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刘伯伟
自新课改之后,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能力。“重视课内外语篇的联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最大特色亮点。主编温儒敏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计划之内的重要组成。然而很多高段学生却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课内外文本衔接能力弱和阅读深度不足等问题。阅读不仅综合了多项语言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初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够为其匹配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够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积极革新阅读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将课堂中的阅读与课后实现有机衔接,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从中受到书香的熏陶,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稳固的根基。
统编教科书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包括:能逐步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能在课内外文本之间进行知识衔接和迁移。但是,笔者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和家庭走访,发现多数小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教育信息化为学生在校内外都提供了丰富便利的阅读资源,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依然不高。孤立看待课内语篇,割裂课内外文本,缺乏“群文”意识,是导致大部分学生阅读兴趣难以激发的主要原因。
新教材对学生的课内外文本衔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学生实际的衔接能力并不强。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如何带着对课内文本的认知与理解,进行文本比对和所涉及知识点的迁移还是存在着困惑。
“群阅读”和“整体语篇”意识的缺乏导致绝大多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求甚解,难以体会作者想要通过语篇文字表达的深刻含义,以致文本阅读深度不足。
导致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不够,并且他们在课内和课外开展的阅读是孤立化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阅读体系。
课内外衔接阅读能有效衔接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为如何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指明了一定方向。其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学生的语文能力与阅读量密切相关。“1+X”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则能够通过对课内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拓宽其阅读视野。
针对小学生“整体语篇意识”的缺乏,“1+X”模式围绕“1”组织“X”文本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内外文本“联读”,并能以“联读议题”为出发点,提升文本阅读深度。
对教师而言,“1+X”模式则可以帮助改变过去单一的“讲——练”阅读教学习惯。在对该模式下如何确定、使用和组织“X”的文本的任务和思考驱动之下,教师能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文本,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阅读文本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后基于原文本对相关文本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由点扩线,拓展阅读文本。
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扩大课外阅读的关键知识点,以课内知识为基础,适度进行延伸和拓展。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适度补充课外阅读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阅读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就此塑造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学生自主熟练阅读课文,以此了解文本中所描述的具体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背景资料——选自《史记》,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或者了解与其相关的更多的内容。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描述,和自我感知建立对比,从中体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又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课外阅读资料,可以是近代文学家的优秀作品,如可以引入《可爱的中国》一文,引导学生与原文之间建立对比,使学生从中掌握作者的情感、补充作品背景资料,完成迁移阅读,既深化了阅读效果,也能够对近代文学的发展拥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在进行课内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课外延伸,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内课外之间的密切关联,也实现了相关知识点应用衔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掌握更丰富的阅读知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些都是课内外深度融合的成果。
(2)由点到面,拓展阅读文本。
阅读不能只依赖于课堂中,有必要延伸至课外阅读,这才是提高阅读效能的必经之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人生发展的关键初期,在面对周围很多事物时,大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将其延伸到课外阅读实践中。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我国民俗文化相关的书籍;又如,在阅读《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时,可以阅读一部分民间传说。总之,以单元之话题作为题材引领,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也有助于拓展知识视野,而学生也大多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再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之后,可以为学生推荐一部分适合他们阅读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充分彰显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对所阅读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也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中,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文质兼美,或者是赞美祖国的美好河山,或者是批判各种可耻行为,或者是对高尚品质的歌颂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阅读课堂上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把习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迁移运用。
(1)补充背景资料,迁移阅读技巧。
对于学生而言,最先接触的阅读素材,实际上就是需要他们学习的教材。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编排了极其丰富的阅读材料,而且题材多样。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积极良好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从中把握阅读方向,习得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素材能够作为教材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可以立足于不同的视角感知教学内容,体会单元主题,同时也能够就此感受到教材内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所以,有必要以教材作为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关键突破口,还要为其提供题材或者主题相同的课外阅读素材,既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也有助于增加知识积累。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三国故事,为其补充相应的背景资料,这样学生便能够对文本内容以及发生背景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将课内与课外阅读建立有效衔接,更易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对文本内容形成积极良好的兴趣时,那么后续的阅读对他们而言必然能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也易于其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展开高效的阅读学习,收获显著的阅读效果。
(2)搜集其他资料,迁移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融合,以推动自主学习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展现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首先应当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生成个性化的理解。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学习之前自主建立学习小组,展开充分地交流与探讨,发挥想象,促进思维的碰撞,以此表达自己对宇宙的理解。针对暂时不懂的内容,可以将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然后课堂中集中发问,或者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展开具备深度的研究与探索。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掌握知识,还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从中发现更多的意境,也能够生成更丰富的感悟,保障扎实稳固的根基。自主学习模式下,能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能够使学生与其他同学建立深度合作,能够发现不足、取长补短。最关键的是实现了课内和课外内容的无缝衔接。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分工,树立正确的团队精神以及协作精神。
(3)引导对比阅读,迁移阅读技巧。
课内课外之间的阅读衔接,也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素养,然后将其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中,加强阅读和教材之间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文本内容大都短小精悍,而且选自经典名著,如果只以此作为学习文本,既不能够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也很难把握其个性特征以及情感精神。所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完成全文或者原著的阅读,不仅极大地扩大阅读范围,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全文阅读,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思想个性,拥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勇敢的少年形象。在完成此篇课文的学习之后,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比阅读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著作《故乡》,从中寻找和闰土相关的描写。这样就能够将其与少年闰土之间建立对比,发现其变化,也能够对学生形成极大的吸引,使其渴望了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对作者渴望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拥有了较为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在课后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1)开展分享阅读,保持阅读热情。
为了能够使学生提高阅读热情,可以设计一些巧妙的班级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分享阅读活动,每星期安排一节课邀请一位学生上台介绍一篇美文,或者是一本好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还可以定期举办“大家共读一本书”等活动,这些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组织和完成。对于每一个上台发言的学生来说,为了出色表现,大都会积极认真的准备;作为台下未发言的同学,也能够通过他人的解读,感受不同的阅读视角,实现了知识的积累和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自主寻找各种课外书籍,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开展拓展阅读,保持阅读热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阅读诉求,为其推荐阅读书单,这些都能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便利,有助于提高文学修养。
很多学生都喜欢阅读动漫,因为其中充满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更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容易激活其想象。所以,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样才能提高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能够为高效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要结合学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制定阅读计划并督促其落实,使学生可以在完成计划之后,获得满满的阅读成就感,既能够爱上阅读,也能够就此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够完善,阅读能力是完善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结合有效的举措,督促学生展开高效的阅读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教学水平,充分展现自身在教学方面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以课外阅读作为有效的延伸,极大地拓展阅读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