊飞 李慧 张黔桓 薛玉梅 吴书林 方咸宏

患者女性,29岁,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多次就诊于外院考虑“窦性心动过速”。4年前因心跳快导致晕厥,当时心电图见心房扑动(简称房扑)1:1传导(心室率约220次/分),行房扑电复律术,后未再发房扑。5个多月前出现头晕、乏力,完善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49次/分;最慢21次/分,发生于05:33;最快65次/分)、窦性停搏(最长R-R 3.09 s)、频发室性早搏(9 153个),考虑慢快综合征,遂收住院拟行起搏器治疗。既往年幼时发现三尖瓣下移畸形,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12年前外院行三尖瓣成形+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年前在本院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CPC)+三尖瓣缝闭+房间隔缺损扩大+右房减容术(图1)。

图1 改良Fontan术后

患者入院后查心脏彩超提示TCPC 术后,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下腔静脉-人工血管-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房间隔缺损扩大术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未见残余分流。为进一步明确患者解剖情况,遂完善心脏CT。根据术前CT 结果,考虑患者预期起搏比例不高,存在右室心内膜起搏可行性,决定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

术中穿刺左腋静脉,导丝经过左锁骨下静脉进入右肺动脉,沿导丝送入7F鞘管至上腔静脉,行造影确定右肺动脉走形,置换C315HIS鞘(美敦力,美国),将鞘管头端对准上腔与右肺动脉连接的转角处,固定鞘管,将导丝送入左肺动脉,鞘管顺着导丝进入左肺动脉并行造影。将鞘管后退少许,调整导丝方向向下前进,可见导丝碰出的流出道形态室性早搏,提示导丝已进入右室,沿导丝将鞘管送至右室流出道,行造影见右室狭小,将3830电极(美敦力,美国)送至右室底部心内膜面,于理想位置旋入,术中测双极起搏阈值为0.9 V,感知6.5 m V,阻抗780Ω,连接单腔起搏器,缝合囊袋,结束手术(图2,3)。术后3个月随访起搏阈值1 V,感知8 m V,阻抗630Ω。

图2 起搏器植入术中

讨论 本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在经历两次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此时的心脏呈功能性单心房、单心室状态,起搏导线无法从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到达右房,按照以往经验,应考虑行心外膜起搏[1—3]。但心外膜起搏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心脏术后胸骨后及心包腔内存在粘连,需要广泛分离分粘连才能暴露心脏,并到达心外膜面;心脏切口缝线、瘢痕可能会导致感知和起搏参数不佳[4—5];术后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疼痛不适等导致住院日延长。

因患者无外科手术意愿,在仔细阅读心脏彩超及CT 后发现,起搏导线虽无法通过常规路径进入右心,但其左、右锁骨下静脉至右肺动脉、主肺动脉的血流通畅,理论上导丝若能顺利到达肺动脉瓣,起搏电极便可经鞘管送至右室,存在心室内起搏的可行性,且国外曾有报道Fontan术及改良术后经静脉植入起搏器[6—9],其后续随访认为心内膜起搏在复杂先心病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良好。虽然术前心脏CT 见右室狭小,术中造影也进一步提示右室基本废用,但导丝进入右室可见室性早博,提示右室心肌细胞存在电活动。

图3 起搏术后心电图

因复杂先心病外科术后血管走行及心脏结构发生变化,经静脉行心内膜起搏存在一定难度,但其创伤较小,避免了外科开胸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了相对理想的治疗选择。术前需与心外科、放射科医师多学科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一起回顾既往外科手术记录,阅读心脏CT 或MR 了解术后解剖,明确是否存在血管通路供心内膜起搏,此外术中亦需造影显示血管连接角度,选择合适鞘管用以送入导丝和电极。改良Fontan术后经静脉行心室内膜起搏不失为心外膜起搏的替代,可为以后复杂先心病术后行起搏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先心病起搏器肺动脉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急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出生的不公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高压可怕的“隐形”杀手
不开胸也能治先心病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
谈谈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