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敏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中心学校 贵州遵义 563000)
伴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课程的同时,亦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将德育放在了首要的地位,教师用创新的教学模让学生在具备探究技能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知识,因此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就显得极为有意义。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认知情况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其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开展相应的教学规划,尤其是在课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工作,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日常的知识学习,能够从容地应对各个阶段的测试,也要着重培养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尤其是当代,很多小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的时候,因为教师缺乏实践,导致系统教学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教学目标一直都比较模糊,并没有充分发挥课程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年龄较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性十分强。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较浅,没有学习的兴趣[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教学中应该接近生活。但是许多道法教师主要是对课本宣讲,导致与生活相脱离。并不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生活中的故事,将当下的时政新闻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并且因为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较低,主要因为该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多,如果并不能够及时的联系生活,会使得学生学习产生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自身的教学内容设计,将更多有关生活的内容融入课堂中,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
由于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使得教学的模式一直无法有效转变,以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想要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转变,需要从思维、个性、品质、心理等方面综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时并不能忽视,需要让学生也能参与到教程活动中,让学生以更高的参与度参与到课程中,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促使自身能力提升,形成高尚的品德[2]。
目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主要以老师课堂上讲授为主,同时老师安排教学任务往往非常紧凑。课程讲完后,老师又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疲于应对课上的讲授内容和课后的家庭作业,这就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不明确。
法治知识往往是一个个概念和一条一条的条例,非常抽象,晦涩难懂。不像历史学科是一个一个鲜明的历史事件,可以使用时间线条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也没有办法按照语文学科那么教,通过一个个故事来抓住学生的注意。这样只是单纯靠教师口述和板书的方式,教学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
在当今社会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老师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考试中,只要每次考试成绩好,班级排名靠前,老师就会盲目认为自己教得很好,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都会了,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优秀。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往往只是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3]。例如,在“参与民主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以及民主监督等主要意思进行详细通俗的讲解,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举例,以促进其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由于只有三种选择,学生可能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知道正确答案,但却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如果只是看结果,老师是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处于6~12岁。在此阶段,学生的年龄是较小的,所以其自控能力一般都十分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课堂上容易分神,因此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其认知特点出发,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人文类学科,更应该以人本思想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取表扬的机制,对于上课认真并且回答积极,有着良好上课表现的学生予以鼓励,让其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并且通过该方式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模范作用[4]。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有趣的导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更高,仔细地聆听教师的讲解内容,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提升课堂的效率为出发点,在导学环节使用更为合理的设计。因为一般学生的耐心是较少的,大概每节课会有10分钟左右,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的时候尊重教学规律,在知讲解之前做好及时的引导工作。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把控珍贵的时间,使用更为科学的导学环节,让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例如,在讲解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有关我国的文化起源以及文化历史等,通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视频化的内容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让学习的方式更为多元化。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并在运用中使之成为体系,能够更加系统地将知识导入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的环境,这样能很好地与学生共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常见事情与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将生活情境再现,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从而健全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了解教学重点,尽可能地贴和学生现实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第一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社会稳步运行是需要秩序的,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秩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步,进行"维护秩序"教学设计,改变以往的纯理论教学,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即观察学校门口混乱的秩序观察,然后引入课堂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并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导入新课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生活中常见的秩序问题,比如,让几个同学上台演示"排队打饭"的情景,让学生分两次表演,第一次表演,紧贴着前面一个人或插队打饭,第二次表演,与前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秩序地打饭,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让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内容。最后教师做出课堂总结,即社会生活中,只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了解秩序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并在以后的实践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共同的美好家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资源使用中,延伸教学内容,结合时事,让教学更加具有时代内涵,通过教材的延伸,让学生对课堂中不理解的内容加以转化,以更好地获取新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延伸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5]。
世界因经济全球化而联系得更加紧密,现代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也开始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能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抓住时机,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各个感官被调动起来,从而爱上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落实道德与法治养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要能够给予道德与法治开展的开展足够的重视,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和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不能将该课程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而是要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除了可以自己寻找案例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寻找案例,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分型和讨论,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提升。在面对学生的优缺点时,教师也要能够给予其尊重,帮助学生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6]。
大多数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其自制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不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时,经常会出现走神的问题,进而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设立趣味课堂是非常重要的。趣味课堂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课题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另外还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进行教学讲解时,要尽可能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辩论活动,缩短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蕴含的魅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也有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形成法治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使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学,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法治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效的实践,利用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探究性的实验,完善教学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法治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领受和学习,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在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时,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所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当适时为学生考虑,结合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实际需求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老师应当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学生的思想感情创新创新新的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教授《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章时,引导学生查阅保护地球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中分享所收集到的保护地球的资料,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的节日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抢答,通过这一环节促进学生运转思维,积极思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有效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另外,在分享有关地球的资料和节日时,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进入深入的课程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建立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的效率,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重视导学环节,使课程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