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中学 徐 静
校本作业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活动,自主设计、展现自身教学特色的作业。相较于传统作业,校本作业表现出了独立性、综合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但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来看,校本作业大多与普通的课堂、课后作业混为一谈,缺乏特色,没有价值。校本作业的实效性得不到提升,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新的语文知识。只有探究设计校本作业的新方法,才能跳出校本作业的僵局。
校本作业要有价值、有特色、有作用,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但从现有的教学经验来看,校本作业的设计思路与语文教学作业如出一辙:基本上都是以写、背、读为核心。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看不见校本作业中的“新东西”,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完成校本作业的热情。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校本作业应该成为补充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让教师可以依靠校本作业,纠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风筝》的教学为例,在完成《风筝》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故事的背景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记录了“我”与表弟之间的“恩怨”。如果依旧围绕着“解读作品内涵”布置校本作业,那么校本作业难免要与语文作业产生重叠,原有的教学功能必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尝试借助新要求来发挥校本作业的功能:《风筝》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真实经历,没有批判社会的讽喻,除了《风筝》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表达作者真实经历的作品?将其分享出来。这样的校本作业跳出了以往的窠臼,让学生围绕人物的现实经历开展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解决语文教学中情感缺失、教学单调的问题,用校本作业补充课堂教学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
初中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位,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的学生希望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有的学生则希望借助阅读、探究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由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需求不同,校本作业的设计理念也要作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任务,带动学生不断成长。用校本作业为学生创造深入学习的机会,能进一步提升校本作业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背影》的教学为例,面对朱自清先生所创作的散文,学生产生了不同的联想:对父亲的思念,对朱自清先生情感的认同。诸多学习意识相互杂糅,使学生看见了不一样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灵活选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发挥。可将校本作业加工为“多选题”,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由选择。语文素养较为出色的学生,可为其布置“读后感”写作任务,用文字展现自己所享受的父爱,或是对《背影》这篇佳作进行鉴赏。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应该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品味文章中的经典段落、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其次,要考虑学生的素质问题,灵活调整校本作业的主要任务,供学生自由选择。最后,不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上,学生是否形成了语文情感与学习兴趣,才是评价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标准。
语文课程正在向着工具化、实用化、人文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基本社交技巧与民族文化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看见了全新的语文学习任务。针对语文课程的发展性特点,校本作业也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将民族文化、语言习惯引入校本作业中,让校本作业伴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同步进化。考虑学生学什么、思考教师教什么,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校本作业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端午的鸭蛋》的教学为例,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课程的特点:《端午的鸭蛋》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与地方文化意蕴,地方特色鲜明,将美食文化与文章融合起来,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围绕《端午的鸭蛋》设计校本作业时,要强调校本作业的对外延伸,为学生创造学习多元语文知识的机会。可从“美食与文化”这一话题入手,要求学生寻找与美食有关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小短文、练笔等素材书写“美食故事”,展现美食当中的文化与情感。要提升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不能只强调“作业”的功能,更要深入挖掘作业的情感教育价值,深入开发校本作业的育人功能。
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作业内容不能脱离实际,针对校本作业整合生活素材,为教学活动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更能拉近学生与校本作业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在现实生活、文化活动中挖掘灵感,依靠常见的生活元素唤醒学生的语文情感。用生活素材铺垫校本作业,在生活素材的带动下挖掘语文知识,这样的校本作业,才是能被学生所接受的校本作业。
以部编版教材《刷子李》的教学为例,刷子李神乎其技的粉刷技术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便可从“神乎其技”这一话题中引导学生开展互动:你知道哪些神乎其技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古典文化故事中选材,学生想到了“卖油翁”“庖丁解牛”的故事:葫芦上放铜钱,瓢舀油,油灌葫芦却不脏铜钱;庖丁杀牛,一把刀用了十年,宰杀三百头牛,依旧锋利如新。这是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探索。向生活中靠拢,则已经消失的职业又会出现在校本作业中:只用手掌便能测量长短的木匠,用“掂量”便能测量重量的铁匠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刷子李”的表达方法,将自己听到的、见过的传奇故事记录下来,在校本作业中进行分享。取材于生活,挖掘语文灵感,回归于生活,展现文化素质,构建从生活到教学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校本作业才能更有意义。
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带动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也为校本作业的设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将线下的校本作业转移到线上环境中,实现与学生的多元互动,或许能提高校本作业设计的实效性。教师要抓住校本作业的功能重新思考校本作业的设计思路,在线上环境中布置校本作业,全程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教学任务。
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孔乙己》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可围绕《孔乙己》设计校本作业,在校本作业中提出文化学习、文化互动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可尝试将校本作业转化为语文主题探究活动,拓宽校本作业的内容。在校本作业中,可提出问题:探究造成孔乙己命运的背后推手,思考孔乙己不幸的真正原因。受到主流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孔乙己的不幸是整个社会造成的:封建制度将孔乙己折磨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没有技能,没有长处,更没有功名,所以这个社会容不下他。一些学生则给出新的意见:作者在课文中也说了,孔乙己是个好吃懒做还爱偷东西的人,他的不幸,与他自身的性格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线上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收集各种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遥远年代的“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再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过度夸耀,最后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尴尬现实,到底是谁引发了孔乙己的不幸?校本作业设计环节,要用丰富的情感与资源来补充教学活动,让学生看见不一样的语文知识,在思考的过程中,解读教学文本的真正内涵。
总的来说,校本作业的出现进一步补充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内涵,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其依靠独具特色的语文作业向学生提出了语文学习的全新任务,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需求、教学短板调整校本作业的设计思路,依靠生活素材、线上平台丰富校本作业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与情感,提升校本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