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 苏洋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大力推进中,而农村社会工作在农村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工作必须要完善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更为全面的工作,以便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特点与不足,包括服务单一、面向群体范围小等;为此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包括扩大服务范围、注重文化建设、创新社会工作模式等,以期农村地区能实现全面振兴。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乡村振兴;农村发展
引言
自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农村地区便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背景,对农村社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农村社会工作助人的工作宗旨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对农村社会的稳定,还是农村经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高效的农村社会工作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社会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推动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社会工作最主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助人自助”,这个理念类似“授之以渔”,社工对案主的帮助是有一定期限的,所以在帮助他们时,主要是要帮助案主学会如何自助。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乡村振兴的理念也是十分契合的,也符合我们长期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是生产生活的主体,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只有农民自主性提高了才能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对自己“农民”的身份不认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缺乏,这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阻力。且村民思想较为闭塞,对驻村工作者存在一定的反感和排斥心理,这无疑加大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所以,农村社会工作者需克服重重难关,助力乡村振兴。
二、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特点与不足
社会工作起源于国外,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我国社会工作注重服务,主要包括对困难群众和留守群体的服务。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留守群体也随之增多,他们的各种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因此,社工单一的服务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其次,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较注重个人,缺少对农村社会整体结构的关注。社工在开展工作时主要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先找出案主的问题所在,然后利用自己的资源,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解决案主遇到的困难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社会结构,所以即使对受助对象“对症下药”也还有可能“旧病复发”。
从整体来看,我国社会工作主要是对已有问题进行修补,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社工组织力量有限,帮助对象以家庭和个人为主,难以对农村社会群体带来改变。我国的社会工作模式还需在今后的实践中摸索出新的路径。
三、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路径
第一,农村社会工作要扩大服务群体,从特殊群体扩展到广大普通群体,从社区扩展的整个农村社会。乡村振兴是一个全局战略,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需扩大其服务群体。农村中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帮助,但也不能忽视其他群众,要经常关注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所需的帮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激发广大群众的潜能,帮助他们提升自强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第二,农村社会工作要从多方面开展,不仅要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还要注重农村群众能力提升、观念转变。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要包含广大农村地区的方方面面,不能忽视思想上文化上的振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能提高农村群众的专业技能,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农村社会间的相互交流,培育农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农村社会工作者应以“启蒙者”的身份去发掘农民群众的潜能,明确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第三,农村社会工作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一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农业知识,为农民普及新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提升农民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购买农业保险,减少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学习农业农村相关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同时,将农民的意见和想法传递给相关部门,帮助相关部门了解“底层的声音”,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第四,创新社会工作模式,培育“本土社工”。外地社工在驻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情况,在了解服务群体特征时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发展本土社工就很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发展本土社工,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宣传,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从事社会工作,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空心化现象。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当地的社会工作模式,不能盲目照搬外地经验。在了解当地实际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社会工作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帮助与服务。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工作的力量,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在保障社会工作者优惠政策的同时,努力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乡村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不断良性循环。通过社会工作的开展,追求“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培育农民群众的自强意识和对农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农民的主动性,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社会工作的新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摸索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高效路径,在农村地区描绘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图景。
参考文献:
[1]张红,赵凡凡,赵天予.农村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实践反思[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2-18.
[2]陈志林.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构想[J].南方农机,2021,52(23):67-70.
[3]万江红.建设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中国社会工作,2021(07):15-16.
[4]薛櫟.做好农村社会工作推动乡村振兴[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7):38-39.
[5]朱明霞.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5):58-63.
[6]贾长宇.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与本土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14-15.
[7]李伟.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理念、模式与方法[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8):117-124.
[8]袁小平.农村社会工作对乡村振兴的因应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9(04):147-153.
作者简介:胡春华(1995—),男,湖北巴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发展。E-mail:8131287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