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2022-03-03 06:31韦盛师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德夜泊枫桥

韦盛师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提升审美素养、提高道德修养。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供学生学习。然而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障碍,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大多只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所学当首诗词,很少对类似诗词进行整合融通,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对诗词美感的综合体验,更无法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二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只停留在每首诗词的字义句意的文字表面,古诗词的语言表达简练、手法运用多变、情感蕴含丰富、题材多样广泛,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教学,没有融汇贯通,学生所得少的可怜;三是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许多教师教学思维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能应付考试就行。

针对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我尝试探究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求得古诗词教学方法的一些创新。

一、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特征

何为“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着一个主要议题选择一组古诗词,师生围绕这个议题进行阅读和探究,以取得共同认识的过程。在一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上,一般情况是一节课讲一首诗,老师只强调学生学习生字生词、理解字词句和思想感情,让不少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枯燥乏味。而多文本阅读课在一节课里就要跟学生讲几首古诗词,但老师不进行过多讲解,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阅读,然后老师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回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积极性去探索,去发现,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

二、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议题选择

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文本如何选择?因为在一节课里要学习几首古诗词,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所以确定怎样的议题选择相关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诗词的同一个作者表达相同情感为议题

同一个作者在相同生活际遇所作的诗词,其表现情感相似的诗词也都多少有一些。如学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可选用李白的《送友人》等作为相关文本进行学习。这样,学生能更好从不同情境、不同诗句体会到作者对朋友所怀的深厚情谊。

(二)选择诗词的不同作者表达相同情感为议题

不同作者表达相同感情的诗词有很多,如同为表达愁绪的诗词,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选编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时可选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为多文本。学生在学习这一组诗后,可以理解同一情感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选择诗词的不同作者相同写作对象为议题

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可以选张籍同为写秋天的《秋思》等诗为多文本。学生通过学习这样的几首诗,能从中懂得不同的作者对相同的事物,可以作不一样的叙写,表达不一样的情感思绪。

(四)选择诗词的不同作者的相同手法为议题

诗词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让小学生体会诗词写作的手法是一个难点。可以确定某种写作手法后,再选择采用相同手法写作的多首诗词让学生集中体会,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把就要分开离别的忧伤不舍之情表达得十分深切。与此相同写法的有杜甫的《登高》、李白的《朝发白帝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都将感情融入到景物中来抒发。

三、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施

为提高小学高段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抓好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按一个议题选定几首古诗词后,先让学生自主预习,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几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二是上课开始即导入诗句,明确同一议题的学习目标。三是让学生读和说相结合,谈自己的认识。四是教师做好课堂小结,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五是适当进行课堂延伸,除了学的这几首诗外,还有哪首诗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学习。下面是我在教学《枫桥夜泊》时结合《宿建德江》所进行的古诗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的案例。

选定的议题:

诗的不同作者表达相同情感。

选择的文本:

张继的《枫桥夜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了解两首诗的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及其重要作品。

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3.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疏通诗意。

二、课堂教学

1.导入古诗

导语:唐朝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许多文人都逃到现在江苏、浙江那一带躲避战乱,张继是其中的一个。在一个深秋的夜里,张继乘舟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的秋夜景色幽美,这位诗人怀着旅居的愁绪写下一首传诵至今的小诗,这就是《枫桥夜泊》。在唐朝开元十八年,有一位诗人叫孟浩然,他想报效国家而离开家乡去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没考中。他伤心离开,漫游吴越一带时,面对野外苍茫、江水清幽、月下孤船的景色,心中惆悵,愁绪万千,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宿建德江》。(屏显有关诗句)

2.出示目标(屏幕显示)

(1)学会从不同的诗人所作的诗歌中体会相似的情感。

(2)比较《枫桥夜泊》和《宿建德江》两首诗歌的异同,领悟诗歌蕴涵的情感。

3.读与说相结合谈感受

(1)指名说说这两首诗歌的作者的情况。

(2)学生自读这两首诗。

(3)指名让学生谈谈对这两首诗的整体感受。

4.学习《枫桥夜泊》

(1)指名朗读诗歌。

(2)问: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呢?

(随学生回答板书: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

(3)营造了怎样的情景?

(随学生回答板书:情景清幽,情味隽永,令人神往)

点明:诗人张继旅居在外,满怀愁绪。当他乘船来到了苏州城的外面 ,由于已晚,无法入城,因此只能睡在小船上。但他难以入眠,江南水乡的秋夜景色幽美,这使旅途愁闷的他触景生情,作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4)根据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体会,再朗读本诗。

(5)让学生充分谈谈诗人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张继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5.学习《宿建德江》

(1)齐读本诗。

(2)思考: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孟浩然从小聪明好学,很有抱负,青年时期就作了许多首诗。但他去京城赶考求取功名时,却屡考不中。他45岁时,大诗人王维引他跟唐玄宗见面。在唐玄宗跟前,孟浩然朗诵了一首他作的诗《岁暮归南山》。但是诗中的“不才明主弃”这一句让唐玄宗很是生气。这样,孟浩然不仅没有官当,反倒被赶出京城。他只得南下吴越,在建德江停船过夜的时候,写了这首《宿建德江》。

(3)指名讓学生说说:这首诗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诗的大意是什么?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之情)

(5)引导学生讨论,指名发表看法:和《枫桥夜泊》比较,《宿建德江》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6.小结:

(1)相同:《宿建德江》和《枫桥夜泊》都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

(2)不同:两首诗的作者经历不同,触发“愁思”的心境不同。

7.拓展

自己学习李白的《静夜思》,说说在表达“愁思”上和以上两首诗又有什么异同?

四、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学高段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对同一个议题的诗词进行整合教学,旧知融通新知,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倍感新鲜,课堂因议题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氛,有时深沉,有时热烈,学生表达积极且能深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这样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帮他们构建了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体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我国的古诗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德夜泊枫桥
建德五星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枫桥夜泊》里的“霜”
宿建德江
夜色中的枫桥
宿建德江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枫 桥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亲子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