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中心小学 田志宏
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同时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其中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科目的特点,制定出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在现阶段国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教师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是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过分依赖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上也多以背诵为主要方式。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并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导致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知较为浅薄,同时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以上原因,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通过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问题运用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多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性,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地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单一,没有办法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就无法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者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限制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在教学计划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机会,将教学实践活动立足于生活实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意境,将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一文的讲解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清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然后和学生们一起找出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优美的句子,之后带领同学们去参观校园,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课本中运用到的优美的句子来比喻校园中的某一处,在参观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小作业,就是结合今天参观校园所看到的景象,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小作文,最好能够用上今天课本中所学到的优美句子。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文字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非常严谨,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首先适合小学整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其次就是一些语言优美,用字凝练、立意深刻的内容,同时这些文章富含文学意义和参考价值。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够为教学讲课做好基础预习工作。教学要利用好教材内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常用一些优美的语句和精练的文字讲课,将语言的文字形象转化成为动态画面,将语言文字的描述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搭石》一课的讲解中,作者简单的几笔就描绘出了小山村的景象,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描述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这一魅力的小山村画面,深深体会一行人走在搭石上的情景。又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草原》一课的讲解中,教师首先对这篇课文的结构布局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此时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利用优美的语言去描写他心中或眼中所出现的情景。作者在课本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句,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亲切和热情,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草原生活的向往。教师通过解析作者在课本中所使用的各种优美辞藻,将自己的感受完全展示出来,这也说明了语言文字所能够传达出来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所潜藏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解释,向学生们传达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练习,这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育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优美的句子,从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能力,通过积累更多的知识,养成更加全面的阅读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将其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搜集更多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养成良好的语言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在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平台的搭建工作,方便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和交流。
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春天”作为阅读的主体,然后组织阅读活动,搜集和春天有关的成语、诗句,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同时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和春天有关的成语,然后由教师来品鉴每一位同学搜集到的成语,将优秀的成语和同学们分享,并举出几个利用这些优秀成语的例子。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能够找出描绘春天的代表词语以及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练习,并从其中养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通过积累阅读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灵活运用优美句子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审美鉴赏以及创新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以及表现并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优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养成和培养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为学生解析优美诗词和散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其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文章修辞手法以及句式结构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特点和语言技巧。
例如,在散文类的文章中,通常就是通过描写人或事来对文章主题进行诠释,教师可以以此来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散文中的魅力和丰富情感的表达。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反复推敲的手法,去比较同一个字在不同文章中所表现的不同意思,比如在《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这三首诗中,在“绿”字的运用上就大不相同,虽然都是在描述绿色山水景色,但是却呈现出了不同的韵味。《江南春》这首诗作者虽然描写的也是春天的景色,但是却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还有历史的沧桑感。《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中所描写的“绿”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也充满了作者对于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在《泊船瓜洲》这首诗中,作者将“绿”描写得更加生动,写出了江南精神的动态美,同时也描绘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良好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语言文字运用得到了升华。
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在教学初期,学生一般都会感受到枯燥无味,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不能够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后学生会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素养教学实践中,积极转换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目前这个教学体系全面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得到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要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前提,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角色扮演以及游戏活动等形式,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充满生机。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面面俱到,听和说都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所体现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所学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注重语文知识方面的掌握;而对于一些口述迟缓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其创造一些能够阅读的机会;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创造一些口语交际的机会,通过耐心的引导和鼓励,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胆小羞怯的心理,并通过各种语言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使这些学生能够勇敢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口语实战练习,利用一些小活动,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那层屏障被打破,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课堂上变得活跃,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通过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喜欢教师所讲科目,进而学好这门课程。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学生正向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同不同职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在口语表达上的区别,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而且这对于学生们步入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多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而良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生和学生日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对于提升学生人际交往、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承担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还要发扬育人精神,为国家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