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能力

2022-03-02 23:35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滨河路幼儿园
新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科学幼儿活动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滨河路幼儿园 余 红

幼儿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对一些自然、人文、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特别是科学方面的内容,幼儿会表现出更高的探索热情,教师要对幼儿探索心理做调研,研究幼儿学习诉求,针对性做出设计和组织,为幼儿创造更多主动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精选活动内容、创建活动情境、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活动组织,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布设,从幼儿兴趣出发展开组织,让幼儿在生活观察、实验操作、社会调查中建立科学认知基础。

一、精选活动内容,培养幼儿探索意识

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师在科学活动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幼儿接受实际,将科学与游戏做对接处理,能够顺利启动幼儿探索意识。幼儿对科学实践活动有选择性,教师不妨多准备一些实验操作方案,为幼儿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

1.整合活动内容

科学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要有整合的意识,针对幼儿活动要求展开设计,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机会。幼儿对自然、社会现象有更高关注,特别是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都是幼儿喜欢观察的对象。教师根据幼儿探索兴趣取向做内容整合,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探索意识。

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操作、科学调查,都属于科学活动内容,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组织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如观察风,教师带幼儿来到室外,对风向、风速做观察,借助一些物品进行风向、风速测量,能够让幼儿快速进入实验环节。幼儿对风很熟悉,但没有系统认知积累,对风向、风速等没有概念,教师让幼儿进入观察环节,幼儿有了体感之后,自然能够接受这些概念。再如“搜集植物标本”,这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植物园、公园、绿地等地方,搜集一些植物的叶片、枝条等,制作成植物标本,教师对这些植物的名称、特点、属性等内容做介绍,为幼儿了解植物创造条件。教师深入研究生活环境,利用现实生活条件组织幼儿科学学习活动,为幼儿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能够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热情,丰富其认知积累。

2.准备活动材料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需要一些材料的支持,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幼儿园大多有科学探索的区域,这里有丰富的科学实验材料,教师对相关材料做具体分析,组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或者是鼓励幼儿从生活中搜集一些实验材料,为科学实验提供更多材料支持。幼儿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组织,其本身就是带有探索的意味。

教师推出科学实验任务,幼儿参与热情更高,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鲜活。如“沉浮现象”实验,教师将准备好的相关材料展示出来。为调动幼儿的研究兴趣,教师先让幼儿做估猜,这些材料放入水槽中,哪些东西会沉入水底?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幼儿有一些生活认知积累,自然能够积极参与估猜活动,并参与实验操作,对自己的估猜做验证。通过实际操作,幼儿逐渐掌握沉浮规律,对这些物品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教师鼓励幼儿寻找一些实验材料,进行沉浮实验,幼儿开始寻找身边的东西,积极进行实验估猜和验证操作。在这个实验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围绕幼儿生活认知做设计,组织幼儿做估猜活动,成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特别是让幼儿自行寻找一些实验材料,给幼儿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对幼儿是一种激励,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建立科学认知基础。

二、创建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幼儿对直观性情境比较有感觉,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妨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对幼儿进行直接引导,以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幼儿有生活认知基础,教师设计情境要做好对接,这样才能快速形成激发作用。

1.示范操作展示

教师做示范展示,这是最为常见的调动手段。幼儿年龄小,没有更多实践操作的经历,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亲自为幼儿做出示范操作展示,能够对幼儿形成更多触动和启示,以提升活动组织的效率。如手工操作类活动,教师可以做现场演示,为幼儿提供观摩的机会,让幼儿模仿操作,能够形成重要学习基础。

幼儿对制作类活动比较敏感,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示范操作,为幼儿提供直接模仿的机会。如“制作风车”“制作风筝”的活动,教师先做材料准备,并现场做示范操作,对操作步骤做介绍,然后指导幼儿进入制作环节,从技术方法角度展开重点辅助,确保幼儿实践操作顺利推进。经过一番探索和操作,幼儿大多找到操作的要领,制作出一些作品。在进行风车、风筝实验时,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旷野中进行具体操作,给幼儿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实验,幼儿都能够兴致勃勃地进入活动环节,在主动操作中建立科学知识体系。制作任务众多,教师要求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废旧物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编织、粘贴、绘画,也能够制作出一些装饰品。幼儿对这类带有艺术创作意味的活动很有感觉,自然能够主动回应。

2.媒体助学展示

幼儿对多媒体展示也比较敏感,教师在活动组织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对一些科学活动操作程序,或者是方法进行直观展示,能够给幼儿带来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幼儿探索学习品质。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交互平台,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展开科学实践活动,促使幼儿更好地建立科学观。

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操作活动时,利用媒体做展示,能够快速启动幼儿学习兴趣。如制作“纸船”“万花筒”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成品图片,让幼儿对其构造、形状、特点做具体观察和分析,然后推出制作任务,提出具体操作要求。幼儿大多有折纸的经历,对制作纸船比较熟悉。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都能够找到操作要领,很快就有成品出炉。教师拿出水槽,让幼儿将纸船放入水中,点燃蜡烛放入小船,创造一种特殊的意境,幼儿的体验更为丰富。制作“万花筒”比较复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动画片的步骤,对制作步骤做分解观看,逐渐找到操作程序。因为制作材料不够多,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出“万花筒”,让幼儿轮流观赏。幼儿对制作类学习活动充满热情,确保制作活动顺利展开。教师适时做出方法指导,借助媒体进行辅助设计,为幼儿提供观摩机会,为活动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三、创新活动形式,促进幼儿探索进程

