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3 11:35:58赵正锋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赵正锋

摘 要:小学生受年龄制约,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同时思想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生的行为出现一定的偏差。新课改大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应契合生活内容,采取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引导,使理论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善恶是非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阐述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一、贴近生活,设计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熟悉的内容设计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以双重提升。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的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将教材内容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以此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询问学生与生活关联度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确思考目标,形成自主思维意识,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1]。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说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分析和思考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具生活意义,凸显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的目的。

二、融入生活,确定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的,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为依据,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制定与生活内容相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生活内容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某些历史人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人物的生平经历,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然后让学生展开主题性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个更加深度的理解和认知,还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与历史人物交换身份,思考自己会不会也像历史人物这样选择和处事。再引导学生学习在当今和平年代作为一名小学生,在生活中应如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并为学生制定爱国主义实践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国主义活动,以此达到通过制定生活化的爱国主义目标,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合作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开展合作学习,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充满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道德与法治知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理论内容为学生制订与生活内容相贴合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的方式确定各小组组长,并要求组长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以巡视的方式在各组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小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建议组内成员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组长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依据组内成员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让组员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从而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教材的主题学习内容解决发生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与生活贴近的思考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感触,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能力[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出错,失败是成功之母,通常错误的答案中也都隐藏着正确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索,在错误的答案中发现正确内容,以此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与同学交流想法,自己也会受到启发,产生不一样的思维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使不同的思维火花形成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得以提升。

四、信息生活,巩固理解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音、形、影于一體,能够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以此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与生活内容有机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录制生活中跟道德与法治相关联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在课堂教学环节,这种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会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感,使学生能够自动自觉融入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中寻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并以文字和短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将视频内容的每一个画面都配上文字,还可以将教材中的某一个段落或某句话与视频内容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上为视频制作主题片头,在视频前端进行播放,以使视频内容更具针对性,确保视频内容更加完整。学生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视频内容,梳理自身的学习思路,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设置连续化的短视频教学合辑并予以留存,以供学生在后续环节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性认知和理解。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传阅短视频学习内容,以此扩大认知,达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

五、观察生活,开阔视野

学习是生活的延续,教材内容大都是生活的缩影,生活与学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大部分教材知识都来自生活。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并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包括生活细节与教材知识点的契合度,并思考两者的关系,然后从更深层次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在教材理论中学到的内容进行实际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及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观察生活长效机制,让学生日常养成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并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记录,逐步形成观察生活记录本,然后在学习相关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在记录本上查找相关的生活资料,综合分析理论与资料内容,逐步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思考生活与道德法治的关系,确保学生可以从多元视角看待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突破,让学生看到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

六、贴合生活,实施评价

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健全而独立的人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将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铺垫。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情况,以此更精准地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为了确保评价效果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应摒弃传统单纯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采取与生活贴近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评价,测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否按照道德与法治理论要求自己、学生遵纪守法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行为能力等。教师应善于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及时修正学生的行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足,引进具体的、与生活贴近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简化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学习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清晰、高效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内涵,保证教学效果更具针对性[3]。教师还应秉承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测评,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以贴近生活的模式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对自身的道德法治学习能力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分析思考能力。

七、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道德法治课程,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道德与法治内涵,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在课堂环节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怀,使学生能够自发自觉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0(24):221.

[2] 马吉琴.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234.

[3] 王连俊.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