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03 01:48张丽君博士袁志忠教授李翼恒赵凌云副教授
商业会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视阈财会课程思政

张丽君(博士)袁志忠(教授)李翼恒 赵凌云(副教授)

(河北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落实这一任务,必须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同时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面对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全国人民不畏艰险,戮力前行,初步迎来胜利曙光,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背景下,应从更深层次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进一步优化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使其他课程始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为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注重课程教学德育目标的引导作用,深入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课程思政”改革全面展开,在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会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政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思想状态的精准把控,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人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专业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力量,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体现在其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专业课教师应当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并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追求专业精进的同时,与国家发展步调时刻保持一致,以求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与价值追求。

财会类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趋同一致。财会类专业的发展与德育思想的培养同向同行。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在“课程思政”视阈下,结合财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本文拟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重构、教学考核评价五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理念更新。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首先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长久以来,高校的“课程思政”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现象。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原因更多的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偏执与守旧,鉴于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课时量有限等原因,专业课教师往往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会造成学生只精通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养成。近年来,财务造假现象频发,业界与学界对此现象追根溯源,“课程思政”理念践行不足或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本身必须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将课程育人的理念根植于内心最深处,将课程育人的行动体现在平时的课堂中。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修为,充分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大学课堂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青年灵魂的塑造。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与引领,不断推进财会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应立足专业课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框架,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技能的培育与灵魂的塑造有机结合。在“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应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实事求是、依法执业等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将职业责任、执业准则、职业素养、价值观的培养融于课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文化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理念与胸怀,全面提升民族素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应秉承的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法制”“诚信”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又如,通过将我国会计发展史融入“四柱清册”“龙门账”等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同时认识到会计的重要性。再比如,通过对财务造假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在案例中充分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是实施思政教育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例如,明确课程教学内容、阐明课堂教学目标、规划课堂教学进度、选取课堂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的制定,是课程教学的统领与总纲,也是思政元素能否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为保证“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的有效开展,必须对教学环节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在“知识目标+能力要求”框架基础上纳入“价值维度”。与此同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育人理念根植于课程教学环节之中,将育人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落实到每一堂课,并明确教学方式和手段,真正做到落地、落实、落细。例如,在财会类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课堂讨论法、视频资源展示、PPT分析讲解等方式方法,将思政育人理念、观念融入其中。

(四)“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方法重构。创新、重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数智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化,新兴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教师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积极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例如,财会类各门课程的内容、目标各有差异,其对思政元素的选取也不尽相同,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在甄选教学方法时,应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运用云班课、慕课、超星、钉钉、微信、QQ等现代化工具,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适时融入国际形势、时事热点、财经大事件等热点问题,达到理论知识与思政情感的有效衔接,润思政于无形之中。

(五)“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的科学有效不仅是学生学习状况的全面反映,更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最终目标。传统的只注重考试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考核过程中所呈现的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看重知识点的掌握、忽视能力与德育培养的现象从不同程度上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唯成绩”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关注点都只在于知识点的传授与掌握,其应用实践能力如何、个人品行如何被忽略,给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因此,“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应有意识地增加实践能力与德育元素,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提升平时成绩比重。针对财会类专业具有较强应用实践性的特征,本文建议充分运用各类企业所举办的“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考核,以小组的形式自愿组队参与项目。教师亦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以致用,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一)课程实施基本情况分析。某校财会类课程选取2019级管理学院财会系学生为实施对象,实施专业涵盖会计学、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等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实施基本情况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实施基本情况分析表

针对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课程实施情况问卷调查表》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调研,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58份。

(二)教学安排调查情况分析。思政内容方面:258名被调查对象中,78.29%愿意选择与国际形势结合紧密的思政内容,89.15%愿意选择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的思政内容,71.32%愿意选择与财经事件结合紧密的思政内容,而愿意选择传统文化结合思政内容的学生比例为53.10%。由此可见,将国际形势、时事热点及财经事件引入课程思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方式方面:258名被调查对象中,95.35%的学生更倾向于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融入思政内容,仅有4.65%的学生更愿意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分开讲授。实践证明,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融入思政内容效果更加显著。

(三)实施效果调查情况分析。关于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中,就已实施课程思政的财会类课程的满意度而言,引入课程思政的班级比未引入课程思政的班级满意度更高。引入课程思政的班级满意度为91.4%,而未引入课程思政的班级满意度仅为56.8%。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思政的引入,对财会类课程的满意度而言大有助益。就财会类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赞成度而言,98.84%的学生给出了赞成票。他们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在自身价值塑造、言传身教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更能助益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良好的调查反馈为财会类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更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总之,高校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阵地,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教育事业,必须将“课程思政”作为主要抓手,长期坚持并不断加强。财会类课程作为应用型课程,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德才兼备的财会类人才培养。以某校2019级管理学院财会系学生为实施对象,此次针对财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学生课堂满意度方面取得了些许成效,但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种种问题。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或将成为今后教学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财会类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内容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凝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革,大学生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社会也将向他们提出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财会类人才将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与篇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凝练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丰富。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视阈财会课程思政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双一流”视阈下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兼容性发展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我与《财会学习》”大型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