科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从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角度做设计,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机会,能够促进幼儿探索进程。幼儿对室外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心理展开设计,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

1.推出观察活动

幼儿对生活观察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做生活调查,找到观察设计取点,组织幼儿做深入观察,以便建立科学认知基础。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组织幼儿找到正确的观察角度,搜集相关信息,形成观察认知体验。

教师设计观察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兴趣取向,以提升其观察效果。如“我们的地球”“观察云朵”等活动,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现象,观察这些现象时,要从形状、颜色等角度做关注,找到其突出的特点,并做具体介绍,看哪个小朋友表现更好。幼儿进入观察状态,观察云朵时,教师让幼儿对云朵的形状做描述。有小朋友说,这片云朵最美丽,像一团大棉花;也有小朋友说,看那片云朵,像一座大山。幼儿开始观察介绍,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经过一番组织学习,幼儿对云朵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对活动作总结,鼓励幼儿养成观察习惯,关注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

2.组织操作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展开实验活动、操作活动,幼儿会积极回馈,在主动操作中建立科学认知。幼儿操控能力大多比较低,教师要做现场示范操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制作任务,幼儿操作存在不少困难,教师不仅要做好展示,如果有必要,还要对幼儿进行手把手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幼儿操作品质。

幼儿对制作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要结合现实条件做设计。如制作“简易电话”活动,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材料,让幼儿利用纸盒子、细线进行操作。为让幼儿找到操作的步骤,教师先做示范操作,幼儿跟进观察,很快就掌握制作要领。如“种植小蒜苗”活动,教师要求幼儿在家庭环境下,选择一个小花盆,在家长帮助下,自行种植小蒜苗。幼儿对这项活动比较陌生,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操作步骤做具体展示讲解,幼儿开始观察和确认。在活动回馈环节,教师要求家长协助拍摄一些照片,发送到家园微信群。教师设计一些操作方案,让幼儿自主操作,幼儿积极响应。

四、优化活动组织,提升幼儿探索品质

教师组织科学探索活动时,要考虑幼儿接受实际,适时传授一些操作方法,延伸训练维度,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任务,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索品质。教师对探索活动进行优化组织,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要求幼儿家长进行活动协助,都能够创造出良好的探索环境。

1.传授探索方法

幼儿没有太多探索经历,其学法积累普遍不足,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主动传授一些学法,引导幼儿展开探索活动,能够形成更多教学亮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探索方法众多,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为幼儿顺利进入到探索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发动家长参与探索活动之中,为幼儿带来一些帮助,促进其学法积累。

科学探索活动内容众多,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推出一些带有特点的活动方案,能够引起幼儿的积极回馈。如观察“月亮的形状”,这是一项系列观察活动,因为每天的月亮形状都会发生改变,需要做系列观察,才能掌握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教师设计观察方案,要求幼儿坚持观察,利用图画的形式展示观察结果。再如“雨后观察蚯蚓”活动,教师要求幼儿注意雨后蚯蚓的活动,让幼儿在家长协助下,对田野、路边的蚯蚓活动情况做观察。幼儿对这项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求幼儿观察蚯蚓活动,在家长帮助下进行信息查找,对雨后蚯蚓的活动规律做素材搜集,通过图文信息的阅读,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幼儿对这些活动都比较有兴趣,说明教师设计方案是比较适合的,成功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2.延伸探索长度

幼儿进入探索活动环节,教师要跟进指导,还要进行方法传授,对活动做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探索机会无处不在,教师要结合幼儿生活做具体设计,鼓励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学习,培养良好探索习惯。科学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教师要做好调查,结合幼儿生活特点进行活动组织,创造更多探索机会,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成长。

教师设计科学方面的探索活动,需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做出最为理性的设计。如观察“水的三态”活动,幼儿对水很熟悉,但没有对其形态做过观察和研究,教师端出水杯,让学生观察液态的水,对其特点做详解。然后拿出带热气的水杯,让学生观察这些热气,介绍其形态特点。最后拿出一块冰棒,再指导幼儿做观察。幼儿对水的三态有了系统认识,在详细解读过程中建立学习认知。为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教师“奇妙的海底世界”网络信息搜集活动,要求幼儿在家长协助下,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或者是借助“海洋馆游览”经历做信息搜集,对海底世界进行探索。在信息回馈时,教师鼓励小朋友主动介绍现有的信息,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对海底世界做精彩表述。幼儿生活经历虽然不丰厚,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却很高,能够珍视每一次生活经历,对外部世界展开科学探索,教师抓住幼儿关注点做设计和组织,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

幼儿对科学活动充满探索热情,这是不可忽视的学情。教师针对性设计并引导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索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也能够开发幼儿智商,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成长也有积极帮助。幼儿身心成长需要更多方面的支持,教师从科学角度展开教育,让幼儿亲自参与科学观察和操作学习,能够丰富幼儿认知,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幼儿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幼儿展开活动组织,给幼儿创造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促进其学科素质的成长。

猜你喜欢
科学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