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

2022-03-02 15:03:45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第二中学刘惠荣
学苑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课堂教学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第二中学 刘惠荣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不断向前迈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程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学习的价值,认识到审美素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还需要在课堂上渗透审美素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精神层面得到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化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水平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从美术学科的教学而言,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作用,学生通过不同美术作品的欣赏让自己的精神赏析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初中美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在现在的教学中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典型的学科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最后,初中美术课堂审美素养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要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不会重视,要知道审美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对于美术学科进行扎实的理解和巩固。

二、当前美术审美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课程没有受到重视。

当前大多数学校认为美术学科是副科,在重视程度上依然偏向语数外主科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下降,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也得不到提升。在美术课程中,很多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这就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开展,学生不愿意投入时间进行副科知识的学习,教师也不会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另外,很多主科教师在学生面临考试之前,经常会占用学生学习美术学习的时间,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只注重即将要考试的科目,这样做从短时期来看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并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成长和发展。美术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学生在感觉中会认为美术课程不重要,甚至有学生不屑于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开小差,进行主科作业的完成。

2.缺乏专业教师和设备。

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师知识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而设置,他们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和技能,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无法真正的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也有学校对美术课程缺乏重视,对于美术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专业的设备,教师无法将美术图片在课堂上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来,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只能听教师的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专业化的教师和设备要求逐渐提升,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化要有具体的要求,不能让美术课堂的教学失去原本的意义,要通过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课堂教学机制单一。

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机制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只能依靠口头讲授,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讲解和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再加上每个班级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针对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指导,学生每周的课程学习内容也不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缺乏充足的反馈时间。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无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问题越来越多,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这些情况要引起美术教师足够的重视,只有教学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学习窘境。

三、美术教学渗透审美的策略

1.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逐渐建立审美意识。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阶段开展美术知识的教学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美术教学,把握学生的美术知识发展水平,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只有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参照,才能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渗透。班级中每个学生小学阶段的美术基础,家庭环境等等都会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对于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打造以学生为主的美术课堂,只要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方向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知识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构建美术教学审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初中生感知能力的发展而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直观地感受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真实地体验美术世界的艺术魅力。在此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实现新时代教学中的课堂目标。同时在初中美术课堂上,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口头教学无法呈现的艺术情境,将艺术画面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学生的审美学习情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借助媒体开展课堂教学,需要提前搜集教学资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美术作品的鉴赏。例如:在教学“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借助媒体为学生呈现民间剪纸和中国结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征,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画面,在庆祝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民间百姓会剪出各种漂亮的窗花,借此教师为学生提出专业的美术问题,剪纸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技法有哪些?剪纸常用的基本装饰纹样有哪些?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需要搜集大量的与剪纸有关的美术知识,在春节到来之际就可以自己进行剪纸的样品挑选,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剪纸的魅力,强化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

3.发挥学生想象能力,进行审美能力培养。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象力可以说是这个年龄独有的特点。但是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绘制时,都是让学生模仿绘画,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天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从而将自己的作品和美术教材中的原创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审美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区别,形成绘画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达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标志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北京冬奥会的标志,并且为学生解释标志创设的含义,让学生感受标志创设者的良苦用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汽车的标志,让学生进行欣赏。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设置标志,此时学生就会积极动脑,将自己的想法在标志中充分展示,当学生创作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同学的对于标志的创新理解,加强学生审美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价值。

4.增进小组交流互动,小组互动中挖掘美。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行美术作品的讨论交流,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美术知识。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看法,积极和教师进行观点的碰撞,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每个学生在理解美术作品时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也存在差异,对于美术作品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大胆的进行想法的阐述。例如:在教学“向日葵”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引入典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师先借助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主色调的图画,让学生进行欣赏。接着对学生提出问题,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大胆地进行观点的表达,让学生挖掘不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美术知识的探索,针对学生观点的表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学习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出发,引导体验美的情境。

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首先带给学生的是视觉层面的冲击,这是美术作品表现力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直观形式感受美术作品所传达的形象,这需要教师丰富学生的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作品的创作本身就取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美术知识的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学习观念,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潜在的美,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创作的源头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树林中的落叶、脚下的石子、学校的绿植、上学路上的朝阳等等,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联想。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不同的生活情境,让美术知识的学习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在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创作,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进行不切实际的创作,只有学生学会创作技巧才能提高美术审美能力。

6.丰富教学评价模式,营造高效审美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分析和表达观点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评价,完善课堂教学的活动,为学生营造美术审美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从多角度出发,让课堂充满开放性,学生针对同一作品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为学生建立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改进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梅竹精神”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呈现在寒冷冬季梅花盛开,竹子挺拔站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受他们的内在精神。此时学生会借助自己语文学习中的古诗进行欣赏,这是一个新的鉴赏角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同时也要鼓励班级中的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其中,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它们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新时代的学习氛围中须有具备符合时代发展的审美能力,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的技能,养成培养学生审美思维的习惯。初中阶段对于生活实际的需求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思维渗透的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教师不断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审美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课堂教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