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超
摘要:合作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以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目标,使得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合作学习。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中职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与技术手段支撑,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化为背景,深入探究了中职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期给各科老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代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分享性、及时性等显著特征,更为中职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简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组织者,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如合作探究学习、沟通交流、积极主动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今后中职学生迈向社会,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合作学习意识
当代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比较自我主观的意识,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教师就需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将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为学生设定各种丰富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活动情境、学习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加入小组学习中,对形成学生乐学、爱学、会学的合作学习意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基于互联网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微视频就是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制作成微视频下发到学生手中并且在视频的结尾布置1-2个合作探究类作业。以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的机会、条件,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课中,特别是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由于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多动手实践类项目无法当下立马完成,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以更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自己亲自动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今后的实践课程做铺垫。
二、任务驱动,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要为学生留足自主探究、动脑与合作沟通交流、分享想法的时间,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任务驱动就是课堂氛围构建很好的辅助,也非常适合在信息化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背后,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学习锻炼与专业相关软件的熟练灵活应用。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任务目标的指引与推动下,促使学生向着目标而努力奋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如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熟练灵活应用CAD、CAM软件是该专业学生必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老师一步步教,学生模仿着使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始终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这时候教师可以以某一个具体项目为驱动,将班级内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信息化背景下,让学生自己在组内分工,从最开始的查找资料到设计、运行项目到最终付诸实践、交付等全程由学生合作完成。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與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大有裨益。
三、注重实践,巩固合作学习培养
实践是检验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是否全面灵活掌握的重要手段。基于前面课前、课中重点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实践阶段,重点在于巩固,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信息技术为同学们仿真演示各种机械结构与工作的原理,进而由理论上升到实践,带领学生实际观看机械的实际工作情况。最后,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机械创新大赛”,旨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这也是同学之间分享知识,沟通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学生们将在互帮互助、自我反思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双向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中职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良好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渗透,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改变学习方式为切入点,真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做到有机融合,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收集、获取多样化信息的能力,最终培养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银霞.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中职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20(1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