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崔叶开 孙 珏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内,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占用率较低且应用便利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广泛推崇和信赖。但是,由于各学科教学实际以及教师个人认知和教学能力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学科中的推行成效表现出了很大的起伏,甚至在极个别学科推行过程中远远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归根结底,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不够恰当所致。所以,科学解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并提出针对性的应用措施便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议题。
小组划分是整个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整个过程的划分是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阶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小组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单一化的划分指标所带来的便是调整空间有限且整体效用无法发挥到最大的客观结果。为了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贯彻下去,也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堂运转效率,本文以为小组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应当具有综合性,即教师依据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由此形成对班级内每一名学生实际状况的客观认识,而后据此划分具体的学习小组,从而在源头上确保小组划分形式的科学性以及每个小组之间学生实力的均衡性。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和日常行为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划分小组时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出现其中。但仅仅依据学习成绩评判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显然不够全面,而且带有一定的盲目色彩。因此,教师也应当将其他指标纳入整个小组化分段主要参考依据之中。本文以为,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这四项指标可以和学习成绩相融合,共同成为教师划分学习小组的主要参考依据。首先是性别方面,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男女生成员比例都要基本符合全班的男女生比例。这样可以将男生的活泼进取和女生的认真内敛实现一个有效的统一,从而确保小组内部整体氛围和基本环境的均衡性与稳定性。其次是性格,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的性格应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成为搭档,这有助于帮助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塑造健全的人格。与此类似,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可以成为划分学习小组的主要参考依据。在划分具体的学习小组时,教师可以安排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到同一个小组内,这样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话题和接触面积,实现学习方法的交流与互动,最终达到完善全班学生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效率提升的最终目标。这种综合多项指标划分学习小组的基本思路可以确保每个学习小组内部的基本情况以及外部和其他小组的关系都能实现一种稳定和均衡,既不会出现高手云集的超级小组,也不会出现整体学习氛围低迷的后进小组。为了进一步保证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教师可以将每一种划分依据都对应具体的分数,将全班每个学生依据这五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能更好地把握住具体的限度。
科学划分依据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正常发挥其相应作用的前提条件。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此种教学模式的全面贯彻与应用,还应当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只有当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得益彰,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表现力和活力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一般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所以,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也应当做出改变和调整。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非常明显的凸显。这也是在充分贯彻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学校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已经被当作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首先要充分适应并尽快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转变。例如,在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时能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客观的教学难度和知识点数量做出评价和判断。只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才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二者相对立的状况。
第二,教学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课堂上也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教师若想应用此种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分尊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工作进行中按照其基本模式采取相关的步骤予以推行。而这些步骤的推行在某些情况下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模式的具体推行中,小组内部的课堂讨论是中心环节,课堂讨论的质量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探索,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学生自主讨论时间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应减少,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客观状况,积极探索出在有限的讲述时间内完成整个讲述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上述两个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做的基本工作,属于一种相对宏观层面的策略指导。在合作模式推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这种总的指导纲领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状况将教学方式的调整落到实处,形成详细的教学工作安排和计划。
在教育领域内,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或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都是有着使用条件和基本范围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真理,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完美教学方法。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实际状况和客观因素不断向前探索最终得到真理性认识并实现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策略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样也是如此,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目的。但与此同时更要认识到教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身以及在实际应用环节也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客观教学实际需求调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和方式是应用此模式要树立的基本态度。所以,本文以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模式本身的有效调节。具体的调节工作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标准展开。
第一,针对小组划分的科学性进行调整。虽然在小组划分之初,教师综合考虑了多项指标,但这也只是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一个小组的构成趋向于科学性,并不能完全保证每一个小组的划分和内部都能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所以在后期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各小组运行状况的观察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某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沟通默契始终无法有效建立起来,教师尝试了多次引导也没有取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重新审视小组划分的相关标准是否科学,而后做出必要的调整。
第二,合作模式和向前发展。这种调节形式并不是在小组合作运行过程中出现某种不适或问题后开展的,而是在模式推行阶段对整个模式的思考探索不断进步做出的优化性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纲领性的指导,在不同班级中的应用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落实策略和方法。所以在该模式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结合班级内的实际状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优化和调整,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的优质教学模式,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此模式的具体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只有不断加强对此模式的探讨深度,才能真正实现模式的优化使用和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