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 杰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甘肃 甘南)
地理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中国的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地理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如今高中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地理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生态教育局面,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成长和发展。所谓“生态化”地理课堂,就是从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将生态原理和方法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和地理课堂氛围的生态系统中,在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课堂中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接受知识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参与学习来理解知识,让每个学生同时获得知识和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种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课堂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不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课堂不仅是师生提问的场所,更是师生讨论的地方。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的学习模式,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树立独立德育的理念,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独立精神。在“生态”地理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气息和人情味的课堂,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现实和地理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地理教师有义务积极引导学生,在遵守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课堂进行学习和研究。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地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科学和人的生态理念的有效发展。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地理与德育的重要关系,要用德育方法创新地理教学,理解地理学习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我们应该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祖国和家乡文化,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掌握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关心国家事务和地理、政治等,培养学生的正能量和学习热情。
在“生态”情境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深刻理解、去启发想象。在生态情境中学习,往往需要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展现,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课堂的知识。
自主学习是指根据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反馈,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包括四个基本的动态环节:自信、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和自我评估。“生态”地理课程是思想独立、情感自控、人格健全、行为自律、自信的教育体验学习。自主地理课的学习应该具备主动性和自主性,还要有学习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教育要使学生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中认识到知识的联系,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性。
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师通过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在互动协作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地理研究性学习包括情境与问题的创设、经验与讨论、归纳与总结,内部化和反思。每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研究的过程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教师要注重教育学生的过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发现结果。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可以适当纳入一些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具体研究活动,对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地理教材为基础,以地理课程为平台,有着积极、形象、有趣、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提供轻松、和谐、讨论的活动竞争。
高中生通常是出于好奇心和兴趣学习地理,这种学习心理主动性差,稳定性也不好,在学习地理知识中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高一的学生刚拿到地理书时,总是喜欢不停地来回看,学生心底的好奇心会被完全激起,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不能让传统的教学方式湮灭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一个好的起点无疑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造多种地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地理之美,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地理课很有趣,对生活也十分有帮助。另一方面,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地理课程的来源以及发展的动力。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灵活选择讲故事、游戏活动、辩论赛等形式,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稳定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兴趣作为学习的良好动力,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许多地理学家不仅在科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有着高尚的情怀,因此,在地理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外地理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当通过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故事来了解地球的形状时,教师强调“地球形状问题”经过了几千年的研究,麦哲伦甚至连他的生命都可以付出。教师可以用这些名人事迹鼓励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让他们知道,要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研究自然现象和地理知识,通过学习陆地和海洋变化的例子,让学生知道维格纳独自一人去了格陵兰岛,提供大陆漂移的证据。并带领学生讨论维格纳的历史,让学生们在思考中感受地理科学家的坚强意志。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人均土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自然资源总量的现状并不乐观。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此外,由于对资源的不当利用和保护以及严重的浪费,中国的自然资源正在逐渐减少甚至稀缺。教师可以描述我国人均短缺和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基本情况,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开始节约和保护资源。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重点关注的是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虽然地理教材包含许多教育内容,但是环境作为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教材中涉及的却不是很多,由此,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在教材中增加环境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内容时,向学生介绍中国陆地资源的现状。教师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陆地和一系列关于污染和损害的统计数字,使学生能够分析这些环境问题,提高他们对环境破坏的认识,知道破坏自然会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残酷报复”。通过这种学习,可以使学生分析中国的大气环境,将精力集中于课堂的学习中。
地理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发展世界观和开放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土地、领土、国籍、资源、能源等许多方面,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大纲中的爱国教育资源,将地理课程作为学生的主要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而言,可通过在国际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区域和本国进行思考和分析,从理解、竞争与合作、利益和交流等关系中进行学习。
要将新内容纳入教学手段中,就必须使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获得最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的,更适合知识的解释,但在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当前学校教育中,德育一般是由校长、班主任及教师以讲座、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说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合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另辟蹊径,找到适合德育工作的教学手段。尽管教师尚未在这一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仍然可以为学生灌输某些道德价值观,并在教育中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更简单的办法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不能将同学看成竞争对手,而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在学校里不仅要提倡学习,而且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高中地理的知识既涵盖了文科知识又涵盖了理科知识。地理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理,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面貌和风景,了解当地的风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家的风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