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晟 杨冰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为子宫内膜局部良性结节状突起,由纤维结缔组织、局部血管、子宫内膜腺体构成[1]。该病主要指的是子宫内膜由于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所形成的局限性增生,可在宫腔内任何部位发生[2]。EPs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孕、痛经、经量异常、子宫异常出血等,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宫腔镜是用于子宫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4]。当前,宫腔镜已成为女性不孕症检查和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有软而小巧的“T”形支架,支架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含有左炔诺孕酮(LNG)52 mg,其在子宫腔内的释放速率为20 μg/d,使宫腔内形成高浓度孕激素的环境,对子宫内膜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5,6]。本文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符合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标准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4例开展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年龄26~47岁,平均(35.62±3.54)岁。试验组年龄24~46岁,平均(36.37±3.23)岁。2组患者孕次、既往病史、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2)手术前48 h内无性生活史。排除标准:(1)入组前3个月有药物治疗史,包括使用激素类药物等。(2)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者。(3)合并肿瘤、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生殖道畸形者。(4)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
1.3 方法 术前,对患者行妇科常规检查及体格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1.3.1 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月经干净后3~7 d,术前与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 mg×3片)400 μg,软化宫颈、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对患者行全身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在宫腔镜指引下,切除子宫内膜下息肉,至2 mm浅肌层,环切积血腔与子宫内膜团,确保息肉切除完全。手术完成后,吸刮干净腔内积液,将切除下来的息肉送病理室行病理检查。术后监测患者出血量,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使用水囊压迫止血。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不再给予其他药物干预。
1.3.2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第1个月经干净后的3~7 d内,于阴道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行常规抗感染处理。缓释系统放置2周内叮嘱患者不可同房。
1.4 评价指标 (1)经期前1周,行B超检查,测量患者术前1个月与术后第1、第3、第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2)治疗6个月后,在月经期第2~5天,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值。比较术后E2、P值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月经量。(3)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hs-CRP水平。
2.1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后E2、P水平及月经量比较 试验组的E2、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月经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E2、P及月经量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125、hs-CRP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hs-CRP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A125、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125、hs-CRP比较
据子宫内膜息肉病例数据统计显示,该病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国外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约为7.8%~34.9%[7],中国女性发病率24%~25.0%,且在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Eps检出率已超出50%[8]。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的女性群体中Eps发病率仅仅占比3%,随着年岁的增长,其发病率不断递增,≥35岁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已上升至23%,而绝经后发病率更是高达31%,70岁后发病率则会明显变少[9,10]。临床上将EPs分为功能性息肉、非功能性息肉、腺肌瘤型息肉、绝经后息肉四种类型,功能性息肉一般生长于成熟的子宫内膜,非功能性息肉则源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腺肌瘤型息肉是由大量子宫内膜腺体及部分平滑肌成分组成,绝经后息肉又将其称之为萎缩性息肉[11]。而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EPs症状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等,绝经期则会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甚至是恶性病变,对女性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2]。正因其发病率逐渐高涨的问题使得临床越发重视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疗。
作为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是治疗子宫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术后愈合快等特点[13]。但由于这种切除手术无法完全去除病因,术后易复发[14]。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作为一种新型节育器,可在子宫内缓慢且稳定的释放左炔诺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使用,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增强子宫收缩力,刺激子宫内膜系统活力,抑制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有效避免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再度复发[15,16]。研究显示,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试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E2值、P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月经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表明使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减少月经量,控制子宫内腔厚度。其原因在于宫腔镜下切除子宫息肉,能直观显示息肉切除过程,降低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且手术快,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术后不易出现宫腔积血、感染、宫腔粘连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17,18]。同时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与炎症、激素环境紊乱、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等有关[19]。而LNG-IUS宫腔局部释放的孕激素可使子宫颈黏液变厚,降低宫腔炎症的发生率;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生作用;同时可下调子宫内膜ER、PR水平及细胞增殖因子的表达,并增加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均有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20]。
综上所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控制患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月经量,降低子宫内膜息肉,调节患者激素水平,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